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已知抗生素的产生不是菌种异同而是菌株差异而不同。尽管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和调节作了大量研究,但对涉及产生抗生素菌株的有关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基础研究甚少。研究表明产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菌株具有与其相关的AG抗性类型,已证明许多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其抗生素抗性基因遗传结构连锁。灰色链霉菌包括产生多种类型抗生素的菌株,如链霉素(SM),金霉素,和灰霉素产生菌。在灰色链霉菌中,各菌株具有较高的DNA同源性,但各菌株产生抗生素的遗传  相似文献   

2.
用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作载体,变青链霉菌TK24作受体,克隆来自金霉素链霉菌UK81的启动子,得到了三个转化子。其中转化子变青链霉菌TK24(pTA1)是含高活性外源启动子的重组子。而变青链霉菌TK24(pTA5)和变青链霉菌TK24(pTA7)中的外源启动子活性很低,但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了新抗生素。其抗菌谱与供体金霉素链霉菌UK81的不同,当重组质粒,pTA7再转化金霉素链霉菌UK81时,得到的再转化子的抗菌谱仍与金霉素链霉菌UK81相同,但再转化子的抗生素产生被促进。经高压电泳和薄层层析表明,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的胞内抗生物质为两种成份。金霉素链霉菌UK81(pTA7)和金霉素链霉菌UK81产生的抗生素成份相同而与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的不同。实验得到的三个重组质粒pTA1、pTA5和pTA7上的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2.7kb、3.75kb和2.2kb。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L-丝氨酸对金霉素链霉菌及龟裂链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复合培养基中加入L-丝氨酸对四环素、土霉素生物合成的阻碍作用以及金霉素链霉菌耐L-丝氨酸变株的分离。试验在300毫升摇瓶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0微克/毫升的丝氨酸在基本培养基中对金霉素链霉菌及龟裂链霉菌即有抑制作用,而其他氨基酸如丙氨酸、谷酰胺、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  相似文献   

4.
由于链霉基因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克隆和分析结构以及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与抗性基因的调节,相继发现了一些簇集在一起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和抗性基因。并且证实了一些基因的启动区和二种形式的RNA聚合酶全酶。在分别丧失生产链霉素(SM)和Istamycin(IS)能量的灰色链霉菌和S.tenjimariensis两个突变株之间进行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而产生抗生素抗性的研究过程中,Yama Shita等发现灰色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的结果出现了显著增强卡那链霉(KM)抗性的克隆。没有经过原生质体再生的灰色链霉菌对5μg/mlKM敏感,抗性克隆后可在500~1000μg/ml KM的情况下生长。尽管人们知道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可引起各种各样的表  相似文献   

5.
在链霉菌中已克隆了编码抗生素生物合成全部途径中所涉及的基因。通常两种生物合成是在不同的菌种中进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种内克隆使两个生物合成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表达成为可能。结果导致形成了与它们的亲株所产生的抗生素结构不同的新的杂合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天蓝色链霉菌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基因成功的分子克隆以及它们异种宿主的表达促进了成功克隆其它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基因。一种抗生素生物合成所需基因多半同相同抗生素的抗性编码基因和在抗生素合成调控中的基因密切联系。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就是以这种抗性基因作为工具而取得进展的。我们感兴趣的是簇集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控制机制,以及作为生物合成基因是如何调控这些抗性基因的表达的。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助于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和差别的了解。本文阐述被克隆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的特征及其在卡那霉素产生菌内的转录调控作用。卡那霉素抗性机制曾报道,变铅青链霉菌1326隐含克隆卡那霉素链霉菌Kmr基因的pMCP5质粒,该  相似文献   

7.
链霉菌分子克隆系统方面的最近进展,已有可能对该属细菌部分成员产生的某些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分离,这种克隆现在能用来检验通过产生不同抗生素的链霉菌之间生物合成基因的转移可以产生新抗生素的理论。能否产生“杂种”抗生素必然取决于生物合成酶的底物特异性。关于这些方面了解很少。为要证明杂种抗生素的产生,我们开  相似文献   

8.
从四环素产生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几株噬菌体,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了抗噬菌体选育,获得产量与对照水平接近的菌株,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小型试验罐中四环素生物合成与搅拌所耗输入功率比及通气条件之间为关系。四环素产生菌为金霉素链霉菌(Strau-·eofaeie,s)9搜9菌种。发酵用玉米粉培养基。发酵罐容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对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硫酸二乙酯 (DES)和紫外线 (UV)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诱变的效果。其中 2 ?S诱变剂对金霉素链霉菌无明显的致死效应 ,但在含有金霉素 2 2 0 μg/ml的培养基上筛选结果表明 ,DES对金霉素产生菌产生了较强的诱变效果 ,菌株正突变率达 5 2 %。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紫外诱变的结果表明 ,在营养贫瘠培养基上筛选的诱变效果较营养丰富培养基上的效果好 ,且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产生菌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有关抗生素产生的基因位于一紧密连锁的DNA区域,形成基因簇,抗性基因常同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位于同一基因簇中,故抗生素的产生与其对自身产生抗生素的抗性紧密相关。据报道,许多抗生素产生菌具有抗自身所产抗生素的能力,并随其产生抗生素能力的提高,其抗性也随之增加。由于链霉菌基因簇具有不同的启动子和多个抗性基因,在不同条件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体表现出对其自身所产抗生素的抗性强弱不同。所以,通过抗性基因的克隆,增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使其某些抗生素产生菌得到了比亲本高几倍产量的转化株。本文研究了生米卡链霉菌的不同产量株和同一产量株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菌丝体对麦迪霉素(MDM)的抗性,以及MDM的产生和其抗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链霉菌属微生物是抗生素和其他二级代谢产物的主要生产者。尽管它们在工业产生中很重要,但对链霉菌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很少。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许多重要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仅仅一知半解。例如,关于β—内酰胺(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生  相似文献   

13.
链霉菌中抗生素生物合成受到许多调控基因的调控,它们通过途径特异性调控方式、全局性调控以及双组分调控方式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概述这些调控基因将有利于改良抗生素生产菌株及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并为改造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归纳了国内外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各调控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发酵过程中产生或外加的金霉素大部分扩散入金霉素链霉菌细胞内。金霉素链霉菌菌体破碎吸收实验表明 ,金霉素被细胞内成分吸收 ,并非简单溶于胞内。在生理或中性 p H条件下 ,95 %以上的金霉素扩散入金霉素链霉菌细胞内。当 p H降至 1.4 ,大部分金霉素溶于溶液中。金霉素进入细胞的过程为被动扩散过程。对金霉素特异性吸收可能是金霉素链霉菌产生高抗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蒽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中,作者从波赛链霉菌松螺旋亚种(Streptomycespeucetius subsp.caesius ATCC27952)中分离获得一障碍突变株,它不产生亚德里亚霉素(Adriamycin),但能有效地把柔红霉素(Daunomycin)、13—双氢柔红霉素(13—dih-ydrodaunomycin)、洋红霉素(Carminom-ycin)和费多霉素(Feudomycin)转变为亚德里亚霉素。在蒽环类抗生素中,C—7位上  相似文献   

16.
在先前的报告中,我们证明了田津链霉菌(S.tenjimariemsis)产生的Istamycin(IS)和橄榄星孢小单孢菌(M.olivasteros-pora)产生Fortimicin(FT)在生物合成和耐药方面的相似之处。已经证明这些菌株能转化生物合成中间体,互相从原抗生素物质中衍生出新抗生素。本文报告了在田津链霉菌的培养物中增补FT-B分离到一种新抗生素命名为1-epidactimicin(EDC),及其结构测定和部分理化特性以及抗菌活性。采用IS-生物合成的阻断突变株田津链霉菌u41,在发酵培养基中(100ml)增补200  相似文献   

17.
野生型金色链霉菌A-94同时产生制霉菌素和放线酮。人为处理获得单向生物合成制霉菌素不产生放线酮及两者均不产生的缺失株。利用上述阻断变株进行制霉菌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发现单缺失株A_3制霉菌素的高产是由于阻断戊二酰亚胺合成支路,而与羧化酶的活性不成正比。发现金色链霉菌A-94存在对称生物合成系统,制霉菌素的旋光异构体D及L型已分离得到,两者均具有相近的生物活性。此外,对金色链霉菌A-94生物合成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能生物合成金霉素,在不含氯离子,或加入某种抑氯剂使氯原子不能进入分子结构中后又能生物合成四坏素。(目前国外将金霉菌通过变异,已筛到不加抑氯剂也能全产四环素的菌株)。本文谨就金霉菌生物合成金霉素及四环素的条件做一文献综述,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摘     
16-21 溴乙啶处理无活性链霉菌诱导抗生素的产生 抗生素产生菌经过原子质融合,可以得到新的菌落,它能产生与原株产抗生素结构不同的抗菌化合物,无活性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再生同样可以诱导产生抗生素。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溴乙啶插入诱变剂处理无活性链霉菌产生抗生素的可能性。无活性链霉菌孢  相似文献   

20.
对链霉菌遗传工程中的载体——受体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克隆、调节和分化基因的克隆、杂合抗生素的产生以及链霉菌作为外源基因克隆的受体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