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 ,40岁 ,左髂部疼痛 4月余 .体查 :左髂部扪及 1 5cm× 1 0cm× 5cm骨性包块 ,边界不清 ,压痛明显 .骨盆平片示 (图 1 ) :左髂骨翼见巨大骨性肿块 ,约 7cm× 1 2cm ,髂骨呈溶骨性破坏 ,肿块边缘清楚 ,硬化明显 ,下缘不规则 ,左髂部、髋部软组织肿胀 .螺旋CT扫描 :2D及 3D成像 (图 2 ,3) ,左髂骨翼骨性包块 ,溶骨性骨质破坏 ,与平片示相同 ,肿块约 1 3cm× 1 0cm× 6cm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形成“骨壳” ,向前、后膨胀 ,后下缘骨皮质破坏缺损 ,松质骨结构消失 .骨壳内软组织见片状低密度液性灶 ,病灶向后下延伸 ,左臀部及大腿形成软…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零7个月,无诱因右髂部疼痛半月余伴不能行走1周于2001年5月8日入院。之前无外伤史,家族无其他遗传病史。入院时查:T37.5℃,P98次/min。骨盆X线示右侧髂骨呈膨胀性多囊状骨质破坏。骨盆CT示右髂骨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B超示右髂骨骨肿瘤,肝肿大,脾、胆、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胸部X线示右颞骨,双肩胛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双第7肋骨骨质破坏。临床诊断:右髂骨肿瘤。于5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髂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右髂骨”组织细胞增生症X(即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3.
<正>1病史摘要男性,17岁,左下颌肿块逐渐增大伴疼痛1月余。CT检查左侧颞下窝、下颌骨升支周围见一团块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尚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图1,2),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及多房样强化(图3,4),邻近翼板、左侧下颌骨升支及左侧上颌窦外侧壁骨质吸收破坏,可见轻度骨膜反应(图5,6)。鼻咽顶后壁软组织稍增厚,右侧上颌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完整,两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李小虎  刘斌  余永强  李红文  余长亮 《安徽医学》2013,34(10):1584-1585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背部、左上腹胀痛不适1月余.2 影像学表现CT平扫示腹腔内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14.0 cm×12.0 cm,肿块包绕左肾并与腹腔内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图1~2),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肿块包绕左侧肾血管、腹主动脉、左侧髂血管;左侧腰大肌、胰腺、脾脏受侵.右侧肾脏亦可见多发的团块状软组织影,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右侧肾血管亦受累(图3~7).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内无积液.  相似文献   

5.
周庆  周宇 《四川医学》2012,33(1):168
患者,男,71岁,退休工人,因左侧膝关节及以下疼痛10+d入院,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棘突无压叩痛,活动自如,左下肢小腿外侧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会阴区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腰椎CT:腰5右侧椎板及椎体右侧可见膨胀性骨质缺损,范围约3.5cm ×2.8cm×2.3cm,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腰5右椎间孔见一梭形软组织占位影,腰4~5平面左侧椎管狭窄.MIR提示:腰5椎体右侧约3.5cm×2.9cm×2cm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等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周围骨质压迫性吸收,椎间孔扩大,右侧神经根增粗.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2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臂及腋下间断性疼痛不适,夜间加重,伴活动受限.3周前无意间触及右侧腋下疼痛性肿块1枚,约蚕豆大小,自行口服抗生素和散结消肿之中药治疗1周后,症状未缓解.既往无外伤、感染和重力牵拉等病史.查体:右腋下触及1.5 cm×1.0 cm大小肿块1枚,质地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伴压痛.右前臂及右手活动、感觉无异常.双侧乳房未触及明确肿块,左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检查示:右侧腋下可探及1.52 cm×0.98 cm大小的中心强回声、周边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后方回声、无衰减,肿块纵横比小于1,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双侧乳房、左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下窝均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全身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遂行右侧腋下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物边界不清,形态尚规则,质地硬,与部分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和臂丛神经内侧支及后支有粘连.病理检查:(右腋下肿物)骨化性肌炎,细胞增生活跃,可见病理性核裂.  相似文献   

7.
骨髓瘤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上下易与溶骨性转移瘤区别,误诊率高。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例酷似多发溶骨性转移瘤的误诊病例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男,58岁。后枕部,左锁骨,左髋部疼痛三个月,近一个月加剧,左下肢活动受限。查体:后枕部有一约3cm×3cm的包块,左锁骨内侧有一约2cm×2cm的包块,均为质硬,压痛( ),无活动度,表皮无红肿。左髋部活动受限,压痛( ),折x线平片左髋部股骨颈病理性骨折,骨质有溶骨性破坏。外科以“左锁骨肿瘤,颅骨及左髋部转移”来CT室检查。 CT表现:(1)左锁骨内1/2区骨质连续性中断,局部嵌顿,骨折断端清晰,破坏区边缘锐利,无硬化边,邻近骨质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锁骨周围软组织层次清晰,结构正常。双肺未见异常。(2)枕骨骨质破坏,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9.
患者黄X,男,19岁。发现右腋部肿块1月余。查体:右侧腋下可扪及一约8cm×8cm大小肿块,肿块表面皮肤无发红、发热。质中,固定,边界不清,压之稍疼痛。余查体未见异常。CT示:右侧胸壁自锁骨下平面至主肺动脉窝平面可见一大小约11.5cm×9.5cm×8cm软组织肿块影,CT值为33Hu。右侧腋下脂肪间隙被推移向右前,其内肋骨破坏。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气管及支气管通畅。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无胸水征象。行肿块穿刺活检未及阳性结果。初步诊断“胸膜间皮瘤”。 2003-03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周围肌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岁,蒙古国人;5个月前无诱因头部软组织肿块,偶有肩背部疼痛,具体治疗及相关检查不详。1个月前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影像资料:DR示:T11椎体扁平状,呈"钱币征"样改变,上下间隙正常;头颅CT示:双侧颞骨、右侧枕骨及顶骨(见图1)、左侧额骨、右侧下颌骨关节突见溶骨性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胀不明显,但右侧下颌骨关节突破坏区见软组织肿块。胸部CT示:左侧肩胛骨以及肋骨、第10、11胸椎椎体、椎板均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见图2);另外,腰骶椎亦见类似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可见轻度骨质硬化,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CT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体检时胸部X线片发现右侧第4肋侧后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无肿胀、疼痛,无午后低热及盗汗,于2004年8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侧后胸壁局部未触及肿块.胸部CT平扫检查示右侧第4肋侧后部局部骨质破坏(图1),考虑骨巨细胞瘤可能.于2004年8月17日在全麻下行右第4肋骨切除术,术中选右腋下横切口进路,切开并分离胸壁软组织,显露右第4肋骨,见肋骨骨膜完整,未发现骨膜外肿块,右第4肋腋后线处触及-1 cm× 2cm椭圆型骨皮质缺损,距缺损边缘两端各4 cm处切开骨膜,完整截取肋骨.病理检查见病变段肋骨稍膨大,锯面示肋骨骨髓腔内充满淡黄色软组织,镜下淡黄色软组织为脂肪组织及少量骨小梁(图2),病理诊断为肋骨骨内脂肪瘤.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体重60kg.诊断为左下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复发,左侧股神经损伤.患者8个月前行左下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切除术,3个月前检查发现左下腹软组织肿块.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有长期吸烟史.腹部CT示:左髂窝肿块紧贴左腰大肌,肿块上下范围12cm,最大前后径8cm,最大左右径6cm,髂动脉紧邻且向内侧转移,骶部侵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此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结合文献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CT及MRI表现各具特征性,CT显示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窝较对侧明显扩大,高分辨CT更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MRI均显示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灶,并能见到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象,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CT、高分辨薄层CT及MR检查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可准确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程度;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两者优势互补,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假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血友病性假肿瘤患者的资料。9例患者接受DR检查;7例患者接受CT检查,1例患者接受增强CT检查;11例患者接受磁共振平扫,6例患者接受磁共振增强检查。统计血友病性假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骨质破坏、强化程度及周围组织受压等表现。结果 13例患者:7例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7例肌间型,6例骨膜下型,3例骨内型,1例关节腔内,1例腹腔内;位于股骨3例,胫骨1例,下肢肌群3例,臀部2例,髂骨2例,髂腰肌4例,腹腔内1例,肋骨1例。假肿瘤最大径为24~298 mm,中位最大径为94 mm,其中6例假肿瘤的最大径>100 mm。X线和CT表现:9例软组织肿块,呈高低混杂密度,7例边界较清;3例膨胀性骨质破坏,2例伴病理性骨折;1例囊样型骨质破坏;1例压迫吸收;6例破坏边缘伴增生硬化,2例见骨皮质翘起及骨膜刺样增生。CT增强显示临近血管明显受压。MRI表现:11例平扫显示骨质破坏区及软组织肿块T_2WI、T_1WI和D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肿块边界较清,边缘可见厚包膜,6例肿块内见分隔;6例增强均未见强化。结论血友病性假肿瘤在临床及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此类患者的CT示高低混杂密度肿块,部分病灶内存在多发钙化影,伴或不伴有临近骨质破坏,骨质破坏表现多样;MRI各序列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边界较清,可见包膜和多发分隔,临近血管受压明显,增强不强化。  相似文献   

16.
骨盆部软骨肉瘤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部软骨肉瘤的CR/DR、CT、MRI及DSA图像,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盆软骨肉瘤的诊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均行X平片及CT检查,9例行MRI检查,6例行术前DSA造影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2~3 d内手术.结果:14例均为单发病灶,骶骨3例,髂骨4例,同时累及骶骨及髂骨6例,坐骨1例.X线平片显示14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其中11例伴软组织肿块,9例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小片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14例均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12例见多发不定型钙化,另2例见少许钙化.9例行MRI检查者显示肿瘤组织信号不均,多有分隔,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MRI显示骨质侵犯范围明显大于CT.6例行DSA病例显示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至少有2支以上供血动脉,行明胶海绵栓塞后2~3 d内手术,术中瘤体肿胀明显,肿瘤部位出血显著减少.结论:骨盆软骨肉瘤多数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即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软骨样钙化,各种影像学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综合各种方法对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较为特殊的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5例成人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患者,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膨胀性骨质破坏最为明显,且病灶内出现多囊状分隔.其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和内生软骨瘤.Ewing瘤及内生软骨瘤骨质破坏周围都出现软组织肿块,但Ewing瘤软组织肿块范围较大,包绕整个病灶且边界模糊.嗜酸性肉芽肿病灶内缘皮质不规整伴轻度骨膜增生.结论: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影像表现不具特征时,鉴别诊断困难,正确诊断需依赖于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PBL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0例中,股骨6例、颅骨4例、胫骨3例、脊柱3例、锁骨、肱骨、骶骨及髂骨各1例。根据骨质破坏特点,分为浸润型11例,溶骨型7例,骨质硬化型1例,混合型1例,其中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9例有较明显的软组织肿块,CT检查13例软组织肿块密度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内无坏死及钙化;MRI检查9例,病灶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其中5例在T2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4例为不均匀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结论 PBL影像学有一定的特点:常伴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骨破坏以浸润型、溶骨型为主,增强后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7岁。因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半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乳外观可,皮肤无红肿、破溃,未见橘皮样改变、卫星结节,表面静脉无曲张,双侧乳头无内陷、偏斜、溢液。左乳头外侧可触及约3.0 cm ×3.5 cm 大小肿块,质硬,界尚清,活动度尚可。右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下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M RI动态增强表现:双乳大小、形态可,双乳由不均质的纤维腺体及脂肪成分构成,增强后双乳腺体背景轻度强化,内可见小结节状、条状异常强化灶。左乳导管扩张,左乳外侧偏下部见异常强化肿块影,大小约3.0 cm ×3.0cm×4.0cm ,病灶平扫呈高信号(考虑内部积血)为主,内见结节状、乳头状及条状等信号实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显著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局部呈“平台型”,病灶与扩张导管关系密切,局部分界欠清。左腋下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显示,增强后内部强化不均匀。右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显示。M RI诊断:左乳占位并导管扩张,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拟BI‐RADS 4C类,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囊内乳头状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见图1。予以手术切除,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左乳外侧,约4.0 cm ×3.0 cm大小,囊实性,边界不清,周围组织间乳腺导管扩张,未侵及胸大肌筋膜,完整切除肿块。病理学检查:左乳肿物长径约3.5 cm ,切面见囊腔,内壁大部分光滑,部分区紧临囊壁触及一质硬区,体积2.0 cm×1.5 cm×1.0 cm ,切面灰白质脆,其余组织切面灰白质韧,颗粒感。腋窝脂肪组织内检出淋巴结17枚,长径约0.5~2.2 cm ,大者切面灰白质脆。病理诊断:左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并少量导管原位癌结构,ER90%(强),PR90%(强),Her‐2‐,P53约15%(弱),CgA‐,E‐cadherin+(膜),P120+(膜),肌上皮P63+,calpo nin+,T O‐POII‐,Ki‐67增殖指数约10%。腋窝淋巴结内查见转移癌(3/17),见图2。  相似文献   

20.
黄利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356-358,封3
男性,65岁,体质量56kg,因"咳嗽伴胸闷、气促1月余"入院.X线胸片示左下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肋间隙饱满,纵隔向右移位.CT示左侧胸腔见多发肿块,其中一个巨大肿块,上下径约23cm,前后径约18cm,左右径约10cm,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多个分隔影,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纵隔右移,肿块向下压迫左侧腹腔,脾脏,左肾,及降主动脉均受推移,领近肋骨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图2,3).纤维支气管镜示左肺下叶背支及基底支外压性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