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脊柱骨折是临床中遇到的常见疾病,以胸腰椎骨折最多,特别是脊柱胸腰段。随着脊柱内固定方式的发展,以及对此疾病认识的加深,特别是三柱理论的提出与脊柱椎弓根系统的使用,对脊柱骨折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不同程度自然吸收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CT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1例,均为保守治疗,并具有6~24个月随访复查资料。根据突出物自然吸收程度分为明显重吸收组(10例),部分重吸收组(8例),基本不变组(30例),增大组(13例)四组,配对比较每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重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基本不变组、增大组的首次CT检查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随访CT腰椎曲线指数[10.65(9.23,13.31)mm 比11.69(8.31,15.25)mm 比8.63(6.75,11.00)mm 比8.06(5.00,10.05)mm]、腰椎前凸角[46.30(43.96,48.18)°比45.36(44.15,47.67)°比39.37(32.27,45.74)°比35.39(29.60,4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增大(P<0.05);增大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减小(P<0.05);基本不变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前后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均呈正相关(rs=0.50、0.47,P<0.05)。结论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随着腰椎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而增大,当腰椎突出椎间盘增大时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也相应减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术式与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比较椎间盘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三种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院1978年6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了5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共随访434例,其中椎板间开窗294例,半椎板切除95例,全椎板切除45例,随访时间3个月~20年.结果3种术式早期均影响腰椎稳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远期疗效取决于腰椎的稳定性.术后腰椎稳定时间:开窗3~6个月;半椎板切除:0.5~1.5年;全椎板切除:1~2年.全椎板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最大,腰椎不稳发生率为44.4%;半椎板切除优于全椎板,腰椎不稳定发生率为26%;而椎板间开窗术不影响腰椎稳定性,是值得应用的术式.结论腰椎不稳与术式和小关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这种身心舒适状态是现代医疗护理模式中患者的需要,更是行腰椎穿刺术患  相似文献   

5.
李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67-16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其中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方法,手术方法包括小开窗、半椎板切除、双侧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融合器治疗,我院自2004至  相似文献   

6.
朱丽勇 《淮海医药》2001,19(3):231-232
腰痛是骨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症状 ,有些患者主诉腰痛 ,不伴有双下肢放射痛 ,弯腰时腰痛加剧 ,长时间弯腰需借助物体支撑方可直起 ,卧床休息腰痛亦无减轻 ,追问病史常无明显外伤史 ,经摄片检查未见骨质异常。检查时在第三腰椎横突处有局限性压痛 ,经过局部封闭治疗后 ,症状基本消失。现将此类患者经过治疗 ,有完整随访记录的 135例、随访时间 3个月~10年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5例 ,男 77例 ,女 5 8例 ;年龄 18~ 6 0岁 ,平均 36 .4岁 ;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 3周 ;局限性腰痛 87例 ,伴臀部及下腹部放射痛 48例 ;第三腰…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回顾1984~2001年底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6例,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70例得到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4例,女26例;年龄33~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痛,劳累后症状加重,16例弯腰时有腰部不稳定感,伴有腰痛加重;41例有  相似文献   

8.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指由于退行性变使椎骨出现变位致使连续性延长,以致上位椎体及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在下位椎节上方向前移位,但椎弓完整无峡部崩裂。该病最早由Junghann于1930年提出,1955年Newman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概念做了完整的阐述,并对本病提出分类。  相似文献   

9.
<正>下腰痛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常采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但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椎间融合手术近期疗效较好,但存在植骨块吸收、不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是脊椎融合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由于椎体融合改变了原有脊柱的结构,导致脊柱运动学及运动力学均发生明显改变,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大,导致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滑脱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下腰痛,或下肢根性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5%,需要手术者又占5%左右,数量相当大[1,2]。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和技术的进步,腰椎滑脱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仍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22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统计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部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正常腰椎间隙及腰椎比值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临床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的依据。方法收集200份腰椎正侧位X片,测量相邻两个椎体前、后缘中点连线的数值作为腰椎间隙的宽度,5个腰椎间隙自上而下依次用S1-S5表示;在侧位片中,测量第三腰椎椎体中心高径和前缘高径,计算出中心高径(D1)与前缘高径(D2)之比作为腰椎的比值(P)。结果通过对腰椎间隙进行精确的测量,5个腰椎自上而下S1-S5均数逐渐增大,S3与S4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S1的均数又显著变小;第三腰椎中心高径(D1)和前缘高径(D2)的比值为81%左右。结论 X线正常腰椎间隙测量对诊断各种腰椎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三腰椎中心高径与前缘高径之比若低于80%表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术后腰椎关节盘炎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后腰椎关节盘炎(L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腰椎手术后LD资料.结果 术后严重的腰痛、血沉、C-反应蛋白持续增高是LD的主要临床特点,MRI具有早期诊断作用.9例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获得治愈;但2例遗留有腰痛和腰椎活动受限.结论 腰椎手术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剧烈腰痛,血沉、C-反应蛋白显著持续升高应当考虑术后LD可能,MRI检查能够提供早期诊断证据.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炎症进展时,应行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14.
腰椎退变性滑脱在CT影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前者即合并椎弓崩裂的椎体滑移;后者是指不伴有椎弓崩裂而常伴椎小关节、椎间盘及椎体退行性变的椎体滑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腰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晋源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舒适护理满意3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4.1%;对照组患者对舒适护理满意21例,不满意13例,满意度为61.8%;观察组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5±2.5)d,对照组患者为(23.5±2.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结论对腰椎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7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段是好发部位,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腰背痛等后遗症的发生,成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我科病房自1999年以来收治7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者患者,经中医证治获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48例;年龄分组:40岁以内的病人2例,41~50岁10例,51~60岁1例,60岁以上57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89岁;骨折分类:伸直型:无;屈曲型:70例;压缩程度:>1/218例,多节椎体合并压缩骨折:20例;病程:本组住院时间最长61天,最短5天。1.2临床表…  相似文献   

17.
<正>脊柱结核是骨科的常见病,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其中以腰椎结核多见,其次为胸椎结核、颈椎结核。2009-02—2011-11笔者所在科对2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椎体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2~67岁。胸椎结核4例,腰椎结核16例,胸腰椎结核2例;其中入院时已伴有完全截瘫2例,不全截瘫3例。所有2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其中1例截瘫患者能下床行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断裂伴滑脱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5 2例腰椎峡部断裂伴滑脱病人 , °滑脱 1 7例 , °滑脱 2 5例 , °滑脱 9例 , °滑脱 1例。采用后路减压、 R- F 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结果  °滑脱 1 7例解剖复位 ,解剖复位率 1 0 0 % ; °滑脱 2 5例解剖复位 2 3例 ,解剖复位率 92 % ; °滑脱 9例解剖复位 7例 ,解剖复位率 78% ; °滑脱 1例 ,解剖复位 1例 ,解剖复位率 1 0 0 %。随访 1 .5~ 2年均骨性愈合。结论 腰椎峡部断裂伴滑脱症行 R- F 钉固定及植骨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高 ,神经根减压彻底 ,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术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腰椎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简易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54例患者采用MED,比较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MED组优良率为90.7%,开窗术组优良率为88.5%,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手术时间[(41±4)min、(74±8)min]、切口大小[(1.6±0.0)cm、(10.8±0.8)cm]、术中出血量[(38±6)ml、(207±40)ml]和卧床时间[(12±5)d、(25±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开窗术相同,但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