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黄精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田间调查栽培黄精生长发育消长规律,划分物候期,为大田规范种植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田间系统定点追踪观测和普遍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栽培黄精具有非常明显的出苗、展叶、茎叶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春发植株衰老枯死、植株再萌芽出苗同时形成越冬芽、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死越冬等生育过程。且不同种类、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规律一致。结论:将栽培黄精的物候期划分为出苗期、伸长期、展叶期、现蕾开花期、果实期、枯死期、秋发期(萌芽期)、越冬期等八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以扩大黄精种植途径,并为其仿野生栽培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根据竹林内毛竹的疏密及山势、坡度整地挖穴,选择健壮,具顶芽的根茎做种栽,其锄草、松土、施肥等结合竹林管理统一进行。结果: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3年后,产量可达1 500~1 800 kg·hm-2;经检验,其品质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精质量标准规定。结论:有计划地进行毛竹林下黄精仿野生栽培,既不占用农田,减少了投入,有利于发展林下多种经济,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竹农收入,扩大了黄精种植途径。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芽体外发生过程中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红梅  赵东利 《中草药》2003,34(9):855-858
目的 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多花黄精芽体外发生过程中每块外植体上的平均芽数、叶片发生频率、根的自然发生率及生根外植体上的平均根数、根茎发生率等性状的影响;探索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该植物的最佳途径。方法 多花黄精的不定芽切块在MS BA1.0mg/L 2,4-D0.5mg/L的培养基上可被诱导产生颗粒状愈伤组织,将该愈伤组织继代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MS培养基上,2个月后观察并统计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各性状的影响。结果 TDZ1.5mg/L 2,4-D1.0mg/L对芽增值最有利,平均每块外植体上可长出8.6个芽;BAl.0~2.0mg/L NAA1.0~2.0mg/L促进叶片形成,95%以上的外植体长出形态正常的叶片;在BA2.0mg/L NAA1.0mg/L,的培养基上,根的自然发生率最高,达到51.9%,但不及单独生长素如NAA、IAA、TBA或2,4-D等以0.5~1.0mg/L,对根的诱导作用,后者可使90%以上的再生芽生根,且根生长繁茂;BA2.0mg/L 2,4-D1.0~2.0mg/L组合最适合根茎生长,直径大于0.5cm的根状茎超过100%。结论 多花黄精的体外快速繁殖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TDZ1.5mg/L 2,4-D1.0mg/L诱导不定芽扩增,BA1.0~2.0mg/L NAA1.0~2.0mg/L诱导健康叶片的发育,1/2MS NAA,IAA,TBA或2,4-D0.5~1.0mg/L诱导再生芽生根;BA2.0mg/L 2,4-D1.0~2.0mg/L用于以繁殖药用器官为目的的根茎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解决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组培苗移栽后成苗率低、长势差和叶部病害危害等问题。方法 以多花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福建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种商品基质和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沙、菌渣、草木灰为原料自行配制的6种基质,其中T5和T7基质中添加专用的育苗营养液。测定不同基质的理化特性,研究不同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叶部病害发病率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基质理化特性与多花黄精组培苗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的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的成苗率、形态指标、生长量、评价指标和叶部病害发病率影响较大,不同基质容重与多花黄精组培苗株高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基质有机质含量同多花黄精组培苗全株鲜质量、干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行配制的T5基质处理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形态指标、壮苗指数优于其他基质,植株生长健壮,未发现叶部病害。结论 自行配制的T5基质可作为多花黄精组培苗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泰山黄精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名贵药材泰山黄精野生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考察分析、种子采收及催芽、床土消毒、播种及定植规格、病虫防治及苗圃管理、施肥、药材产量测定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为泰山黄精人工栽培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对生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9):33-34,36
阐述了名贵约材泰山黄精野生资源分布与生念环境考察分析、种子采收及催芽、床土消毒、播种及定植规格、病虫防治及苗圃管理、施肥、药材产品测定等方向的技术研究,为泰由黄精人工栽培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对生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3种药用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冯珊珊  孙彦君  郝志友  冯卫生  郑晓珂 《中草药》2015,46(15):2329-2338
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植物的干燥块茎,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的功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主要针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3种黄精(黄精P.sibiricum、滇黄精P.kingianum和多花黄精P.cyrtonema)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黄精深入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黄精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黄精种子的油脂,甲酯化后用气质联用法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结果:3种黄精种子平均粗脂肪相对含量分别为:多花黄精6.76%、滇黄精5.75%、黄精1.59%.经GC-MS分析,从多花黄精种子中提取的脂肪酸中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以亚油酸含量最多,占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及加工方法的多花黄精药材"味"觉变化的电子舌鉴别方法。方法采集安徽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和不同产地加工的样品,采用电子舌技术对各样品进行测定,获取各样品味觉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苦味和甜味是多花黄精主要成分;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味"响应值显著差异;通过蒸和煮的加工,多花黄精药材苦味减低,甜味增加。结论电子舌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的区分,能够客观测定产地加工导致黄精药材"味"的变化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研究福建多花黄精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多花黄精的根茎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对多花黄精快繁的影响,优选出最适条件。结果:0.2%HgCl2消毒15min最佳,污染率低存活率高;BA比其他细胞分裂素有利于多花黄精的分化,在其浓度40mg·L^-1时,增殖系数最高为2.8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提升黄精根茎炮制工艺,该文对黄精炮制方法进行了古法考证及文献研究。经考证,黄精始载于《名医别录》,炮制方法始载于《抱朴子内篇》,古代用药黄精基原植物以轮叶系的滇黄精、黄精、粗毛黄精、轮叶黄精和对叶系的棒丝黄精为主,互叶系的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为辅;多花黄精作为药用黄精使用史见于宋朝,民国开始作为药用黄精主流基原物种。古代多花黄精炮制方法有"九蒸九曝"、黑豆炮制法、蔓菁子炮制法等,以"九蒸九曝"为主;现代多花黄精炮制方法有干燥法、蜜润蒸透法、酒润炖透法、蒸透法,均1次炮制而成。现代科学研究中,可能由于用于炮制试验的多花黄精原生境、根茎龄级及各龄级质量比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研究结论"多花黄精炮制根茎多糖含量变化规律"大相径庭。因此,在确保根茎材料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炮制方法和蒸晒次数与多花黄精根茎多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从炮制后的药效组分筛选评价多花黄精根茎最佳炮制方法,对生产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腐病是黄精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三七、人参等多年生药用植物上严重发生的一类世界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为探明生防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K1对多花黄精根腐病致病菌的防治效果及抑菌机制,该研究用多花黄精组培苗和盆栽苗验证了6株疑似致病菌的致病性,明确镰刀菌Fusarium sp.HJ4、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HJ4-1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HJ15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致病菌,首次发现拟茎点霉可引起黄精根腐病;通过对峙培养明确了生防菌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均能抑制3株致病菌的生长,且QZ2和WK1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致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P<0.05),其中WK1无菌滤液效果显著高于高温灭菌滤液(P<0.05);WK1主要通过分泌抑菌物质抑制致病菌生长,其无菌滤液对3株致病菌的抑制率达87.84%~93.14%;QZ2则通过竞争和拮抗作用抑制致病菌生长;而QZ8主要通过竞争作用抑制致病菌生长。研究结果为黄精根腐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且为其他作物根腐病防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海口林场中药林下种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用滇黄精、何首乌、天冬3种中药不同的方式繁育种苗进行林下种植,以期为当地林下种植中药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块根、扦插和种子3种方式繁育种苗进行中药材种植开展林下种植,同时开展大田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观察3种中药的成活率、生长状况及产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同时对林下栽培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进行药材质量分析。结果:相比大田栽培,林下种植的3个中药品种成活率、药材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低。但其中滇黄精成活率、产量及经济效益与大田栽培最为接近,天冬次之,何首乌最差。对经济效益最好的滇黄精进行质量评价发现,种植4年后,滇黄精药材质量符合药典标准,且其主要药效成分黄精多糖含量高达14.02%,高出药典标准2倍。结论:开展以块根繁殖的滇黄精林下栽培生产,其经济效益与大田栽培接近,且品质优良,认为滇黄精林下栽培是当地值得规模化推广的林药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叶绿体基因联合序列分析不同地理居群黄精和多花黄精遗传多样性。方法目的序列经PCR扩增、测序、拼接和比对后,DnaSP分析单倍型多态性,Permut计算遗传分化,Arlequin分析居群标准分子变异,最后构建基于遗传距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 94条黄精序列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得到3个单倍型,居群间总遗传多样性为0.142,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018。26条多花黄精序列存在16个变异位点,得到6个单倍型,居群间总遗传多样性为0.857,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435。结论多花黄精比黄精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两个种群均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系数,种群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整个分布区不存在明显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深入挖掘药食同源药材黄精、玉竹的营养价值,推动其食品产业化进程,对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玉竹4个基原物种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样品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多个营养指标含量,分别通过苯酚-硫酸法、香草醛比色法、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对多糖、甾体皂苷、黄酮和酚酸总含量进行测定;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分析依据,对黄精、玉竹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黄精、玉竹中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高(淀粉质量分数为8.33%~10.89%、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3.41%~9.53%),氨基酸种类丰富(黄精、多花黄精、玉竹含18种,滇黄精含17种),具高谷氨酸、高维生素B6、高铁、高锰和高钼等特点,且含有多糖、甾体皂苷、酚酸、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结论 药食同源药材黄精、玉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需求,可作为优质膳食原料推广使用,测定结果将为其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多糖组分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琼脂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不同多糖组分,比较得率及分子量。采用RT-qPCR法检测不同纯化多糖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细胞活性,IL-6、SOD1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不同多糖灌胃给药后对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肺泡灌洗液TNF-α、MDA水平。结果 在相同提取方法下,黄精得率最高,为3.70%,其多糖水平为65.83%。黄精粗多糖以中性多糖(PSP-NP)为主,占比70.50%;多花黄精粗多糖以酸性多糖(PCP-AP)为主,占比64.67%;滇黄精粗多糖中中性多糖(PKP-NP)和酸性多糖(PKP-AP)水平差别不大,分别占比41.75%、58.25%。各纯化多糖均能增强细胞活性,PSP-NP、PSP-AP能升高SOD1 mRNA表达(P<0.01),PCP-AP、PKP-AP能降低IL-6 mRNA表达(P<0.01)。3种黄精粗多糖都能降低肺泡灌洗液TNF-α、MDA水平(P<0.05),其中黄精多糖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多糖...  相似文献   

18.
多花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植物,中药材黄精基原植物之一。近年来,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对栽培技术的需求已越来越迫切。对近10年多花黄精立地因子、种苗培育、栽培模式等栽培技术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文献对黄精人工栽培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黄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祺  任仙樱  姜程曦 《中草药》2018,49(17):4184-4188
查阅古今文献,对九华黄精的基原植物及药材使用进行本草考证。九华黄精基原植物为多花黄精,叶序类型为互叶型;九华黄精作为药用,其炮制方法主要为九蒸九晒法,近现代九华黄精从药用转为食用,可以进行九华黄精的食品开发,为九华黄精的现代化生产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仅能确定湖南、贵州、广西、安徽九华山所产多花黄精为佳,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从而确定现代九华黄精是否可以成为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