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自动印模调拌机、半自动印模调拌机、手动调拌3种调拌方法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气泡含量及物理性能。方法在同种条件下(室温、水粉比、蒸馏水温度),分别采用全自动印模调拌机调拌法、半自动印模调拌机调拌法、手动调拌法调制藻酸盐印模材料。比较各调拌方法所调制材料的气泡数量、气泡总面积、压应变值、弹性回复值、流动性。结果3种调拌方法的气泡量和气泡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调拌机调拌的材料气泡最少,半自动调拌机调拌的材料次之,手动调拌的材料气泡最多。3种调拌方法调拌的材料物理性能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手工调拌法的弹性回复值低于半自动调拌法及全自动调拌法,全自动调拌法印模流动性最好。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藻酸盐印模材料调拌方法对材料气泡含量及其物理性能有影响;不同调拌方法所调材料物理性能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全自动调拌法所调材料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顺时针调拌法与顺时针联合八字形调拌法对藻酸盐印模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口腔科固定单冠烤瓷牙修复病例40例,由2名护士与同一名医生对40例单冠烤瓷牙修复患者分别用2种调拌方式取制2套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顺时针手工调拌方法制取模型,实验组使用顺时针联合八字形手工调拌方法制取模型。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 由同一名高年资技师使用放大镜对制备的印模进行观察,记录肩台印迹、龈沟翼及气泡产生情况,综合评价印模质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4,P<0.001)。其中,顺时针联合八字形调拌法印模质量Ⅰ级优秀比例(77.5%)显著高于顺时针调拌法(10%),Ⅳ级不合格比例(2.5%)显著低于顺时针调拌法(27.5%)。结论 使用顺时针联合八字形调拌法的印模质量显著高于顺时针调拌法,提高了取模的成功率,减少了重复印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护理隐性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06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体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生物膜引导骨再生。评价2组种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骨缺损再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种植体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3%:88.68%,P>0.05)。种植后12个月,实验组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72±0.43) mm:(2.51±0.36) mm,P<0.05],不同位点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指数[(0.32±0.02):(0.42±0.03)]、探诊深度[(3.31±0.69) mm:(4.32±0.95) mm]、附着丧失[(3.06±0.52) mm:(5.24±1.35) 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植骨高度[(2.61±0.52) mm:(2.31±0.35) mm]、成骨高度[(2.59±0.32) mm:(2.01±0.16) mm] 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5.66%, P>0.05)。结论: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减少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丢失,促进骨缺损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水温变化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流动性、工作时间、凝固时间和形变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液剂控制在4种不同水温(8℃、14℃、23℃和32℃)下用全自动印模调拌机调拌藻酸盐粉体,通过比较4组藻酸盐印模材料在玻璃板上的流动性,观测测量工作时间、凝固时间;利用模具套件制取印模,再观察印模形变量。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4种不同温度液剂调制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流动性从大到小依次为8℃组>14℃组>23℃组>32℃组,且不同组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时间及凝固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32℃组<23℃组<14℃组<8℃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的工作时间(29.3±1.0)s和凝固时间(41.0±1.4)s以及8℃组的凝固时间(133.2±3.8)s均不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各组形变量之间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水温变化和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流动性、工作时间及凝固时间呈负相关,临床使用时以14℃~25℃的水温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口腔科接诊的83例上颌单个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42例)采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对照组(41例)采用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随访2组患者术后7 d、6周、1年手术区黏膜愈合程度、种植体成功率、骨缺损再生情况、疼痛程度和其他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种植体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黏膜颜色、肿胀程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植骨高度、成骨厚度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种植体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5.24% ∶ 97.56%,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8% ∶ 14.63%,P<0.05),实验组黏膜颜色、肿胀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65±0.03)分 ∶ (2.01±0.15)分、(1.10±0.37)分 ∶ (2.69±0.54)分,P<0.05],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0.35±0.05) ∶ (0.49±0.09)、(3.39±0.62)mm ∶ (4.41±0.95)mm、(3.02±0.66)mm ∶ (5.31±0.91)mm,P<0.05],植骨高度、成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1±0.50)mm ∶ (2.20±0.31)mm、(2.53±0.34)mm ∶ (2.02±0.27)mm,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可有效促进口腔种植引导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牙种植术在牙种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即刻牙种植术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为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术,实验组为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种植体成活率、牙槽骨状况、满意度、美观度及术后症状。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29.34±2.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5.32±3.54)min](P<0.05),牙槽骨质量[(0.84±0.04)mm]显著优于对照组[(1.21±0.07)mm](P<0.05),种植成活率[93.18%(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32/44)](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8.32±0.42)分]和PES评分[(11.24±0.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78±0.24)分、(8.45±0.58)分](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18.18%(8/44)]、红肿[15.91%(7/44)]、出血[11.36%(5/44)]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17/44)、34.09%(15/44)、29.55%(13/44)](P<0.05)。结论 不翻瓣种植术能提高牙种植患者的满意度、美观度及种植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术后疼痛、红肿等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38靶向PLD2基因抑制口腔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机制。方法: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miR-138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miR-138后细胞周期的分布,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胃癌细胞MMP-9、PLD2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8与PLD2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miR-138相对表达水平为4.28±0.1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miR-NC组(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PLD2野生质粒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低于其他组(P<0.05),miR-138组的PLD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及miR-NC 组(P<0.05)。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miR-373组的口腔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空白对照及miR-NC组(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miR-138组的G0/G1期比例为(64.39±6.4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miR-138组S期比例为(13.28±3.16)%,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各组G2/M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迁移细胞数量为138.46±24.37,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发现,miR-138组MMP-9的相对水平为0.14±0.04、Vimentin的相对水平为0.17±0.02、Cyclin D1的相对水平为0.15±0.03,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结论:miR-138可靶向调控PLD2基因表达,对口腔癌的增殖、迁移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纯钛表面喷砂处理后,利用飞秒激光蚀刻形成表面周期性微结构,初步评价其表面理化性能。方法 12个直径10 mm、厚4 mm的纯钛圆片样本,根据表面处理方式,随机分为喷砂组(S组)、喷砂酸蚀组(SA组)、喷砂飞秒激光蚀刻组(SL组)。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高温润湿角测量仪,分析3种钛表面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粗糙度及润湿性。采用 SPSS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EM及CLSM观察显示,飞秒激光在喷砂钛表面蚀刻出均匀整齐的周期性微米级结构,SL组钛表面呈二级粗糙度复合结构。EDS分析显示,SL组钛表面Al元素减少(SL组4.37%SA组0.32>S组0)。表面粗糙度测量显示,SL组钛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大 [SL组(7.33±0.38)μm>SA组(1.08±0.12)μm>S组(1.05±0.14)μm](P<0.001);表面静态接触角测量显示,SL组钛表面静态接触角显著减小 [SL组(34.4±2.5)°P<0.001)。结论 喷砂联合飞秒激光蚀刻纯钛表面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与CXCR3A、CXCR3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CAL-27 细胞分为 3 个实验组和 1 个对照组,3 个实验组分别采用10、20、40 ng/mL 的IP-10刺激,对照组不予刺激。刺激12、24、48、72 h时,利用CCK-8法检测 4 组细胞的增殖活性;24 h 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Q-PCR检测10 ng/mL IP-10作用下,CAL-27细胞在12、24、48、72 h时CXCR3A、CXCR3B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2 h和24 h 时,3种浓度的IP-10 均能促进 CAL-27 细胞增殖(P<0.05);在 48 h 时,只有40 ng/mL的 IP-10 能够促进 CAL-27 细胞增殖(P<0.01); 而在72 h时,3种浓度的 IP-10对 CAL-27 细胞的增殖均无促进作用(P>0.05)。24 h后,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AL-27细胞的增殖率降低。24 h 时,3种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77±0.575)%、(6.867±2.848)%和(5.317±2.79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2、24、48、72 h时,CXCR3A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130±0.0007、0.0274±0.0005 、0.0204±0.0011和0.0174±0.0006,组间差异显著(P<0.05);CXCR3B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124±0.0015、0.0209±0.0016、0.0297±0.0013和0.0386±0.001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10既能促进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又能够诱导其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率降低;CXCR3A mRNA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而CXCR3B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CXCR3A、CXCR3B可能参与调控IP-10诱导下的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合患者120例,观察正畸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时上气道形态功能指标(SNA、SNB、ANB、SPPS、MPS、IPS、S-PNS、Ba-PNS)变化情况;根据牙合平面角度(OP-SN)将患者分为A(35例,10°≤OP-SN<15°)、B(45例,15°≤OP-SN<20°)、C(40例,20°≤OP-SN<25°)3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3组患者睡眠指标变化[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平均脉率]以及牙合平面(OP-SN)、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H-PS、H-VPS)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MPS、IPS、S-PNS、Ba-P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SNB、ANB、SP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3组不同牙合平面中OP-SN、ANB角随牙合平面角度升高而升高,而SNA、SNB角随牙合平面角度升高而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N与SNA、SNB呈负相关(P<0.05),与ANB呈正相关(P<0.05);SNA、SNB、ANB、SPPS、MPS、TPS上气道形态测量指标与H-PS、H-VPS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牙合人群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 A-PRF)膜应用于前庭沟加深术,探讨其促进种植体周附着龈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7月在本院因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而需前庭沟加深术的患者共26例,运用统计学中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13),实验组应用A-PRF膜,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对附着龈再生、黏膜状态、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12周,实验组新增附着龈分别为(3.15±0.36)mm和(2.81±0.36)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3±0.29)mm和(2.52±0.30)mm(P<0.05)。实验组术后黏膜愈合状态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疼痛程度为(51.03±12.20)分,与对照组(58.22±9.86)分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A-PRF膜应用于前庭沟加深术可有效促进创口愈合,缓解术后疼痛,并增加种植体周附着龈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符合2012版ROU诊断标准的患儿204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大蒜素胶囊口服1 粒/次,3 次/d, 联合使用康复新液10 mL含漱3次/d;B组仅予以康复新液10 mL含漱5 min,3次/d,均治疗2周,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溃疡面疼痛程度(VAS评分)、溃疡愈合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溃疡愈合时间(3.5±0.6)d、疼痛持续时间(3.1±0.3)d,均显著短于B组(P<0.05);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96.08%∶8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4,P<0.05);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A组与B组[(1.1±0.4)∶(3.2±0.6)]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出现上升,CD8+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可提高ROU疗效,促进患儿口腔局部受损黏膜的修复,增加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HIV/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第一年间口腔念珠菌感染及免疫状态变化,并探讨其间的关系.方法:随访46例HIV/AIDS患者,在HAART基线、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口腔念珠菌病发生情况,采集患者口腔含漱液,使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血清铁调素和铁蛋白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分为VAP组(n=100)和非VAP组(n=96)。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 评分,将VAP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清PCT、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上述指标与V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VAP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非VAP 组(P<0.05);VAP组患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3±0.95)ng/mL、(23.68±6.70)分, 显著高于非VAP组的(0.87±0.46)ng/mL、(17.22±5.19)分 (P<0.05)。VAP组患者血清铁蛋白、铁调素和铁蛋白/铁调素比值分别为(217.79±62.38)ng/mL、(57.62±9.60)ng/mL和3.79±0.93,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的(181.55±54.02)ng/mL,(50.58±8.52)ng/mL和3.11±0.86(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VAP患者血清铁蛋白、铁调素水平和铁蛋白/铁调素比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AP 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T、铁调素、铁蛋白及铁蛋白/铁调素比值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 0.772、0.811、0.873、0.898,P均<0.05) 。结论 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铁蛋白/铁调素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VAP 患者中显著升高,可用于评估口腔颌面外科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口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个性化定制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评价其摆位精确度。方法: 选择2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和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进行固定,通过锥形束CT(CBCT) 获取患者治疗前(首次放疗)、中(第10次放疗)、后(第 20次放疗) X1、Y1、Z1 方向的平移和X2、Y2、Z2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以及第三颈椎和下颌支的摆位误差,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1、Y1、Z1 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120±0.083)、(0.180±0.250)、(0.170±0.150)cm和(0.081±0.084)、(0.047±0.059)、(0.046±0.036)cm,在Y1(t=2.4, P<0.05)、Z1(t=3.64,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2、Y2、Z2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 1.04°±0.62°、1.26°±1.30°、0.65°±0.55°和0.67°±0.73°、0.54°±0.24°、0.45°±0.37°,在Y2(t=2.53,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第三颈椎的位移量为(0.130±0.080)和(0.074±0.090)cm,在下颌支中点的位移量为(0.240±0.180)和(0.095±0.065)cm,具有统计学差异(t=2.99, P<0.05)。结论: 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相比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能有效提高摆位精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