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蓝色链霉菌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基因成功的分子克隆以及它们异种宿主的表达促进了成功克隆其它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基因。一种抗生素生物合成所需基因多半同相同抗生素的抗性编码基因和在抗生素合成调控中的基因密切联系。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就是以这种抗性基因作为工具而取得进展的。我们感兴趣的是簇集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控制机制,以及作为生物合成基因是如何调控这些抗性基因的表达的。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助于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和差别的了解。本文阐述被克隆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的特征及其在卡那霉素产生菌内的转录调控作用。卡那霉素抗性机制曾报道,变铅青链霉菌1326隐含克隆卡那霉素链霉菌Kmr基因的pMCP5质粒,该  相似文献   

2.
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产生菌金霉素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具有不同生产特性的金霉素链霉菌突变株可以作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克隆的宿主,也可用于以产生杂合抗生素为目标的实验,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及抗性基因已在几株链霉菌中克隆。  相似文献   

3.
链霉菌的许多特性存在不稳定性,包括抗生素生物合成,抗生素抗性,氨基酸生物合成,色素生成和发育变化。由于生长中某些化学药品的作用或在原生质体再生菌落中能自发地高频产生突变种,紧随原始突变出现次级反应。弗氏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菌落中大约有0.4%一6.0%不能合成泰洛星。一个自发产生的大观霉素抗性变种,弗氏链霉菌JS85从早期的阻断变种弗氏链霉菌JS82分离得到。JS85阻断泰洛星的合成并对泰洛星敏感。使抗生素合成丧失突变的大部份研究是用JS85来完成的。然而最有意义的发现是  相似文献   

4.
对链霉菌遗传工程中的载体——受体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克隆、调节和分化基因的克隆、杂合抗生素的产生以及链霉菌作为外源基因克隆的受体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现在已知抗生素的产生不是菌种异同而是菌株差异而不同。尽管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和调节作了大量研究,但对涉及产生抗生素菌株的有关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基础研究甚少。研究表明产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菌株具有与其相关的AG抗性类型,已证明许多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其抗生素抗性基因遗传结构连锁。灰色链霉菌包括产生多种类型抗生素的菌株,如链霉素(SM),金霉素,和灰霉素产生菌。在灰色链霉菌中,各菌株具有较高的DNA同源性,但各菌株产生抗生素的遗传  相似文献   

6.
文摘     
13-40绿色产色链霉菌的Bialaphos生物合成基因:克隆、种间表达以及与吸水链霉菌合成基因的比较绿色产色链霉菌和吸水链霉菌是从世界上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类群,但两者产生同一种抗生素Bialaphos。在变青链霉菌中克隆绿色产色链霉菌的Bialaphos抗性基因bar.以此做选择标记分离Bialaphos产生基因。实验证实克隆到的bar  相似文献   

7.
在链霉菌中,早先被克隆的基因是一类赋予受体菌株显性的,可作为选择性状的一些标记,这样使克隆片断能比较直接的加以识别。这些基因控制对次甲霉素、硫链丝菌素、新霉素、紫霉素和红霉素的抗性,其中好几个基因都已被连接到链霉菌质粒或噬菌体的复制子中,成为一系列用途广泛的克隆载体,用来分离各种各样的链霉菌基因,包括那些与抗生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虽然顶头孢的转化作用已经得到证明,然而抗生素产生菌的基因克隆技术基本上仍局限于链霉菌属。有关克隆链霉菌基因的许多基础研究已有评述,并且出版了天蓝色链霉菌和变青链霉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手册。最新进展还包括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融合。目前,原生质体再生是在铺有渗透稳定培养基的琼脂培养皿上完成的。尽管在液体中有利于原生质体再生,但至今并未实行。  相似文献   

9.
从具沉默抗性基因的链霉菌中筛选新的抗菌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抗生素筛选方法,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探针的菌落杂交方法,从大量野生型链霉菌中筛选可能含有抗生素抗性沉默基因的若干天然天抗菌活性的链莓菌作为诱变对象,再通过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再生,融合等手段处理这些链霉菌,使其产生了抗菌活性。其中孢囊链菌菌SP-9299代谢物的抗耐药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诱变和筛选方法的研究,提高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生产链霉素的水平。方法 优化灰色链霉 菌的原生质体的生成和再生条件,并对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然后利用微孔板高通量方式对获得菌株进行筛选。结果 经过诱变选育获得一株菌NP-11703,其链霉素产量在100L罐上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1.8%。结论 用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可以有 效提高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能力。结合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应用,可大大加快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链霉菌中已克隆了编码抗生素生物合成全部途径中所涉及的基因。通常两种生物合成是在不同的菌种中进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种内克隆使两个生物合成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表达成为可能。结果导致形成了与它们的亲株所产生的抗生素结构不同的新的杂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产生菌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有关抗生素产生的基因位于一紧密连锁的DNA区域,形成基因簇,抗性基因常同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位于同一基因簇中,故抗生素的产生与其对自身产生抗生素的抗性紧密相关。据报道,许多抗生素产生菌具有抗自身所产抗生素的能力,并随其产生抗生素能力的提高,其抗性也随之增加。由于链霉菌基因簇具有不同的启动子和多个抗性基因,在不同条件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体表现出对其自身所产抗生素的抗性强弱不同。所以,通过抗性基因的克隆,增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使其某些抗生素产生菌得到了比亲本高几倍产量的转化株。本文研究了生米卡链霉菌的不同产量株和同一产量株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菌丝体对麦迪霉素(MDM)的抗性,以及MDM的产生和其抗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模式链霉菌(如天蓝色链霉菌和变铅青链霉菌)中导入许多抗生索生物合成的调控基因可以大幅度提高抗生索的含量。本文报道利用链霉菌的整合质粒克隆几种已知的调控基因。并通过接合转移从大肠埃希菌中导入产生avermectin和多拉菌素的除虫链霉菌工业生产菌株中。发现3种调控基因afiR、aveR和orfX对菌株MMR630中avermectin的含量均可以提高约1倍。但是,以上的3种,加上另外3种调控基因分别导入菌株G11后,发现除aft8提高约13%外,其余调控基因使菌株产生多拉菌素的含量反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将调控基因币B置于链霉菌强启动子PerrnE^*下表达降低了菌株G11中多拉菌素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调控基因对不同链霉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反映了抗生素生物合成确实受到了复杂网络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链霉菌的次级代谢受到种类繁多的小分子量物质和调节蛋白的调控。我们将叙述:1)在天蓝色链霉菌A3(2)中能增强afsB基因对放线紫红素产量起正效应的afsC基因;2)A因子,这是在灰色链霉菌中把次级代谢与细胞分化相联的“微生物激素”;3)在暗黄绿链霉菌(S.fulvoviridis)克隆的碳青霉烯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控制碳青霉烯生产和孢子形成的基因鉴定。天蓝色链霉菌A3(2)中afsB和afsC基因天蓝包链霉菌A3(2)的afsB基因是一个多向性的调节基因,是菌体生物合成A因子(2-异辛酸-3R-羟甲基-γ-丁内酯)、呈色的抗生素放线紫红素(actinorhodin)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undecylprodigiosin)所必需  相似文献   

15.
自首次报道运用链霉菌宿主-载体系统克隆抗生素合成基因以来,六年中,许多工业和科学研究实验室通过各种途径运用该技术已有了很大进展,至少22种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已经克隆(表一)。虽然这些基因作为基础研究很有意义,然而企业  相似文献   

16.
链霉菌中许多品种可以产生抗生素,为此引起人们对它们极大的兴趣。关于在链霉菌中可以通过种内结合的方法来产生低频重组(<10~(-6))进行遗传学分析早有报道~[8]。但最近发现,在人工诱导原生质体形成后,即使是在已知性因子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高频的重组。这样,对于链霉菌的遗传学分析方便多了,推动了链霉菌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发展。 原生质体再生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在链霉菌中建立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从细胞如何形成原生质体以及原生质体如何在合  相似文献   

17.
进同与评述 生米卡链霉菌质粒DNA的分离及特性 余柏松等绿脓杆菌对卜内酞胺类抗生素耐药机理的研究进(4)。237~240 展 汪 冰等(4):30?~311 生米卡链霉菌**A对北里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转新的广谱豚酚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研究 周 红等 化 孙 胜等(1):20~24 (l)。73—77 生米卡链霉菌麦迪霉素抗性基因的克隆 姜 浩等螺旋霉素的再评价 朱 峰等(3),沈】~236(6):396~402一种新的生物反应修饰物多抗甲素 胡其乐等 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重组研究 余柏松等 (2):151~156(5):323~327大孔网状吸附剂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顾 利福霉素产生…  相似文献   

18.
Bialaphos(BA)是一种由吸水链霉菌或绿色产色链霉菌(S.viridochromogenes)产生的除莠剂,其N-末端残基,phosphinothricin(PT)是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抑制剂,但菌株具有一种解毒酶(PT乙酰转移酶,PAT)以产生对PT和BA的抗性。BA抗性基因(bar)已经被克隆并且证实位于BA生物合成基因簇内。bar基因与其它BA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由位于该基因簇下游的调节基因brpA调节控制。用基因结构替换技术,获得了bar基因区段发生缺失的重组质粒,然后,转入吸水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分子克隆系统方面的最近进展,已有可能对该属细菌部分成员产生的某些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分离,这种克隆现在能用来检验通过产生不同抗生素的链霉菌之间生物合成基因的转移可以产生新抗生素的理论。能否产生“杂种”抗生素必然取决于生物合成酶的底物特异性。关于这些方面了解很少。为要证明杂种抗生素的产生,我们开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先前克隆的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rubidus)dauW基因的过表达和阻断对柔红霉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将dauW表达质粒导入天蓝淡红链霉菌DM,所得重组菌DM-W1的柔红霉素产量无明显提高;而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接合转移获得的发生同源重组单交换的dauW阻断突变株DM-W2,柔红霉素产量达(192.0±61.6)μg/ml,且遗传稳定性好.试验结果表明,对dauW基因的阻断突变能明显提高柔红霉素的发酵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