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化管理,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护理质量及手术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流程管理用于手术室中,可明显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0例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精细化理念,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2016年4至6月11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手术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对2016年7至9月120例手术患者(观察组)运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谐了医护、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与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5,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合格率,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患者满意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测合格率、切口感染率、手术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管理评分及物品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及接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并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何晓静 《当代护士》2018,(3):143-14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实践。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行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零缺陷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局、护理缺陷发生率;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别采用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患者版、手术医生版)评价患者对护士、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护理缺陷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结局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常满意度的差异上,观察组64.0%远高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结局,快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对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流程再造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流程.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间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7.8±1.2)分、98.75%、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6±1.0)分、86.25%、8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再造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腔镜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腔镜手术100例相关资料,设为对照组;于2013年1月开展腔镜精细化管理,选取2013年1—12月腔镜手术100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和外科医师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配合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患者和外科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规范、细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手术室岗位管理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实施手术室岗位管理。比较两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对手术室岗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手术用物正确率、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执行手术患者核查流程正确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服务态度的质量评分每项均高于9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术前访视讲解、各项指导工作、护士服务态度、入室护士接待、服务持续性的满意度每项均高于9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对物品准备、体位摆放、无菌操作、接待患者、在位率的满意率均超过95.0%,对照组的医生满意度超过60.0%,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护士对绩效分配、接班模式的满意率均高于95.0%,对照组高于50.0%,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岗位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护士对手术室岗位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可以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接台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在我院手术的60例普外科接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接台手术患者的管理中,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率,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基于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率、护理质量、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连台手术周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无菌操作、文书记录、危急病处理、心理护理、专科知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心理疏导、入室宣教、护理水平、体位干预、服务态度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对手术器械与物品准备、手术配合、应急能力、特殊器械的保管及使用、术中器械传递、护理工作态度、无菌操作、护理技能、责任意识、仪器操作水平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九宫...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腹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配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观察组中,显效5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中,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护理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急腹症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的巡回护士进行相应的配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谢俊华 《妇幼护理》2023,3(8):1966-1968
目的:探究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JX组(40例)与HC组(40例),JX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HC组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质量、工作效率、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HC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JX组,具可比性(P<0.05);②对两组患者管理质量比较,HC组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JX组,具可比性(P<0.05);③对两组工作效率比较,HC组>JX组,(t=35.420、18.304,P<0.05);④手术效果:HC组>JX组,97.50%(39/40)>82.50%(33/40)( =5.000,P=0.025<0.05);⑤护理满意度,HC组>JX组,95.00%(38/40)>77.50%(31/40),( =5.165,P=0.023<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质量,并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及效果,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暗示及非语言沟通对手术室患者麻醉时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实施暗示及非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手术应激状态及手术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入手术间时,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心率等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及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间时,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麻醉后显示,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率95.74%,与对照组78.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暗示及非语言沟通能降低麻醉时应激状态,确保手术安全性,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510-2512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及安全隐患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的各项评分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行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手术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采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缩短准备时间、接送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发热门诊大批量收治患者中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该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2022年3~5月未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总满意度、工作失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工作失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门诊精细化管理方式保证了大批量患者有序就诊,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精细化管理在应对大批量患者就诊的实践中得到良好应用,可以为大规模传染病暴发时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循证护理在改善急诊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与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6年5月本院手术室收治的128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4例)采用手术室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与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等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总体环境、流程便捷、健康宣教、环境舒适、隐私保护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率及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诊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减少护理差错及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于重症加护病房(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ICU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护理时间、护理后感染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 SAS 和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感染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且观察组的不满意度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于其安全管理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并且取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