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世界各国青少年闲暇时间的身体活动不足现象相当普遍[1-2].对于习惯性的、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而言,在成年前期和后期是明显的下降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这一敏感时期[3].因此,大学生群体可能是未来人口中身体活动量减少或者不足的高风险人群之一[4].为此本研究提出两种评价身体活动的指标:一是日常身体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即身体活动指数(physical activity index,PAI),对工作学习、家务、交通、体育与娱乐相关的身体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指标对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进行评估;二是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育娱乐类身体活动评价指标,即运动锻炼指数(exercise index,EI),并对运动锻炼水平(exercise level,EL)进行评价.两指标的建立不仅为我国学生人群的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干预提供评价手段,也可为我国普通居民的身体活动促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水平是影响个体健康重要的、可干预的因素之一[1].个体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水平能够有效降低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病风险[2,3].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指人为建设改造的各种建筑物、场所,尤其指那些可以通过政策、人为行为改变的环境[4].建成环境不仅包括公园、公共绿地,还包括人行道、交通流量、公共场所的清洁和维护、社区及社会安全感、区域划分及土地综合利用、人口密度等各个方面[5].近年来,人们的关注点逐渐集中于建成环境与个体体力活动关系的探讨[6,7].国外研究显示[8,9],良好的运动环境会促进人们更多地进行体力活动.围绕建成环境与个体及人群健康间关系的研究证据必将成为日后健康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而在此类研究中,建成环境和体力活动的评价方法及其测量工具是影响研究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与体质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为制定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推荐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体力活动问卷对1 378名11~17周岁的上海市青少年进行调查,并测量每位受试者的BMI、肺活量,测试耐力类项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结果]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的能量消耗均值男为3 427.86~5170.29千焦/周,女为3 853.55~5 465.79千焦/周;大强度体力活动(VPA)的能量消耗均值男为3 404.73~7 724.49千焦/周,女为1 861.41~5 641.72千焦/周。不同性别闲暇静态活动时间≥2 h者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闲暇静态活动时间<2 h的人群。MPA能耗、VPA能耗分别与BMI、肺活量和耐力素质不同等级间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上海市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基本达到国际推荐水平,体力活动模式存在着性别差异;闲暇静态活动时间长的人群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体力活动的健康效应与能量消耗相关。  相似文献   

4.
陕南中老年农村妇女体力活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陕南中老年农村妇女体力活动状况,为政府制定符合本地区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策略和进行有针对性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60岁女性1 652人,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体力活动的女性比例分别为58.4%、29.8%和11.8%;不同体力活动水平间运动的生热效应和总能量消耗均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仅轻度体力活动水平的估计能量需要量大于总能量消耗量;不同体力活动水平间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和静态活动时间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闲暇活动时间在23.2~24.6 min和社会活动时间在44.5~46.1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务劳动的热效应是机体活动能量消耗的主要构成部分,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产热较少,长时间静态活动是超重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职业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级抽样,调查上海市15~75岁常住居民11 380名,选择其中年龄在18 ~65岁的在职人群共4 390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职业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职业人群总体体力活动评价为:静坐37.36%,不活跃11.50%,活跃14.10%,高度活跃37.04%;年龄、健康状况(BMI、是否高血压)、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是职业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职业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个体因素、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对职业人群体力活动有影响,今后开展职业人群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的全过程[1].健康管理需求是指个人或群体希望得到的有助其维护和(或)促进健康的相关措施和资源,包括需求意识、需求内容和需求形式.职业人群是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社会资源,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进步与稳定.然而,职业人群同时受到职业危害因素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双重危害和影响,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将给职工、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和负担,因此,对职业人群开展企业健康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2-3].研究表明,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效果与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程度呈正相关,有针对性的为职业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其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干预效果和满意度[4].因此,我们做此研究以为类似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群体,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高校教师的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1-2].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高校维吾尔族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力活动相关建成环境的评价工具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力活动水平是影响个体健康重要的、可干预的因素之一[1].经常进行体力活动能够有效减少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2,3].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指人为建设改造的各种建筑物、场所,尤其指那些可以通过政策、人为行为改变的环境[4].近年来,国外研究者越来越多关注建成(物理)环境对个体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5],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建成环境与个体体力活动之间的关联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学上做了有益的探讨和拓展.国外的多项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关联[6].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电脑从业人员的体力活动相关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某电脑公司49名员工进行一对一的非正式访谈,在atlas/ti软件支持下应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访谈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状况、目前体力活动情况、体力活动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进行体力活动的障碍和促进体力活动的意见与建议.[结果]该电脑公司员工不仅大多以静态生活方式为主,而且不能正确描述促进健康体力活动的要求.缺乏运动的时间、无人结伴锻炼、锻炼的场地与设施的不便利,以及个人心理认知因素是影响其体力活动相关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还显示,在公司开展电子邮件为载体的体力活动干预的同时,结合组织其他体育活动是该公司员工易于接受的体力活动干预形式.[结论]该人群不仅体力活动水平明显不足,而且缺乏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以电子邮件为载体的促进体力活动的干预方式是该公司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3):217-220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6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状况。方法通过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以及简单随机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与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基本情况,平均每天出行时间、中等强度及以上锻炼时间等身体活动情况等,通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2年)中"身体活动调查问卷(6岁及以上)"收集居民身体活动资料1 695份,采用Excel和SPSS18.0进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农民农忙时劳动强度为中度,其他居民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均为轻度;最近三个月采用私家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比例最高(26.43%);闲暇时间体育锻炼参与率为41.59%,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18~70岁的居民年龄增长与体育锻炼参与率呈正相关(r=0.899,P0.05),除在校学生其他三组人群文化程度与体育锻炼参与率呈正相关(r=0.868,P0.05);不同分组人群做家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学生不做家务的占21.28%(126/592)。在校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率为55.74%(330/592)。结论昌平区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处于久坐少动的时间较长,建议居民提高健康素养增强自主运动意识,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干预措施,鼓励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改善居民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情况,为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31 694名职业人群(男性18 299名,女性13 395名)的职业活动、交通方式、闲暇锻炼、家务劳动等4项身体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周工作5.7 d,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3 h,其中坐着工作时间为4.4 h,从事轻度工作强度的职业人群占63.0%。平均出行时间为1.0 h/d,37.9%的职业人群出行以步行/骑车为主。15.6%的职业人群闲暇时间进行锻炼,从事家务劳动的职业人群占85.2%,平均做家务时间为1.1 h。城市职业人群每天工作时间低于农村,但每天坐着工作时间、从事轻度工作强度的比例、闲暇锻炼的比例及做家务的比例均高于农村(P 0.05)。男性工作时间、从事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的比例及坐/开车的比例均高于女性,而闲暇锻炼的比例及做家务的比例低于女性(P 0.05)。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农林牧渔业职业人群每天坐着工作时间最短、闲暇锻炼比例最低、从事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的比例最高(P 0.05)。结论不同职业人群的各类身体活动情况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身体活动促进。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健康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1].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2].职业人群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健康水平更是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发展进程.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员工健康的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2002年,联合围前秘书长Kofi Annan在纪念世界职业安全卫生日时指出:职业安全和卫生是人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更是一项基本人权,要把职业安全和卫生放在人类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3].  相似文献   

13.
何春刚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34-1736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下降,导致体内脂肪大量堆积,产生超重和肥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3].相对于显性肥胖,隐性肥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4].隐性肥胖指体质量指数(BMI)在正常范围,但身体脂肪比例超出正常水平[5].有关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隐性肥胖率正不断上升,并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6].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职业人群是人类社会最富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资源,他们的文化技术素养、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状态,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1-2].企业健康管理是节约和保护健康劳动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健康管理不但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素质能力,使企业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生产价值,而且还可节约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使企业效率和利润获得非生产性提高[3].除此以外,通过职工健康管理可以体现企业对职工的关爱,增加职工生活的幸福感同时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开展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越来越被企业和社会认同[4].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时期是影响人一生健康水平的“特定时期”.儿童通过运动所获得的“运动敏感”,不但有助于体力活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及智力开发,而且有助于这种身心发展的领先优势保持终身[1].注意力是构成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在儿童的认知和学习中有重要意义,注意力水平的提升可明显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2-3].本研究拟以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进行干预,以发现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在儿童早期进行合理、科学的体力活动能力的诱导锻炼,以发掘儿童个体潜能,促进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全球10%~20%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1],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降低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2],还会持续影响其成年乃至终身生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众多,有研究表明,暴露于户外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潜在保护效应[3].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指南中提出,1~4岁儿童每天的各种身体活动时间应该≥3h,5岁以下儿童每天视屏时间不应超过1h,而1岁以下的婴儿应避免接触电子屏幕,用更积极的游戏活动取代长时间的身体受限或屏幕前的久坐不动[4].但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呈下降趋势[5],其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室内[6],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小资料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的运动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包括职业性体力活动,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家务性体力活动和闲暇时间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9.
了解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体力活动情况,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金山区6 所中学,再从抽取的6 所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 个班级,抽中班级的所有签署知情同意的学生参与此研究.学生分别记录上学日(从当日放学到第2 天上学抵达教室期间) 和双休日(全天时间) 进行静态和动态体力活动内容及时间.结果 初中生上学日和双休日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分别为3.70 和7.85 h,年级越高,学习相关活动时间越长(P<0.01); 乡镇学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间较乡村学生时间长(P<0.01).上学日和双休日中,学生闲暇时间动态体力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9.0 和45.0 min,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14.0 和17.5 min.上学日 36.0%的学生上下学采取主动交通方式,双休日仅有11.4%的学生能达到60 min 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七年级、乡镇、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进行中等到高等体力活动比例较高(P<0.05).结论 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学校、家庭、社区应联合促进学生多参与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成年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成年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身体活动指南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使用"一年回顾性身体活动问卷"收集了29783名(男15911,女13872)18~59岁职业人群的身体活动资料。对问卷中各种身体活动强度进行赋值,计算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以PAL≥1.7或<1.7作为判断身体活动充分或不足的标准。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职业、地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性别对身体活动不足的影响。结果:我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充分率为68.3%,城市为40.1%,农村为76.9%,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及四类农村职业人群身体活动充分率分别为34.0%、45.0%、74.4%、73.1%、75.9%、83.7%,从大城市到四类农村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职业劳动对身体活动充分率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家务劳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地区、文化程度及性别对身体活动是否充分的影响较大。结论:我国居民的身体活动模式仍然是职业劳动占主要地位,但存在职业、地区以及文化程度等差异,应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指南,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