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王红  刘云霞  彭晓燕  王寅琳 《眼科》2010,19(3):201-205
目的 探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表达以及SOCS在Behcet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16例Behcet病患者及16例正常人.方法 取Behcet病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2、IFN-γ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主要指标Behcet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间IL-4、IL-12、IFN-γ、CIS、SOCSI、SOCS2、SOCS3、SOCS5含量.结果 IL-4、IL-12和IFN-γ在Behcet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相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ytokine 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CIS)、SOCS1、SOCS2、SOCS3、SOCS5 mRNA在Behcet病患者PBMC内的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0.42、1.19、1.31、0.64和1.16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ehcet病患者的CI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SOCS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SOCS2在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OCS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SOCS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Behcet病患者PBMC内SOCSI和SOCS5水平升高、CIS和SOCS3水平降低与Behcet病Th1型反应增强有关.SOCS5在Behcet病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白介素(IL)-17通路和Th17细胞在Behcet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1-3].干扰素(IFN)-α可控制Behcet病活动性炎症,减少复发次数[4-6].但目前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在体外将IFN-α分别与活动期Behcet病患者的CD4+T细胞共培养,观察了IFN-α对CD4+T细胞和初始T细胞IL-17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IFN-α治疗Behcet病的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内科确诊的活动性Behcet病患者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 - B5 1与 Behcet  ) 病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对 2 7例 Behcet  ) 病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 HL A- A和 HL A- B抗原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测定 HL A- B5 1抗原阳性的 Behcet  ) 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的HL A- B5 1等位基因 (HL A- B* 5 10 1- B* 5 10 7)。 结果  Behcet  ) 病患者和对照组 HL A- B5 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 6 3%和 16 .7% [χ2 =12 .9,P<0 .0 0 1,Pc<0 .0 5 ,相对危险度 (RR) =8.5 ]。在 Behcet  ) 病患者中 ,葡萄膜炎的患病率为 4 0 .7% (11/ 2 7) ;72 .7% (8/ 11) Behcet  ) 病葡萄膜炎中存在 HL A- B5 1(均为 HL A- B* 5 10 1)。HL A- B5 1和 HL A- B* 5 10 1与 Behcet  ) 病葡萄膜炎存在弱相关性 ,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分别为 RR=2 .0 7,χ2 =0 .75 9,P >0 .2 5 ;RR =2 .6 7,χ2 =1.395 ,P >0 .10 )。 结论 提示 HL A- B5 1(HL A- B* 5 10 1)是Behcet  ) 病的易感基因 ,并与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Behcet氏病是一难以治疗的全身复发性炎性疾病。 Behcet氏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血管炎症产生的急性渗出性改变,即白细胞漏出和血栓形成。一些研究表明,Behcet氏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中性白细胞活化作用的增强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报告指出合并有B细胞活化作用增加,可导致抑制中性白细胞活动的功能受损。目前,Behcet氏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本文作者对Behcet氏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和近年的病因学研究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5.
Behcet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以及眼部葡萄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免疫病因学以及免疫治疗学角度阐述Behcet病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Behcet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以及眼部葡萄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免疫病因学以及免疫治疗学角度阐述Behcet病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包括;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疾病,伴有继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疾病,以及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其它疾病。本文论述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一、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疾病 (一)Behcet综合征 1.Behc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伴有前房积脓的急性成形性虹膜睫状体炎,是Behcet综合征并发葡萄膜炎的特征。病人眼部炎症通常较轻,初为一眼,最终累及双眼。双眼患者往往一眼较重。房水有闪光和细胞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boxexpressinTcells)在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bet在Behcet’s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bet的表达水平;对4例Behcet’s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性红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的T-bet表达。结果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均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000的特征性免疫印迹带,所有的正常对照却没有发现。正常人皮肤表皮T-bet分子表达均为阴性,4例结节性红斑表皮T-bet分子均表达阳性,表皮阳性细胞数为108个±10个/mm2,阳性表达率为35%~42%。结论活动期Behcet’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T-bet的表达均显著增高,T-bet分子可能在Behcet’s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Behcet  ) 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 ,口腔溃疡 ,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和多系统受损的疾病。总结我院 14例 Behcet  ) 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 ,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 1982~ 1999年 Behcet  ) 病住院患者 14例。男、女各 7例。年龄 18~ 5 2岁 ,平均年龄 34.8岁 ,收内科治疗 4例 ,眼科 5例 ,口腔科 5人。门诊诊断 :Behcet  ) 病 7例 ,其余分别以细菌性口腔炎、肺咯血、关节炎、葡萄膜炎、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收住院。临床表现分析 :Behcet  ) 病为多系统损害的疾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Behcet病后葡萄膜炎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68眼)活动期Behcet病患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受试眼根据荧光素跟底血管造影(FFA)表现分为Behcet病合并囊样黄斑水肿(CME)组和Behcet病合并弥漫黄斑水肿(DME)组,分析其mfERG特点。17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mfERG的检测遵循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的要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hcet病患者mfERGl~6环P.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环N1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ehcet病患者1~6环P1波隐含时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mfERG1~6环P1波、N1波振幅较Behcet病合并CME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Behcet病合并CME组患者视力与1环的N1波隐含时及振幅均呈负相关(r=-0.36,r=-0.37,P〈0.05),与1环的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3,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患者的视力与1环的N,波振幅、隐含时及P1波振幅均呈负相关(r=-0.d1,r=-0.35,r=-0.40;P〈0.05),与1环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是Behcet病患者视网膜功能降低最严重的部位。Behcet病患者mfERG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电位的幅度改变,对视网膜电活动的时程无明显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11.
Behcet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Behcet病误诊原因,以做出准确的诊断。方法:总结Behcet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剖析诊疗中的薄弱环节。结果:门诊以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动脉阻塞收住院4例。误诊原因:对Behcet病的临床特征认识不深刻;问诊及体格检查的疏忽;忽视了皮肤过敏反应性特征性的改变。结论:Behcet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受损的疾病,眼科医师要掌握眼与全身病的关系,抓住疾病特征性的改变,细心问诊与系统检查方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苯丁酸氮芥对Behcet病患者活化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分离正常人与Behcel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PHA刺激活化,然后加入苯丁酸氮芥进行体外培养,利用Annexin-V/PI双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淋巴细胞的凋亡。 结果 (1)正常人和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活化后均可发生凋亡,其自发凋亡率分别为20.9%±3.4%和16.3%±2.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2.36,P<0.05);(2)Behcet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经苯丁酸氮芥作用后凋亡细胞均显著增多,凋亡率从16.3%±2.7%上升至23.6%±5.6%(t=2.72,P<0.05)。结论 Behcet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对凋亡具有抵抗性;苯丁酸氮芥可诱导Behcet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此可能是其控制炎症与防止炎症复发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Behcet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多数研究表明很多种基因参与其发病过程,基于群体的关联分析确定Behcet病相关的基因是MBL-2、TNFα、TNFβ、TNFR2、IL-1α、IL-1β、IL-12、HLA-B和MICA等,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此不一致。本文就Behcet病相关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26例Behcet病患者和43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和FasL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CD4+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为25.70%±7.32%,对照组为14.02%±6.3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CD4+T细胞的FasL表达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8+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为9.47%±6.97%,对照组为3.47%±2.7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FasL表达阳性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ehcet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FasL的表达阳性率相对不足,提示这些活化的Fas+T淋巴细胞不能有效地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途径被清除,此可能是Behcet病患者体内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长期存在和炎症持续存在及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Behcet病周围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Oligod(T)18和M-MuLv逆反录酶方法,观察19例Behect病患者和19个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 mRNA表达,并用流动细胞计和免疫荧光法进一步观察T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 Behcet病组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as抗原在CD4^ 和CD86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FasL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表达明显增设,但其分子表达不平衡,此可能是Behcet病慢性和复发性炎症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Behcet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以及眼部葡萄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免疫病因学以及免疫治疗学角度阐述Behcet病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白细胞抗原-B51与病葡萄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1与Behcet病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27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HLA-A和HLA-B抗原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B51抗原阳性的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的HLA-B51等位基因(HLA-B*5101-B*5107). 结果 Behcet病患者和对照组HLA-B5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63%和16.7%[χ2=12.9,P<0.001,Pc<0.05,相对危险度(RR)=8.5 ]。在Behcet病患者中,葡萄膜炎的患病率为40.7%(11/27);72.7%(8/11) Behcet病葡萄膜炎中存在HLA-B51(均为HLA-B*5101)。HLA-B51和HLA-B*5101与Behcet病葡萄膜炎存在弱相关性,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别为RR=2.07,χ2=0.759,P>0.25;RR=2.67,χ2=1.395,P>0.10)。 结论 提示HLA-B51(HLA-B*5101)是BehcetWT5”病的易感基因,并与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03-205)  相似文献   

18.
Behcet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由此所致的葡萄膜炎治疗困难,致盲率较高.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用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玲  杨培增  文峰  周红颜  黄祥坤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210-212,T002
目的 探讨Behcet病和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征。方法 对17例(27只眼)具有活动性葡萄膜炎的Behcet病和18例(36只眼)VKH综合征患者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对其脉络膜视网膜进行观察。结果 Behcet病患者中,FFA检查显示均有视网膜微血管渗漏;ICGA检查发现11只眼(40.7%)有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VKH综合征患者中,FFA后期检查可见视网膜微血管呈多湖状染料积存、视盘染色或弥散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损害;ICGA检查,发现36只眼(100.0%)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其中多灶性弱荧光斑32只眼(88.9%),脉络膜灌注不良28只眼(77.8%)。结论 Behcet病是以视网膜血管炎为主的炎性病变,但脉络膜亦可受累;VKH综合征主要累及脉络膜和RPE,ICGA主要表现为脉络膜血管扩张和多灶性弱荧光。FFA与ICGA结合能全面了解Behcet病和VKH综合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征和损害形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Behcet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纷纭的临床现象不易充分认识;多种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一,因此目前世界上将其列入“难治性”疾患之内,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现将80年代以来有关Behcet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资料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