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社会支持在网络成瘾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为寻找抑郁诱因以及对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矫正等实践工作提供理论资料.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安徽省3所高职院校3 5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情况,采用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结果 大学生中有抑郁症状的有1 552名(43.90%),其中男生561名(45.65%),女生991名(42.96%).网络成瘾总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30,P<0.01);社交焦虑各维度(社交恐惧、社会回避)与抑郁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0.01),社会支持各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抑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23,-0.17,P值均<0.01).调节作用分析显示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c'=0.06,P<0.01),网络成瘾和社交焦虑之间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β=-0.00,P=0.02).结论 通过增加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由网络成瘾引起的社交焦虑,从而能进一步减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中生社交焦虑、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Leary社交焦虑量表(ISA)、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WLEIS),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郑州、开封、平顶山市6所高中抽取的1 38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07%,男生(18.5%)高于女生(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8,P<0.01);高中生社交焦虑、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均存在统计学相关(P值均<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6,P<0.01),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8,P<0.01),社交焦虑在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提高高中生的情绪智力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从而降低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交往焦虑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5月随机抽取济南市5所高校共计1 703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交往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睡眠质量、交往焦虑得分分别为32.84±9.30、3.81±2.29、42.32±8.67。手机成瘾、睡眠质量总分及交往焦虑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r=0.208、0.335、0.215,均P0.01)。手机成瘾显著正向预测睡眠质量(β=0.24,P0.01)。睡眠质量显著正向预测交往焦虑(β=0.22,P0.01)。睡眠质量在手机成瘾与交往焦虑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1%。结论手机成瘾能直接影响交往焦虑,也能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交往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支持、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间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12月选取山东省某高校574名理工类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广泛焦虑量表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理工类大学生手机成瘾、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0.4%、30.7%;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r=-0.235、-0.289,均P0.01),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407,P0.01);手机成瘾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焦虑影响显著(B=-0.003,P0.01),不同社会支持程度下手机成瘾均显著正向预测焦虑症状,随着社会支持程度的升高,手机成瘾对焦虑症状的预测效应减弱。结论社会支持在理工类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德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社交焦虑和安全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2021年11—12月,采用儿童孤独感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德州市88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德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社交焦虑、安全感、网络成瘾的得分分别为(33.59±12.56)、(15.81±4.37)、(86.96±21.97)、(2.06±0.63)分;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网络成瘾呈正相关(r=0.38、0.31,均P<0.01),与安全感呈负相关(r=-0.49,P<0.01);社交焦虑与安全感呈负相关(r=-0.58,P<0.01),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r=0.39,P<0.01);安全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r=-0.36,P<0.01)。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并且社交焦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β=0.006,P<0.01)。安全感调节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即留守儿童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会随着安全感的增强而减弱(β=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5月选取济南市5所高校的1 703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学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67.20±11.09、11.61±8.65、4.98±0.69。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负相关(r=-0.439,P0.01),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0.498,P0.01),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0.585,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57,P0.01),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47,P0.01);抑郁症状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1,P0.01)。结论大学生抑郁症状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促进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成人依恋、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和矫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1所民办大学一至四年级大学生中随机抽样调查1 100名,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筛选出100名网络成瘾大学生作为实验组,抽取性别、年级、专业均匹配的100名非网络成瘾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使用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大学生依恋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组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P值均<0.01).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依恋焦虑对网络成瘾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56,P<0.01),依恋回避通过社会支持途径间接影响网络成瘾(β=0.106,P<0.01),依恋回避对社会支持有直接负向影响(β=-0.317,P<0.01),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334,P<0.01).结论 成人依恋对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作用,其中依恋焦虑对网络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依恋回避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和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AT)、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Aitken拖延问卷(API)对1 1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对象网络成瘾问卷、Aitken拖延问卷及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得分分别为49.4±14.9,51.9±8.5及31.8±14.5。网络成瘾、拖延行为及核心自我评价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拖延行为呈正相关(r=0.49,P0.01),而核心自我评价与网络成瘾和拖延行为均呈负相关(r=-0.34,-0.4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拖延行为为因变量时,网络成瘾和核心自我评价都进入回归方程,且均对拖延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网络成瘾能正向预测拖延行为,核心自我评价能负向预测拖延行为。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在网络成瘾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3.1%。结论网络成瘾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又可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其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心理韧性及生活满意度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为医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3月,采用一般信息问卷、手机依赖量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州市内71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手机依赖评分为45.39±12.13,手机成瘾检出人数为180人,检出率为25.28%;心理韧性评分为60.69±14.46;心理虐待检出人数为240人,检出率为33.71%,忽视检出人数为321人,检出率为45.08%。手机成瘾发生率与性别、学习专业等因素有关。医学生手机成瘾与儿童心理虐待(r=0.324,P0.01)、儿童忽视(r=0.238,P0.01)呈正相关,与心理韧性(r=-0.135,P0.01)、生活满意度(r=-0.190,P0.01)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生活满意度对手机成瘾有直接(负向)效应(β=-0.081,P0.01),儿童忽视对手机成瘾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82,P0.01),儿童心理虐待、心理韧性对手机成瘾仅有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为0.041、-0.036,均P0.01)。结论医学生手机成瘾发生率较高,生活满意度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儿童忽视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儿童心理虐待和心理韧性则通过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预测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0.
探讨社交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满意度在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交往焦虑间的作用,为寻求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改善青少年社交能力的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问卷、手机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影响因素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按照年级整群分层方式选取全国11所中学和大学的2 056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和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社交自我效能感和交往焦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4和0.318,P值均<0.01),社交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满意度呈正相关(r=0.224,P<0.01).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对交往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7,P<0.01),社交自我效能感和社交满意度对交往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370和-0.090,P<0.01).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可以分别通过社交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自我效能感→社交满意度2条间接路径对交往焦虑产生中介效应(直接效应为0.152,95%CI=0.119~0.185).结论 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可以通过社交自我效能感和社交满意度降低青少年的交往焦虑,改善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睡眠质量影响的内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Connor-Davidson Elasticity Scale Simplified,CD-RISC10)、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Scale,GAD-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对山东省1 0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睡眠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9, P<0.001),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89%,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的交互项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显著(t=-4.72,P<0.001),焦虑情绪能够调节社会支持对睡眠质量的作用(t=2.70,P<0.01)。结论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提升作用,心理弹性和焦虑情绪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分别存在中介和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运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IPPA)、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SAS-A),对甘肃天水311名青少年学生进行测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15.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除社交焦虑的"陌生情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维度与母亲信任、父亲信任、父亲沟通无显著相关外,社交焦虑其他各维度均与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各维度和自我概念显著相关(P0.01或P0.05);母亲沟通、自我概念负向预测社交焦虑(β=-0.120,P0.05;β=-0.269,P0.01);母亲疏离、同伴疏离正向预测社交焦虑(β=0.133,P0.05;β=0.211,P0.01);自我概念在母亲依恋与同伴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3.50%和34.19%。结论农村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形成与依恋、自我概念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改善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自我概念水平可以降低其社交焦虑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探究大学生感觉寻求、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间的调节作用,为有效控制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4所大学97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感觉寻求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者有188名,检出率为19.30%;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1,P<0.01),大三学生的手机成瘾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四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高于大一学生(P值均<0.05).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r=0.443,P<0.05),领悟社会支持与感觉寻求、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248,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预测手机成瘾间起调节作用(AR2=0.117,β=-0.105,£=7.840,P<0.01).结论 大学生感觉寻求和手机成瘾的关系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感觉寻求诱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朱伟  陈国法  王催春  吴小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04-6206,6209
目的 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281名大学生.结果 (1)依恋回避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在0.13到0.27之间;而依恋焦虑与除生活满意度外的其他指标相关显著;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2,r=0.30,P< 0.01). (2)回归分析显示,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回避与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后,依恋回避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05,t=-0.87,P=0.38);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回避与积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回避对积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23变成-0.19(t=-3.16,P=0.001);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回避与消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回避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不变.当核心自我评价进入依恋焦虑与积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焦虑对积极情感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β=-0.09,t=-1.53,P=0.13);当进入依恋焦虑与消极情感回归方程时,依恋焦虑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不变. (3)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核心自我评价是成人依恋与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结论 成人依恋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交往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孤独量表(UCLA)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海南省5所高校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手机成瘾戒断症状维度和交往焦虑上女大学生得分(17.27±4.52,42.43±7.31)高于男生(16.15±5.06,40.70±7.92)(t值分别为-2.22,-2.15,P值均<0.05),来自农村大学生的交往焦虑得分(42.37±7.75)高于城镇大学生(40.60±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在手机成瘾中的突显行为、社交抚慰以及交往焦虑上,大三学生得分(10.19±2.91,7.44±2.45,43.07±7.59)高于大一(9.02±3.05,7.40±2.23,42.89±7.56)、大二(9.04±2.93,6.97±2.46,41.70±7.15)和大四学生(8.68±2.89,6.53±2.43,38.17±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92,2.866,8.000,P值均<0.05).手机成瘾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与交往焦虑以及孤独感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0.30,0.38,0.30,0.09,0.27,0.24,0.18,P值均<0.05),交往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4,P<0.01).交往焦虑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正相关,而交往焦虑是形成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卜庆亮  严娜  沈心语  王威 《现代预防医学》2023,(15):2791-2795+2803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分析社交焦虑和抑郁在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医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于2022年1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2 08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不确定心理压力量表(USS)、社交焦虑量表(SASSC)、9项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AS-S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7.53%的医学生存在手机成瘾。手机成瘾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社交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r=0.474、0.262、0.407,P<0.001)。链式中介模型结果显示,社交焦虑和抑郁在不确定心理压力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47(95%CI:0.025~0.070)、0.117(95%CI:0.064~0.169);且社交焦虑-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量为0.003(95%CI:0.001~0.006)。结论 不确定心理压力不仅能直接影响医学生手机成瘾,还通过社交焦虑和抑郁的独立中介以及社交焦虑-抑郁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医学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7.
探讨成人依恋、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同一性测试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样调查珠海市4所大学一至四年级大学生2 161名,筛选网络成瘾大学生259名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学校、专业、年级和性别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259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网络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社会支持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社会总支持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F=49.51,P<0.01).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依恋焦虑对网络成瘾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5,P<0.01),并通过现在的自我投入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β=0.05,P<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12,P<0.05),并通过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社会总支持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β=-0.17,P<0.01).社会总支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15,P<0.01).结论 成人依恋和同一性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自我评价是网络成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述情障碍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8年11—12月选取山东省某大学1 081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述情障碍量表(TAS)及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被试者的手机成瘾、社会支持、述情障碍和一般人口学变量。结果 1 081名大学生MPATS总分为33.45±9.65,TAS总分49.15±9.89,PSSS总分为66.80±11.73,MPATS与PS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062~-0.357,均P0.01);PSSS与T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260~-0.447,均P0.01);MPATS与T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1~0.591,均P0.01)。结构方程建模拟合良好,χ2/df=4.5765.000,比较拟合指数(CFI)、Tucker-Lewis系数(TLI)、规范拟合指数(NFI)和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分别为0.980、0.970、0.974和0.058;手机成瘾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支持(β=-0.22,P0.01),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述情障碍(β=-0.38,P0.01),社会支持部分中介手机成瘾与述情障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7%。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可以加剧述情障碍程度,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与述情障碍情况,社会支持在手机成瘾倾向对述情障碍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可以从给予大学生较多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来降低大学生手机成瘾以及成瘾导致的述情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成就动机在网络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江西、湖南、吉林3省1 1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31.02%;自尊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r=-0.219,P<0.01),自尊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在自尊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9%.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较高.自尊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环境、行为、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大学生的行为引导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简明量表(QOLCS-23),对2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⑴社会支持与环境、行为、心理两两呈显著正向相关;⑵行为在社会支持与环境和大学生心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55.22%;⑶与生活行为相比,时间管理对大学生行为贡献更大(β=0.75,P<0.001)。结论:社会支持与环境可直接预测大学生心理,亦可通过行为间接影响其心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重视大学生对社会支持与环境的感受度和满足感,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行为,尤其要树立时间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