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医学分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认识其差异,有利于寻求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交融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医学的发展.国医大师孙光荣通过系统的对比,得出两者之间在学科属性、医疗模式、诊疗思维、发展特点、治疗特点五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学科属性而言,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西医学则属于单纯的自然科学;从医疗模式而言,中医学为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为生物医学模式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诊疗思维而言,中医学是包容性思维,主张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西医学则是对抗性思维,主张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从发展特点而言,中西医学呈现出起点高、发展慢与起步晚、发展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从治疗特点而言,中医学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与"中和"为特点,西医学则强调数据支持,临床路径、介入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医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 ,中西医结合异军突起 ,以其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长 ,充分吸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为特点 ,开创了我国临床医学的新局面。1 新的临床思维方式的建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新的医学临床思维方式必然不断产生。中医和西医因为有着不同历史背景 ,所以其思维方式有明显差异。中医药学根源于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学是…  相似文献   

3.
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从科技史、文化史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成果,探讨中西医学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自然观、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医学在文化与思维等多个层面既对立又统一,具有类似阴阳的属性,中医文化有阴柔之韵.在文化品格上,西医偏重“求真”,中医重“求美”(包含“求真”),力求达到“至善”.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看中医存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中、西医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目的相同,彼此互补。西医学能够提供详尽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学的科学化、标准化提供了依据,中医为西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发展模式。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最终的目标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决定了两者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统一。中西医的兼融与互补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也将是中国医学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中医学不会因为有部分缺点而被历史淘汰。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根本上源于其社会文化的差异,但在其表象上则表现为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中医、西医哲学思维差异;“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学优势所在;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等方面阐述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临床中不能机械地结合,而应优势互补,从产生两种医学不同的思维方法相互融合开始,以中医为基础,各取所长,裨补阙漏,从而提高疗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文章从中、西两种医学诊疗方法的结合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以及两种医学思维方法的结合存在不容忽视的难度和必要性等方面,尝试探讨"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世纪以来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并传播,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在受到挑战的同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进步,从"衷中参西"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而形成的两种医疗体系,因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工具而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故此"中西医结合"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偏头痛病名的由来、偏头痛在中西医内涵上的区别以及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偏头痛一病无论在病名上还是在临床上都容易在中医学和西医学范畴内引起混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作者认为偏头痛在中西医的内涵上是有区别的,中医所说的"偏头痛"部分属于西医的偏头痛;而西医说指的偏头痛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多种病名,在临床上应用中医古籍研究偏头痛时,明确其表述,应该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医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无非都是研究人体及其疾病规律。西医属于现代科技范畴,中医属于中国传统科技范畴,西医对症治疗,中医对因治疗。因此,对中西医进行比较,得出中医的文化特质,对发展中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西医结合在争论和困惑中发展 ,在发展中延续着困惑与争论。笔者就中西医结合的点滴理解和思考与同行作一探讨。1 宽容理解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石上世纪初 ,西医学传入中国并得到迅猛发展。由于各自对医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两种医学、两种文化间产生激烈的碰撞、矛盾和斗争。一些保守的“国粹派”不懂得中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不懂得西医学的科学性、先进性 ,固步自封 ,学术僵化 ,狂妄自大 ,容不得任何人的批评和质疑 ,一味对西医排斥和拒绝。而一些西医学者以西医的解剖、生理来对应中医的五脏六腑、…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整体观。意象思维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之一,在理论及临床治疗上,注重将人与自然相结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疾病的诊断强调从整体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着眼于正邪相争而引起机体的反应状态。西医学起源于希腊学术,吸收了古希腊文化中的原子论、元素论等理论知识。抽象思维是西医学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注重生物学内容、形态、结构和局部,注重实验、定量、分析,强调特异性、还原论的思想。临床实践多通过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科学仪器,对人体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进行观察和研究。中西医各有优势和不足,可互相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试谈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交融对中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洁 《医学与社会》2004,17(2):37-38
中医和西医这2种医学体系分别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至16世纪,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西医学传入中国,在中国出现了2种医学体系同时并存、相互争鸣的局面。西医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不断地向中医界渗透、冲击。从而出现了“汇通学派”,其后又有中西医结合的多种尝试。西医学的引进逐步影响、改变着中医界人员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面临着来自许多方面的挑战,中西医2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理念和方法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新的思维定式,主导着中医…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状仍难以令人满意。从医学发展史来看,西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中医学几千年来未有大的突破。目前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尤其是基础学科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因此中医有必要借鉴西医发展的经验,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而走向现代化,实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3.
闫建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271-2273
传统中医的医学模式是“思维-哲学”模式,为探讨中医现代化途径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本文从中西医学临床思维过程对比,中西医证候体系的重新建构和规范化,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客观化标准化,中西医科学研究形式差异互补四方面切入,深入剖析了中西医学的异同和各自优势,分析了中医学两千年以来停滞不前的内在原因在于封闭性,概括中医现代化的可取途径,指出中医现代化是科学问题的目标规定,是科学问题的方法论规定,必将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与西医学遵循着两种不同的医学观和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研究要突破 ,需要在医学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功能上寻求统一 ,要消除中西医两种医学模式之间的差异 ,要冲破疾病医学的疗效观和评价标准 ,要以“健康医学”模式和生态医学观作为结合的基础 ,要坚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生命健康生态医学观 ,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务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尽管体系各异,但各有优胜之处,它们是互补的,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医学的发展.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如果用方法论来概括,关键在于中西医结合有效地把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入剖析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必然的思想,认为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是医学发展的动力,未来医学既不同于现在的中医也不同于现在的西医,中西医结合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未来医学是以中医思维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科来源、理论体系、诊断思维、治疗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治疗对象与治疗目的是统一的,这就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要实现将宏现中医“证候”与微观“基因组学”完美交叉,必须在深刻体会中西医差异的基础上,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经验与实验的统一、治人与治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人具有自然与人文、社会双重属性,因此作为以人为研究内象的医学就有科学与非科学属性。中医学总体上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长期保存了"亦科亦文亦哲"的特点,其中属于科学内容的部分,与西方医学在本质内容上是统一的,其衡量标准也不分东西,只有实践,因此,解决中医学科学问题,仅仅靠传统文化自信是不够的,要用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才能解决中医学的科学问题,这也是振兴中医的核心问题。我们在比较中西医文化差异的同时,必须着眼中西医科学方面的统一性。对中医学哲学文化,如阴阳、五行、道气等概念,应分别研究其哲学与非哲学内涵,应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借鉴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方法,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进行优化研究,逐步实现科学与非科学分化,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才能真正解决中医的科学问题,才是振兴中医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中医学的研究偏离了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轨迹.陷入了用西医学的实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医学的相关理论,用西医学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医相关知识的误区之中,究其原因是对中西医学文化背景、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病理生理、疾病诊治等方面的差异性认识不足。只有在充分认识这些差异性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的自身规律才是中医的研究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统文化寻找中西医学协同创新的动力与路径。方法文献分析法。结果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中西医学是两种异质的理论体系,彼此居于独立、平等的地位,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应强求统一。结论“以西解中”的研究范式,或以西医理论对中医理论加以验证都是中西医学协同创新的误区。我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使得中医学具备了接受新科学的基本条件,中医应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协同先进的现代科技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