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热灌洗化疗及动脉插管化疗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 2 8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患者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加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 1 69例 (治疗组 )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组 1 1 3例 (对照组 ) ,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 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和 3年生存率依次为 2 1 .9% ,1 2 .4 %和 74.6 % ;对照组依次为 46 .0 % ,2 7.4 %和 46 .8%(均P <0 .0 5)。结论 术中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 3 5 2例胃癌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 ( 1 8 4例 );对照组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 1 6 8例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 3 ~ 6 年,随访 3 2 8 例,失访 2 4 例,随访率93. 2%。治疗组 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 5. 7% , 7 8. 3% , 4 6. 3% ;对照组是 8 6. 8% , 4 8. 2% ,21. 4%。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治疗组为 9. 2% , 1 2. 5% ,对照组为 2 2. 0% , 2 6. 8%。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 )。结论 局部灌注化疗是胃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全身静脉化疗,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66例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采用21d为1周期的CAF方案,共2周期〔CTX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5-FU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ADM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并与同期未行任何术前治疗的可手术的58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57/66),有62.12%(41/66)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7.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2.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7.89%,对照组为34.48%。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动脉内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疗效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36例晚期乳腺癌术前超选择动脉置泵灌注化疗。化疗方案为CEF方案:5氟尿嘧啶(5Fu)500mg/m2,环磷酰胺(CTX)400mg/m2,表阿霉素(EPI)60mg/m2。每周1~2次,2~3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周后可重复灌注化疗,2~3个疗程后进行手术。结果动脉内灌注新辅助化疗后,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MR)5例,有效率(CR PR)86.1%。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碎裂,胞浆凝固,变性;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厚,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内灌注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变晚期乳腺癌的组织学形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 ,术后皮下泵内反复区域性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2 93例大肠癌患者 ,经术中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根治性切除 2 14例 ,晚期不能手术切除 79例。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84 .6 %、57.5% ,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 13.6 %、12 .1% ;不能手术切除组完全缓解 4例 ;部分缓解 6 2例 ;稳定 13例 ,治疗有效率 (PR CR)为 83.5% ,置泵术后 0 .5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86 .6 %、4 4.6 %。结论 超选择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脏转移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位置与血液供应及其与术前介入化学药物治疗(下称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5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造影,并经乳腺癌癌灶供血动脉采用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PAMF)进行灌注化疗。结果乳腺癌的肿瘤供血与部位有关:外侧病灶11例主要由胸外侧动脉供血,内侧病灶4例主要由胸廓内动脉供血。乳腺癌采用PAMF进行介入化疗后,肿瘤及腋窝淋巴结明显缩小,根治术后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7例生存期达5年以上,仅2例于术后3年后复发,与同期Ⅲ期乳癌未作介入化疗者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晚期乳腺癌如无化疗禁忌症,应考虑作术前介入化疗,以提高疗效。介入化疗时应仔细全面观察,确认其主要供血动脉是术前介入化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置泵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将我院96例直肠癌术前随机分成两组,门静脉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组)48例与外周静脉化疗组(对照组)48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83%、52%;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是13%、13%.对照组是88%、68%、32%,26%、28%.两组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置泵灌注化疗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的治疗效果优于外周静脉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经尿道手术在直径超过3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较大体积(直径3cm)的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T2N0M0~T4aN0M0)采用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观察动脉化疗效果,分析肿瘤降期率、保留膀胱率、肿瘤复发率,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6例(92.9%)患者动脉化疗有效,肿瘤可见明显缩小,经3~5次动脉介入治疗后行经尿道切除术+膀胱灌注完成保留膀胱治疗;动脉化疗无效2例,立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6例完成保留膀胱治疗的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分期降低19例(73.1%),无变化为7例。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30.8%),其中,浅表性复发5例,局部浸润性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28例患者总体生存率:3年69%,5年62.1%。无肿瘤复发生存率:5年44.07%。最终25例患者得到保留膀胱(保留膀胱率89.3%)。结论直径3cm的较大体积浸润性膀胱肿瘤采用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可使肿瘤降期降级及体积缩小,有利于经尿道完全切除,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保留了膀胱,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不愿或不宜行膀胱全切的患者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Ⅲ期乳腺癌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ang C  Zhang X  Lu H  Wu X  Guan G  Wang C  Zhou Y  Zh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12-414
目的 探讨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同期治疗Ⅲ期乳腺癌患者 10 9例 ,其中术前行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6 4例 ,称A组 ;术前未化疗 45例 ,称B组。观察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对A组患者的疗效 ,并对 2组患者 5、10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76 6 % ,组织学有效率为 89 1%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 4 0 %、47 9% ;5、10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 5 9 4%、43 5 % ,均明显高于B组的 5、10年生存率 (31 1%、2 1 9% )及 5、10年无病存活率 (2 2 2 %、12 5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是治疗Ⅲ期乳腺癌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 ,能够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 ,并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临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 20例,于术前选择肿瘤供应动脉行区域灌注化疗, 10 d后行根治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并比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同期未行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直接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化疗组及对照组 PCNA标记指数 (LI)分别为 16. 4%± 15. 2%及 38. 1%± 17. 8%( P=0.02) ; cyclin D1 LI分别为 8. 7%± 8. 0% 及 27. 4%± 16. 5%( P=0. 0002)。细胞增殖指标 PCNA及 cyclin D1的表达在化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可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癌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近年来乳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 复习近期有关乳癌的国内外文献,并作有关乳癌诊治进展的评论。结果 NF-κB和端粒酶可能成为乳癌新抗癌靶点。核素扫描、纤维乳管镜、乳癌微转移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均是近年对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发展。乳癌治疗的进展有保留乳房手术、哨兵淋巴结勘测、新辅助化疗、生物化学修饰治疗、三苯氧胺(TAM)和1,25(OH)2D3治疗。结论 近年来,对早期乳癌的诊治概念和模式已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抗癌药物术前化疗对乳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乳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例乳癌病人分为:(1)化疗组,32例。行1-3次的术前CMF(环磷酰氨、氨甲喋磷、氟脲嘧啶)方案治疗;(2)对照组,8例。未行术前化疗或放疗。检测两组的乳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TA)。结果 化疗组端粒酶活性(TA=0.499)较对照组(TA=1.018)明显降低(P<0.001);且发现:化疗1次、2次、3次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812,0.492和0.280,说明术前化疗次数越多,乳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下降越明显。结论 乳癌术前CMF方案化疗能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其活性降低程度与化疗次数呈正相关。端粒酶活性可考虑作为化疗效果的观察指标和为进一步治疗决策或选择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炎性乳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性乳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炎性乳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均经手术切除,经典式根治术12例,经典式根治术加背阔肌瓣包盖静脉4例,姑息性切除术9例。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21例,11例行内分泌治疗。随访14例,生存期为0.5-5年,平均存活23个月;现仍存活5例(2个月-5年)。结论 采用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综合治疗可改善炎性乳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术中热低渗液浸泡化疗预防乳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癌术中手术创面热低渗液浸泡化疗在预防乳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将85例行乳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均于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创面并取冲洗液送检癌细胞。然后实验组行手术创面热低渗液浸泡化疗,对照组行手术创面生理盐水浸泡,两组均取浸泡液送检癌细胞。对手术创面癌液细胞液检出率及乳癌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浸泡前生理盐水冲洗液癌细胞检出率实验组为30.23%,对照组为26.19%(P>0.05);浸泡后浸泡液中癌细胞检出率实验组2.33%,对照组为19.05%,差异显著(P<0.05)。2年后局部复发率实验组液为4.65%,对照组为21.43%,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癌术中手术创面一次性热低渗液浸泡化疗具有杀灭术野表面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乳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较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彩色B超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价值:附60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B超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收治的住院手术治疗的 60 0例乳腺肿瘤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检查。结果 彩超检查发现未触及的小肿块 163例 (2 7.2 %) ;发现乳房多发性肿瘤 3 0 7例 (5 1.2 %) ;疑为恶性肿瘤 75例 (病理检查证实 72例 ) ,诊断符合率为 96.0 %。结论 彩色B超能发现手检不能发现的乳腺小肿块 ,且有助于分辨手检时发现的肿块是否为肿瘤 ,对判断是否有多发性肿瘤存在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检查具有无创、易行、可重复等优点 ,可显著提高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99m)Tc-MIBI乳腺显像与乳腺X线照相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99mTc MIBI乳腺显像与乳腺X线照相检测乳腺癌的实用性。方法 对 10 0例10 6个经临床检查可疑乳腺病灶的妇女进行乳腺钼靶X线照相和99m Tc MIBI乳腺显像检查 ,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 ,钼靶照相检测乳腺癌特异性为 44 .6% ,阳性预测值为 3 1.7% ;99mTc MIBI乳腺显像检测乳腺癌的特异性为 87.8% ,阳性预测值为 76.9%。结论 99mTc MIBI乳腺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较乳腺X线照相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乳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 年10 月~1993 年10 月接受治疗的240 例乳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综合治疗组5 年生存率为80 % ,单纯手术组5 年生存率为50.8 % ( P< 0 .01 ) 。结论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和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乳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 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40 例乳癌,31 例乳腺良性病变和9 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活性,同时与硝酸银染色定性检测对比。结果 端粒酶在乳癌、乳腺良性病变、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 % (28/40) ,29 % (9/31) 和0 % (0/9) 。按定量检测其OD值分别为0.603,0.258 和0.03,3 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01) 。端粒酶活性在乳癌中心和癌旁组织分别为0.603 和0.293( P < 0 .001) 。按TNM 分期,Ⅲ期(0.780 ±0.394) 高于Ⅱ期(0.511 ±0.447)( P < 0 .05) 。PR 阴性组(0.786 ±0.447) 高于PR 阳性组(0.501 ±0.393)( P < 0 .05) 。结论 良、恶性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乳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端粒酶活性与临床分期和PR 受体相关,提示端粒酶可作为反映乳癌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附3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 (MBC )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经典根治术 (10例 ) ,改良根治术 (19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 (4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4例 )等。结果 上述手术方式的患者 5年生存率依次为 80 .0 %,78.9%,2 5 .0 %,2 5 .0 %;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0 %和 93 .3 %;雌激素受体 (ER)阳性和阴性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是 80 .0 %和 42 .8%(P <0 .0 5 ) ;结论 改良根治术是MBC的首选术式 ,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其他治疗 ;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预后 ,其中手术方式和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nm23低表达及c—erb—B2过度表达与乳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m23 及cerbB2 表达与乳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 法对58 例乳癌中nm23 及cerbB2 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nm23低表达或cerbB2 过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正常表达者( P < 0 .01 ,P < 0 .01 ) ;在Ⅲ期乳癌中,cerbB2 过表达显著高于Ⅰ期( P < 0 .05) ;在nm23 低表达组中,cerbB2 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在nm23 低表达及cerbB2 过表达同时阳性者中,淋巴转移率高达88.9 % 。结论 通过nm23 及cerbB2 表达检测对正确估计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可能性、潜能及预后有较大意义,二者同时呈阳性者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