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复杂。研究发现,与RVO发病相关的眼局部因素主要有病理方面的高眼压症、青光眼及生理方面的短眼轴和眼底血管分布。与RVO发病相关的全身因素较多,心血管因素是其最大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次之,糖尿病、凝血异常、药物的使用、剧烈运动、人种和性别等均与RVO的发生有关。因此,通过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RVO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加之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流行,使得RVO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未来我国将面临较高的RVO患病率。目前对于RVO发病的认识严重不足,其发病机制复杂,有明显临床异质性,已知的发病理论尚不能解释所有RVO的发病机制,使其成为眼科临床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从中医药方面寻求新思路,并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在治疗RVO方面存在独特优势。本文将基于RVO的特点,提出RVO的病机以脉络瘀阻、血溢脉外为主,并指定剔络化瘀、活血利水法为RVO的治疗大法,同时结合现代眼科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及临床经验,进一步阐述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指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内的急性血流梗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有视力下降和眼内出血,眼底常有动脉硬化、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现象。老年患者较多,多单眼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属中医学"暴盲""视瞻昏渺"范畴,为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翻。诸多RVO患者中,特别是老年群体,多存在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痰瘀为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丽 《河北中医》2006,28(6):478-48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的特征为:有糖尿病病史,视力减退,眼底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严重时玻璃体出血、机化,可引起视网膜脱离,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2].研究发现,DR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3].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辨证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培质 《北京中医药》2008,27(5):325-32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盲人最重要的致盲原因.DR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而增加,而DR发展为增殖型则多为糖尿病发病10年以上者,其发病率可高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成年盲人中致盲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早期发现、及早防治显得非常必要。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  相似文献   

7.
止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成年盲人中致盲的重要原因[1],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2],早期发现、及早防治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所致并发症亦很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基于两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发病相互紧密关联。本文意从DR和DKD间的关系着手,分析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以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互相提示、互相预测,有助于更早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进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荣莉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32-733
视网膜静脉阻塞(简称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也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由多种因素造成。本病治疗比较困难,无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近年来我们对不同类型和年龄的RVO患者应用一般药物、溶栓剂及中药等治疗,并对其随访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是发生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单眼发病。目前RVO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激光及手术等,但疗效均不确切。而中医中药的治疗则日益体现出其独特的作用,我们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RVO患者28例,获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要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放心肌梗死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问卷调查。②研究对象:①年龄30~90岁。②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③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寒凝心脉、痰瘀互结、阳虚水泛、心阳虚脱、气阴两虚兼血瘀。排除外周栓子脱落导致冠状动脉栓塞;侵入性诊疗操作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其他部位疾病直接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多因素调查表,分析相关因素: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缺乏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回醇等方面差异。中医证型:统计中医各证型例数,比较各证型差异。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按照年龄(中青年:年龄〈60岁;老年:年龄60≥岁)分析各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①中青年男性患者比例较大,中青年同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②中青年AMI患者家族史、吸烟、饮酒、缺乏体育运动、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等因素比例高于老年;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比例低于老年组。③辨证分型发现老年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占50.89%,中青年痰瘀互结型占42.42%。不同AMI患者危险因素特点不同,中医分型发现,不同年龄组各证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二级预防应该对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防治,以期降低AMI发病率。[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及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豫东地区部分中老年人血尿酸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肌酐等代谢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662名中老年人,用统一方法测定血压(BP),身高(H),体重(BW),腰围(WC),臀围(HC),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PG),肌酐(CREA),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豫东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32.3%,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sBP)、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REA、腰臀比(WHR)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TG、CREA、WHR是中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以福州市区政府行政机关、银行、学校、医院等单位需要长时间的电脑操作、文字书写、绘图等低头伏案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6月抽取18~50岁年龄段为样本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需填写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调查表;对颈椎病患者需填写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结果: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患病率较高。伏案时间长、工作姿势不当、年龄、睡枕不适、生活姿势不当、不参加体育锻炼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患者,提出要减少持续伏案时间,减小低头角度,注意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姿势、调整睡枕,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颈项部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黏滞血症临床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调查发现: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高黏滞血症发病率为56.40%,其中男性占58.30%,女性占41.70%,小于45岁者占27.11%,46~59岁者占36.14%,60岁及以上者占36.75%。吸烟、饮酒、喜食肉类、食盐、饮茶、暴躁易怒及抑郁、压力、少动、脑血管病及慢性肝病家族史对高黏滞血症发病具有促进作用。[结论]高黏滞血症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吸烟等11种因素促使其病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群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社区人户调查居民,建立档案,对1309名社区20~60岁中青年人群的调查,其中1262名完成了问卷及相关体格检查,其中男性622人(49.28%),女性640人(50.71%),筛选正常血压730人(57.84%),男性250人(40.19%),女性480人(75.00%、;高血压病人150人(11.89%),男性80人(12.86%),女性70人(10.94%);正常高值血压382(30.27%)人,男性292人(46.94%),女性90(14.06%)。分析正常血压组(130/85mmHg以下)、正常高值血压组(130~139/85~89mmHg)、高血压组三组人群高血压家庭史、饮酒史、吸烟史、空腹血糖、血脂、是否从事紧张工作等因素来探讨血压与心血管因素相关性,根据身高与体重计算BMI,所有调查人群均检查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压均测量二次取平均值,评估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压水平的影响。高血压及其分级的诊断参考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中国高血压正常值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操作手册推荐的标准:正常血压:SBP〈130mmHg和DBP〈85mmHg。正常高值血压:130mmHg≤SBP≤139mmHg和85mmHg≤DBP≤89mmHg;高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排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病等影响血压的疾病。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伴随的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血压组。男性伴随的危险因素高于女性,低龄高血压组家族史发病率高,除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女性50岁后血压升高明显,说明血压受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外,还受更年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结论:1262名20~60岁社区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男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正常高值血压组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伴随的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血压组。男性伴随的危险因素高于女性,低龄高血压组家族史发病率高,除了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女性50岁后血压升高明显,说明血压受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外,还受更年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6.
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糖与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糖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对石家庄市机关事业单位 12 30例体检人员中经 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 335例和 2 13例健康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脂肪肝发生率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脂肪肝与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沧州地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地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沧州地区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按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范围内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按血压、性别、年龄分组,分析不同血压、年龄、男女患者血压和糖代谢异常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组糖代谢异常总患病率17.69%。高血压患者糖尿病(DM)患病率17.15%,DM前期包括空腹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20.79%;除大于70岁组女性DM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组DM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均男性高于女性。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随血压级别升高而增加,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糖代谢异常随增龄、肥胖度增加而增高。结论沧州地区级城镇居民高血压人群DM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肥胖等。糖尿病预防应积极控制可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于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 disease,MND),其确切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元的,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被认为是主要病因,尤其是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病年龄越大,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本病患者多中年发病,病程为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2.5∶1,年发病率为0.132.5∶1,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由于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故只采用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amethasone intravitreal implant,DEX)治疗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纳入评价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继发ME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4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项RCTs纳入分析,包括1530例患者,试验组737例,对照组793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药物为DEX,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或假注射。有效性结局显示,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ME人群,DEX在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改善率上显著优于抗-VEGF治疗[MD=-10.59,95%CI:-13.96^-7.23,P=0.01]。DEX在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人群中降低中央子域厚度(central subfield thickness,CST)/视网膜中央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显著优于抗-VEGF[MD=-63.60,95%CI:-114.83^-12.37,P=0.01],但在RVO继发ME人群DEX降低CST/CRT效果显著劣于anti-VEGF[MD=114.89,95%CI:48.68~181.09,P=0.00]。安全性结局显示,在RVO继发ME人群,DEX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发生率显著高于抗-VEGF治疗[9.36%(28/299)比5.23%(19/363),RR=1.94,95%CI:1.05~3.59,P=0.04]。在RVO继发ME人群,DEX导致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发生率显著高于抗-VEGF治疗[4.87%(22/452)比0.97%(5/513),RR=5.06,95%CI:1.96~13.06,P=0.00]。结论在DME人群,DEX较抗-VEGF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相当。在RVO继发ME人群中,DEX疗效与抗-VEGF相当,安全性劣于抗-VEGF。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SLE病人(SLE组)及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并对其血清中总胆红素(T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与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LE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肥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SLE组中有斑块组这些危险因素的水平比无斑块组明显增高。结论: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肥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则是可以反映SLE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