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西医组50例采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中西组患者提高明显,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比西医卒中单元更好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比西医卒中单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3例进行卒中单元治疗,中西组53例加用针灸及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NIHS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增强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回归家庭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何雪  袁云峰 《河北中医》2016,(3):455-457
目的探讨康复循证护理干预在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卒中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及治疗质量的满意度,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0%,治疗总满意度94.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2.0%,治疗总满意度70.0%,观察组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循证护理干预卒中急性期患者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卒中残障评分(按OHS评定)及生活能力评分(按Barthel评定),并最终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OHS评分及Barthel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向愈改变,但卒中单元组患者改变明显,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卒中单元组患者死亡率低于非卒中单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优于非卒中单元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中枢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给予两组患者药物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与配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运动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瘫痪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与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疗程均为4周以上。结果:两组中风病病类诊断标准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病住院病人35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卒中单元组200例,对照组15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神经功能评价(NIHSS)、认知功能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认知功能、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或P&lt;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并于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统计住院费用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S-QOL量表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向愈改变,但卒中单元组患者改变明显,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费用低于非卒中单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优于非卒中单元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应用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组8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75%,对照组6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NIHSS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