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炜 《甘肃医药》2013,(4):259-260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5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2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6~24个月的随访,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优22例,良8例,优良率96.77%;对照组优13例,良8例,优良率95.4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适合较严重开放性和(或)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72例开放性和(或)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病例,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26例(36%)达到解剖复位,其余基本达到解剖复位,66例随访9~22个月,平均11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6l例,良5例。结论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较严重的开放性和(或)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永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51-15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7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通过影像检查,针对损伤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33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为结合组,43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内固定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结合组Muzur分值(83.49±3.81)分,优14例,良15例,优良率87.88%;内固定组Muzur分值(90.07±2.88)分,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93.02%,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及Muzur分值略高于结合组,但两组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753,0.0592).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均有适应者,术前结合检查资料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术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成俊  宋跃明  丁方东  朱赟 《四川医学》2005,26(9):1000-1001
目的 介绍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髂骨内侧弧形切口,使后环骨折脱位复位后,重建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临床治疗17例,其中C1型13例,C2型3例,C3型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4例3个月骨性愈合,12例4个月骨性愈合,1例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滚韶 《吉林医学》2012,33(21):4523-4523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方法:选取5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骨折情况,31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组),22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B组),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比较治疗效果显示,A组优17例,良12例,优良率为93.55%;B组优9例,良10例,优良率为8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特点,在临床使用时应该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操作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从骨折的机械固定到生物学固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骨折的治疗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机械力学固定(AO)体系逐渐转向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体系。早期传统机械固定主要用牵引或石膏固定的方法以达到骨折复位和制动,但治疗周期长且存在畸形愈合及功能障碍[1]。到上世纪中期,逐渐兴起AO骨折固定体系,即绝对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为了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常需要骨折部位充分的暴露,使骨膜及软组织遭到破坏,影响了骨折部位的血供,局部组织的生物学活性遭到严重损伤,导致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至上世纪后期,骨折的治疗重点逐渐从AO转向BO,主要强调微创或无创外科技术,使骨折端血运得以保护,有活力的骨折块迅速生长,最终得到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7.
竺庆 《河北医学》2002,8(7):646-647
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5至 2 0 0 1年共进行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 10 6例。其中肱骨骨折 17例 ,桡骨骨折 13例 ,股骨干骨折 8例 ,股骨粗隆骨折 4例 ,胫腓骨骨折 6 4例。2 术前护理2 .1 术前准备 :骨折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后 ,应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血常规、凝血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普鲁卡因和抗生素过敏试验。2 .2 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向病人讲述手术的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 ,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给他看一些成功的病例 ,帮助其熟悉陌生的环境 ,尽可能消除病人的恐惧、担心心理 ,稳定病人情绪 ,使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牙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外伤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传统的固定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作者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外伤牙的复位、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8年10月~2000年1月对25例66颗患牙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男15例,女10例。年龄2~52岁。其中乳牙3例,替牙7例,恒牙15例。外伤性牙松动度25颗,度20颗,嵌入2颗,半脱位及移位14颗,完全脱位6颗。2) 治疗方法:常规处理颌面口腔软组织外伤后,手法初步复位脱位牙,在患牙及近远中1~3颗邻牙颊面粘接方丝弓托槽,嵌入、移位等局部关系改变明显选用0.014~0.016的Ni-Ti…  相似文献   

10.
张克飞 《中外医疗》2016,(22):97-98
目的:研究分析锁定钢板外置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该院实验室100根不同长度的牛腿骨,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应用外固定支架方式固定;50例为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外置方式固定。对比两组标本在不同外力负载下轴向扭转角度与压缩位移。结果两组在施加100N、200 N、300 N、400 N、500 N及600 N外力载荷下的压缩值差异明显,且所施加载荷越大,压缩值差异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施加4 N.cm、6 N.cm、8 N.cm、10 N.cm、12 N.cm及14 N.cm载荷下的轴向扭转差异明显,且载荷越大,扭转角度差异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外固定支架固定相比,锁定钢板外置方式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96年7月-12月,我院应用单侧我功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新鲜胫骨骨折37例,与1月-6月应用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胫骨骨折28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平均住院日、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8年7月-2006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7例,现就两种技术的疗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该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24个月时踝关节的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0.05)。实验组术后24个月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概率,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与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14例胫骨骨折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设同期收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愈合情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4~18mo,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新鲜骨折疗效显著,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76例胫腓骨骨折均行直视下复位,简单内固定,以后分2组,1组39例行石膏外固定,另1组37例行外固定架固定,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2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石膏外固定组仅有2例术后存有膝关节功能障碍和1例骨不愈合,它的骨折愈合时间短.结论 直视下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简单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能一律盲目采用外固定架固定.  相似文献   

16.
尸体防腐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君飞  杨仲昆 《医学综述》1998,4(10):560-562
<正>尸体固定防腐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其目的不一,主要有固定、防腐、保湿、保味、保色。要求能迅速阻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与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状态与结构,且能适于某些研究程序。常见方法有冷冻法、干操法、低温恒温法、隔绝空气法、化学试剂法、脱水法、腊化法。其中,化学方法是生物医学目前固定防腐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组织保存的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股骨折并发血管损伤是骨科的重要疾病。采用内固定还是外固定疗效好,颇有争议。我院于1984~1996年共治疗此类患者26例,采用内、外两种方法固定,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6例中,男22例,女4例,年龄7~45岁,平均40.6岁。枪伤10例,挤压伤8例,刀刺伤3例.车祸伤3例,火车轧伤1例.砸伤]例.其中23例为开放性损伤。骨折部位:股骨近1/34例,中1/38例,远1/310例;股骨联部骨折4例。并发股动、静脉损伤18例,脑动、静脉损伤6例,股静脉损伤1例,股动脉和胭动脉损伤1例。并发其他肢体损伤10例,并发腹外伤5例,胸外伤2例.头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骨科应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各46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至骨折愈合后,平均14个月。结果: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相比,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内固定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内固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20.
伍胜丽 《吉林医学》2013,(31):6611-6612
目的: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新方法及固定材料改进的效果。方法:对84例留置胃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进法,对三组胃管固定方法及置定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进留置胃管固定方法及固定材料,对胶布过敏和皮肤损伤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胃管固定新方法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固定留置胃管方法及固定材料比传统法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