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民间常用中药材羊开口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考查本草文献中羊开口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羊开口药材原植物的来源,通过产地药农收集羊开口原植物标本,核对原植物标本并咨询分类专家。结果目前市场上羊开口原植物来源是野牡丹科展毛野牡丹和野牡丹的根,部分地区同时混杂多花野牡丹和毛稔的根。结论为更好地制定羊开口新的药材质量标准,并为羊开口药材收购提供依据,保证羊开口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钟小清  卢志标  唐倩  吕高荣  邹节明 《中草药》2021,52(4):1151-1155
目的对壮药红根草进行了基原调查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查阅本草文献对红根草原植物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红根草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产地药农收集红根草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咨询分类专家,对红根草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目前产地及市场红根草药材原植物来源是唇形科植物黄埔鼠尾草S. prionitis带根的全草,采用建立的方法能够有效鉴别红根草药材。结论为更好地制定红根草新的药材质量标准和药厂红根草药材收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彭海燕  钟小清  吕高荣  卢志标  邹节明 《中草药》2013,44(21):3063-3066
目的 对民间常用中药材金沙藤Lygodii Herba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 查考本草文献对金沙藤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金沙藤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产地药农收集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结果 目前市场上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来源主要是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曲轴海金沙、小叶海金沙的地上部分,部分地区将云南海金沙、羽裂海金沙和柳叶海金沙用做金沙藤药材;对商品金沙藤药材和不同植物来源的金沙藤TLC分析,显相似的主斑点。结论 为更好地制定金沙藤新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并为药厂金沙藤药材收购提供依据,保证金沙藤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产地金樱子根、阳枝总鞣质含量进行对比研究,建立金樱根质量标准。方法:采用50%丙酮超声提取不同产地的金樱子根、茎,采用磷钼钨酸一干酪素比色法测定总鞣质含量。结果:金樱根、地上茎、阳枝鞣质平均含量分别为7.47%、4.69%、6.2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24%,RSD为2.02%(n=5)。线性回归方程为Y=0.1332X+0.1088,相关系数r:O.9991,没食子酸在0.00065-0.0078mg·mL“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金樱子阳枝与根的鞣质含量平均相近,阳枝可替代金樱根应用于临床,而金樱子茎鞣质含量明显低于金樱根。且金樱根鞣质含量不应低于8%。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草考证整理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梳理金樱子在历代本草中的名称、基原、产地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金樱子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其在本草中多以金樱子记载,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酸、涩,性温、平,无毒,主归脾、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带等功效。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金樱子即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金樱子Rosae Laevigatae Fructus,其基原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与现代基本一致,产地存在一定变迁。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本草考证及对我国植物志(含地方植物志)、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近现代文献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列出原植物和药材鉴定表,并对全国菟丝子商品药材进行收集和鉴定,结果发现本草中所描述的菟丝子植物应为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以产于山东、河南为好。当今菟丝子商品药材经鉴定植物来源包括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和金灯藤C.japonica 3种,主要为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古今菟丝子药材主流品种发生变化。许多近现代文献对菟丝子的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记载描述有出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和金灯藤C.japonica三者种子有区别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药典》收载2物种,建议分开细化特征,以示区别。该研究为菟丝子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瑶药搜山虎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考查本草文献记载和附图,野外调查搜山虎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实地调研及咨询瑶医使用搜山虎药材植物来源情况,通过产地瑶医及草医收集搜山虎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并对搜山虎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和粉末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产地及野外调查表明瑶医和草医使用的搜山虎药材植物基原是芸香科岭南花椒的根和茎。其根表面具细纵纹,可见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皮孔样横向突起;茎表面有皮孔和鼓丁状皮刺。根横切面有木栓细胞数列,皮层中有草酸钙方晶和油细胞散在;韧皮部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数个相聚并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木射线1~4列细胞,导管单个或2~5个相连。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中柱鞘纤维稀疏并断续排列成环,木部宽广,有髓。根、茎粉末鉴定显示韧皮纤维多单个,呈长梭形,孔沟明显;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大量散在,成行或成片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具缘纹孔导管多见。薄层色谱鉴定结果显示二甲苯-乙酸乙酯(15∶1)为最佳的展开系统。结论:应用建立的基原、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中药鉴定方法能够有效鉴定搜山虎药材,为搜山虎新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搜山虎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乌头的本草考证,收集高乌头别名,明确药材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高乌头或其别名的描述,查阅文献明确现代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高乌头的记载不够清晰,清末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高乌头基原、药用部位、别名、采收加工、功效及应用。结论高乌头系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的干燥根,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和开发价值,可以为后期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瑶药落懂紧(金樱子)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雷  王硕  樊溪源  龚小妹  袁经权 《中成药》2012,34(12):2403-2407
目的制定瑶药落懂紧(金樱子)根药材质量标准,为瑶药落懂紧(金樱子)根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照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的要求对瑶药落懂紧(金樱子)根药材质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对落懂紧(金樱子)根11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落懂紧(金樱子)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药典中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的确定及临床区别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本草考证、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对几种列当科植物进行对比,利用HPLC技术对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草苁蓉指标性成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草考证,发现管花肉苁蓉产地、药材性状与历代本草记载肉苁蓉药材有明显差异,判断古代管花肉苁蓉并未做"肉苁蓉"入药;发现肉苁蓉、盐生苁蓉,沙苁蓉可能为肉苁蓉药材的原植物来源,以肉苁蓉应用最多;发现历代本草记载"草苁蓉"来源为列当或草苁蓉,作为肉苁蓉药材的代替品;古人优质肉苁蓉药材的判断标准为长而粗大,鳞叶整齐,未开花;药用部位多为肉质茎下部。应用性状特征配合现代显微鉴别技术已可以将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草苁蓉较好区分,其中断面维管束排列情况是三者重要区别点。管花肉苁蓉比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高,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与肉苁蓉非常接近。结论:古时,管花肉苁蓉未做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多样,但对优质肉苁蓉已有明确认识;通过断面维管束排列情况可区别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草苁蓉;管花肉苁蓉比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高,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与肉苁蓉接近。  相似文献   

11.
金樱根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Michx)、小果蔷薇(R.cymosa Trattinnick)或粉团蔷薇(R.multiflora var cathayensis Rehder&E.H.Wil-son)的干燥根和茎[1]。性平,味酸涩,有固精涩肠作用,主治遗精,遗尿,痢疾,崩漏带下,子宫下垂,烫伤等。金樱根是中成药三金片的君药,同时也是妇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白蔹商品药材来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从我国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所使用的白蔹及《图经本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结果;葡萄科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的根为我国唐代以前所使用的白蔹,自唐以后,主要以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的块根作白蔹入药;《图经本草》记载的赤蔹其原植物和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相符。本草中所记载的黑蔹的原植物为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土白蔹为葫芦科马(瓜交)儿Melothria indica Lour.及茅瓜Melothria heterophylla(Lour.)Cogn.的块根。  相似文献   

13.
金樱根是多种知名中成药大品种的原料药,但至今缺乏统一的药材标准,究其原因在于对不同来源的金樱根药材的质量研究不够充分。为了提高金樱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该文从浸出物、大类成分含量、薄层色谱鉴别、指纹图谱和活性成分含量5个方面对金樱根样品进行了全面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金樱根样品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化学成分组成种类上各样品之间差别不大。其中3种基原比较,金樱子根中各类成分的含量更高;而药用部位比较,金樱根中的各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金樱茎。同时建立了金樱根中三萜类成分和非三萜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测定了金樱根中蔷薇苷、野蔷薇苷、千花木酸、蔷薇酸、委陵菜酸5种主要三萜类成分含量,结果与大类成分测定一致。从而可以得出结论,金樱根药材质量与其产地、基原和药用部位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文建立的方法为金樱根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金樱茎作为金樱根药材使用的合理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药白头翁用药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别名有奈何草、胡王使者、老翁花等。东汉时期,张仲景就在《伤寒杂病论》写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古代本草传承和记载不尽相同,只是有"近根处有白茸"或"近头部有白茸"等简单描述。通过对白头翁的本草学研究,查阅和分析历代本草文献,考证其基原及产地、功效等,并对中国白头翁属植物标本的整理、比较,结合对中国白头翁属分类研究,考证中药白头翁原植物基原,为白头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分析,只能确定为毛茛科白头翁属Pulsatilla植物,无法确定为白头翁P.chinensis。中药白头翁全国各地用药差异很大,仅仅通过性状特征等无法鉴别其种类,药材市场上混淆品、伪品很多,严重影响人们用药安全。随着近代分子生药学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它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鉴定植物的种类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方法,为鉴别植物药材真伪提供了可靠依据。白头翁属间植物种类繁多,药材鉴别亦更加困难,DNA条形码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大量实验表明:白头翁属植物(如朝鲜白头翁、兴安白头翁等)化学成分及指标性成分与白头翁相似,是否能作为正品使用,需要结合制剂、药理等分析技术,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布依药岩豇豆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岩豇豆的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布依族药用经验和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布依族习用的岩豇豆药材有2属5种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为其正品,与本草文献记载相符,并对5种原植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马鞭草本草与现代记载的差异,梳理马鞭草的本草源流,优选优质药材。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古代本草,对马鞭草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对各古本草中对于马鞭草记载的不同点进行对比,表明马鞭草在名称来源、植物形态、功效、毒性及药用部位在古本草上的记载与现代记载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对马鞭草的正本清源以及正确使用的确定,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马鞭草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透骨草原植物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骨草为中医外科较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来源极为复杂,历代本草记载不一.作者通过调查和各种书籍记载,计有20科42种5变种植物做透骨草使用或称做透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进行了初步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透骨草有四种:益母草、地构叶、风仙花及铁线透骨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茴香类药材的基原进行调查考证,为药材的正确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查考。结果茴香类药材包括小茴香、大茴香、红茴香、土茴香等,通过考证明确了它们的基原植物及分布。结论小茴香及大茴香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药食两用植物,并被《中国药典》收载。红茴香的基原包括披针叶茴香、红毒茴。两者均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木等茯苓类药材的药用历史沿革、来源及原植物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结论在东汉以前茯苓以整体入药,东汉的《中藏经》始载茯苓皮入药,东晋始有茯苓、茯神之分,白、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其功效明确于唐、宋,其归经阐明于金、元,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茯神木始载于唐代《药性论》。历代本草对茯苓的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茯苓原植物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茯苓类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