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及其受体的结构及对糖尿病肾病(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galectin-3即AGE-R3,是AGE的受体之一,与OST-48(AGE-R1)、80K-H(AGE-R2)一起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的结构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AGE—RAGE系统在DN巾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AGE、RAGE的结构、特征,对DN肾小球、肾小管的致病作用及其拮抗剂对DN治疗的作用等几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化合物。本研究观察GSPE对糖尿病大鼠糖基化终产物(AGE)、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有关机制,为GSPE应用于糖尿病肾病(DN)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RAGE)的结构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AGE-RAGE系统在DN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AGE、RAGE的结构、特征,对DN肾小球、肾小管的致病作用及其拮抗剂对DN治疗的作用等几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足细胞相关分子在实验性DN发病中的作用及脂质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治疗DN的分子机制.为D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最主要的原发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其受体抑制剂( ACEI/ARB)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已成为共识,但由于临床疗效有限,不少学者仍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其中,富有中医药特色的雷公藤多苷以其独特的作用受到关注。下面笔者结合文献和个人经验,谈谈雷公藤多苷在DN的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7.
糖基化终产物(AGE)是葡萄糖的醛基与蛋白质的氨酸残基通过非酶化反应形成的不可逆性终产物,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采用高覆盖率cDNA表达谱芯片研究AGE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旨在探讨AGE在DN间质病变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DN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也随之增加,而DN是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DN的发病机制与高糖相关的生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葡萄糖转运蛋白、MAPK、氧化应激、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变等因素有关。近年研究表明,核受体LXRs通过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转录,在脂类和糖类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湿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2DM)微血管严重并发症,随着DM的发病率增高,DN也成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而一旦检出明显蛋白尿时已属DN3期~4期,若不能有效控制,肾功能损坏转快。笔者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用中药利湿化瘀法治疗2期、3期D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合并贫血的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etus,DM)发病率的日益增长,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已经成为我国血液透析的第二大病因。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则持续、不可逆进展,直至肾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虽然可以延缓肾功能进展,但不能阻止其进程。糖尿病肾病的持续进展可能归因于一些被忽视的危险因素。贫血是糖尿病肾病很常见、并且常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最近的研究证明线粒体的功能失调和内质网应激增加是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PGC-1)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和其他核受体的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和适应性产热作用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PGC-1在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血糖,活性氧,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细胞因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DN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DN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Smad蛋白是目前所知TGF—β受体的胞内激酶底物,介导了TGF-8的胞内信号转导。本文就Smad信号通路在DN发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和30例2型DN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内抑素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观察,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并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无肾病和2型DN患者血中VEGF和内抑素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2型DN患者血中VEGF和内抑素浓度的增加与蛋白尿、肾功能及视网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无肾病和2型DN患者血中VEGF和内抑素的表达动态的逐渐增加,其增加与2型DN患者的蛋白尿形成、肾功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变关系密切,VEGF和内抑素参与了2型DN患者血管增生的肾脏病变和功能紊乱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炎性反应学说备受关注,且随着对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ARB)类药物研究的日益增多,发现其尚可通过抑制慢性亚临床炎性反应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奉研究观察氯沙坦对DM大鼠血CRP、TNF—α水平以及Toll样受体4(TLR4)、NF—κB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对其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是ESRD的首位原因(30%~40%),在我国位居第2位。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延缓DN患者的病程进展,延长ESRD出现时间,从而改善DN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法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防治蛋白氧化的损伤。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肾病科的住院和门诊的DN患者60例,按照国际统一诊断标准(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及血清肌酐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22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20~200μ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18例:UAER200μg/min;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DN3组)20例:UAER200μg/min且Cr445μmol/L。DN1、DN2、DN3组使用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所有入组成员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随着DN的发展,DN患者体内AOPP、AGE、hs CRP及IL-6水平增加(P0.05),SOD活性下降(P0.05),AOPP与SOD显著负相关。治疗后,从中医临床症状总疗效来看,3组均显示了补脾益肾活血法有显著治疗效果,DN1组显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95.45%;DN2组显效率为38.89%,总有效率为88.89%;DN3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5.00%。3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DN1、DN2、DN3组血清AOPP、AGE、hs CRP及IL-6、UAER水平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法对DN患者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业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病因.糖尿病肾病(DN)属于传统医学消渴病肾病的范畴,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近年发表的中医治疗DN的文献进行总结,探讨DN现代中医的证候学特点,以提高DN的辨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抗oxLDL抗体)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和其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人(NC组)21例,IgA肾病患者(IsAN组)18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尿肌酐<30rag/g)患者(DM组)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62例。空腹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80℃冻存,ELISA法测定抗oxLDL抗体、高敏IL-6,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下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变化的危险度。结果:(1)NC组、DM组、DN组和IgAN组间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和IL-6水平,DM组、DN组和IgAN组明显高于NC组,DN组明显高于DM组。(2)与DM患者比较,早期DN(尿蛋白<1g/d和GFR≥90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升高的危险度显著增加;中期DN(尿蛋白1~3.5g/d和GFR30~89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晚期DN(尿蛋白>3.5g/d和GFR<30ml/min)患者的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降低的危险度明显增加。(3)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与血清hs—CRP、IL-6和球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生物学标志,但不能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中的氧化水平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的研究显示,MS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与进展亦关系密切:合并MS的糖尿病患者DN发病率明显增高,MS组中除高血糖、高血压外,胰岛素抵抗与肥胖、血脂异常均可能与DN有关。胰岛素增敏剂、他汀类等药物除改善代谢紊乱外,亦可能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