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婉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72-1275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损害个体躯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后代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中涉及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端粒在关联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从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不同生命阶段端粒形态的改变以及端粒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健康关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认识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危害效应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炎症因子被认为是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身心健康关联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躯体慢性低度炎症相关,从而影响个体身心健康。本文就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个体炎症反应以及健康问题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为童年期不良经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童年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认知和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童年期应激对一系列健康结果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健康行为和死亡风险[1].约有一半的青少年至少经历过1种类型的童年期应激事件[2].童年经历虐待、忽视或其他不良经历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呈正相关[3];儿童期不良经历越多,外周血中部分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越高[4].大量研究阐述了5-羟色胺转运蛋白(5-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5-HTT)、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NR3C1)、FK506结合蛋白5(FK506 binding protein5,FKBP5)等候选基因甲基化的改变、早期不良经历、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童年期应激可以导致候选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进而增加青少年乃至成人期抑郁、自杀等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童年期不良经历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从脑、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学视角探讨两者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提出若干研究选题,倡导把童年期不良经历放在防控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优先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指18岁以前遭受的健康、生存、发育、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实际或潜在的各种损伤,包括童年期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等([1])。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会损害个体的躯体健康(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2-4]),还会增加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如抑郁、焦虑、自伤、药物滥用、不安全性行为和暴力行为等([5-7])),导致整体医疗支出和死亡负担上升([8])。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人群中端粒长度与癌症、衰老相关疾病和膳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端粒长度”、“癌症”、“衰老”、“膳食因素”等中文关键词及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在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端粒长度与人群癌症发病风险及死亡风险相关,与某些癌症发病风险之间可能存在U型关联;较短的端粒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风险及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不良预后相关;膳食因素中单一食物组分与人群中端粒长度的关系存在争议,尚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结论 端粒长度具有作为多种疾病临床治疗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潜能;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有助于发现膳食因素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对成年后健康的影响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对ACE的测量方法、其与成年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对ACE的测量范围不一,但目前的主要测量量表基本满足疾病预防的需求。绝大多数ACE类别会增加成年期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且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年龄和性别等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童年期经历饥荒却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基于累积不平等理论,ACE的发生可导致个体生理功能损伤或采取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直接或间接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但若因该经历而早亡则可能使关联方向逆转。我国仍需更多研究证明两者的关联及相关机制,并选择合理的ACE指标,为预防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青少年童年期同伴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预防儿童同伴暴力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某高等职业学院对757名二年级女生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有28.0%的女生报告16岁前曾经历过下列1项或以上被同学暴力伤害经历:被同学徒手打(11.9%)、用物品打(0.8%)和被当面羞辱(2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没有童年期同伴暴力受害经历的女生比较,童年期有过同伴暴力受害经历的女生出现忧郁或无望、自杀意念、喝醉酒、不健康减重行为、抑郁症状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童年期同伴暴力受害与女性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相关,提示预防童年期同伴暴力可能会减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危害个体短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给终身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健康造成影响的证据可追溯到1900年,然而纵观童年期不良经历的研究历程,世界上最为全面和系统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远期健康效应的研究仍是1998年美国FELLITI博士等发起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ACEs)"。因此本文将对ACEs的背景、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国内学者开展童年期不良经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严峻公共卫生挑战,其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本文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性传播疾病及危险性行为、健康危险行为4个方面对ACEs的健康影响进行综述,为ACEs及其可能健康结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