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MRI表现差异.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2例SPNP患者,纳入3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数据.结果:不同性别SPNP患者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最大径男性平均(2.61±0.97)cm,女性平均(4.76±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多层螺旋CT(MS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P患者的CT和MRI征象.所有患者均行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平扫检查,14例同时行MRI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肿瘤单发,边界清楚,大多为类圆形,位于胰头5例、颈5例、体4例、尾7例;3例为实性肿瘤且瘤体较小,18例为较大的囊实性肿瘤;CT显示5例钙化,2例出血,5例包膜显示清楚.MRI发现1例钙化,8例出血,14例包膜显示清楚.动态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均为乏血供,均无胰管扩张,较大肿瘤压迫周围结构但未见受侵.结论 SPNP具有较为典型的CT和MRI表现,MRI在SPNP特征性征象的显示方面较CT更具优势,MSCT和MRI检查对该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特征,分析相对较大病灶与小病灶之间的影像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6例SPT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根据最大径将56例病例分为大病灶(>3.0cm,35例)与小病灶(≤3.0cm,21例),比较其影像征象差异。结果:56例肿瘤的平均最大径为(4.19±0.34)cm(0.9~14.5cm)。肿瘤位于胰头19例(19/56,33.9%),胰颈7例(7/56,12.5%),胰体8例(8/56,14.3%),胰尾22例(22/56,39.3%)。大病灶与小病灶SPTP在病变的分布、形态、性质、钙化及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942)。男性与女性SPTP患者在肿瘤部位、大小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3〗(P>0.05)。大病灶SPTP的影像表现多较典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呈早期不均匀强化并渐进性填充,常出现钙化及出血灶。小病灶SPTP则常表现为实性肿块,少见囊变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缓慢持续强化,强化程度常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大病灶与小病灶SPTP的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当胰腺肿瘤表现出典型的SPTP征象,即使并非SPTP的好发年龄、性别,仍需考虑或排除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SPN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P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20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胰头部7例,胰颈部2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6例。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16例,分叶状4例,边界均较清楚;肿瘤大小3.3 cm×2.5 cm×2.8 cm~15.3 cm×12.6 cm×11.5 cm;实性为主型3例,囊实混合型11例,囊性为主型6例。MS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胰腺,囊变坏死区呈无强化低密度区;其中2例合并少许出血,8例可见钙化,4例伴轻度胰管扩张。所有患者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肝脏转移瘤。结论:SPN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影像表现,术前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MSCT表现特点.应用SPSS 18对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两组病例的一般特征和影像特征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两组病例瘤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浆液性囊腺瘤=4.95 1.63,F黏液性囊性肿瘤=9.21 3.70,t=2.925,P<0.05);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及瘤体个数[性别(x2 =2.136,P=0.141);年龄(t=1.019,P=0.319);部位(x2=2.778,P=0.096);瘤体个数(x2 =0.329,P =0.5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在形态、分房个数、有无钙化及囊壁特征[形态(x2 =0.116,P=0.734);分房个数(x2=0.146,P=0.702);钙化(x2=0.529,P=0.467);囊壁(x2=2.778,P=0.0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黏液性囊腺癌出现病灶边缘钙化;3例黏液性囊腺癌均出现壁结节、囊壁厚薄不均及囊内较多实性成分.结论 胰腺囊腺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MSCT可较好地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小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MSCT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明确病理诊断的47例胰腺SP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分为最大径≤3cm组(小SPT组,n=15例)和3cm组(大SPT组,32例)2组。对比2组一般特征、MSCT表现、影像学诊断情况。结果与大SPT组相比,小SPT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SCT影像学诊断误诊率高[80.0%(12/15)vs 28.1%(9/32),X~2=11.1192,P=0.001]。小SPT组MSCT影像学表现为纯实性肿块[100%(15/15)vs 18.75%(6/32),X~2=27.277,P=0.000]、边界模糊[33.3%(5/15)vs 3.13%(1/32),X~2=8.369,P=0.004]、未见明显包膜[73.3%(11/15)vs 31.25%(10/32),X~2=7.318,P=0.007]、增强扫描呈现均匀强化[46.7%(7/15)vs 15.6%(5/32),X~2=5.176,P=0.023]的比例更高。2组在MSCT表现的肿瘤形状、边缘、钙化、胰腺导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小(≤3cm)SPT的MSCT影像学表现为纯实性肿块,平扫为均匀低密度,增强呈现均匀渐进性强化,往往肿瘤边界模糊,未见明显包膜,与胰腺大的SPT典型表现有所不同,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征像和病理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CT特征性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术前螺旋 CT多期增强扫描的CT征象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10例可见钙化,其中8例为包膜蛋壳样钙化,2例为内部结节状钙化.23例SPNP肿瘤的囊性及出血、坏死部位多期增强扫描均无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延迟强化,4例延迟期可达胰腺密度,镜下为由不同比例肿瘤细胞排列的实性区、假乳头区以及两者的过渡区混合组成,内部细胞分化好,未见变性坏死.14例延迟期未达胰腺密度,镜下亦可见肿瘤细胞排列的实性区及假乳头区,但内部可见变性坏死的肿瘤细胞散在分布.结论 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病理改变是CT多期增强表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肿瘤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双期的绝对强化程度、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比值,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6例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位于体尾部;6例为实性,8例为囊实性,6例见少许钙化灶;瘤体最大直径0.9~12.2cm(平均4.6±3.5cm); 12例边界清楚,l例侵犯脾脏,l例侵犯邻近血管;1例椎体转移;肿瘤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11例,囊性部分无强化.功能性胰腺NEN6例均为病理级别1级的实性肿瘤,其体积小,动脉期强化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非功能性胰腺NEN8例,其病理级别1~3级均涵盖,均为囊实性肿瘤,体积通常较大,多伴有钙化灶,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表现出随病理级别增高而下降的趋势.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病理级别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表现有所不同,根据其临床和CT表现特点,可提高内分泌肿瘤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该肿瘤MRI征象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抑脂T1WI和T2WI序列,DWI(b=800s/mm2)和动态增强扫描。两名阅片者独立观察肿瘤一般表现(部位、内部成分、包膜、出血和钙化、信号强度等),测量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胰腺对比,总结该肿瘤MRI特点。结果:17例肿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楚,大多数类圆形,4例发生在胰头、3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5例在胰尾。3例实性病灶呈均匀T1WI低、T2WI高和DWI高信号,无包膜和出血且早期均匀并持续强化;14例为囊实性/囊性肿瘤信号混杂且不均匀延迟强化,2例有钙化,4例出血,12例有包膜。肿瘤实性部分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胰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67,P<0.001)。所有病例均无继发胰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受侵等表现。结论:SPNP有较为典型的MRI特征,MRI特别是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该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16例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位置、密度、边界、钙化、强化峰值、导管扩张、远处转移进行分析。结果:1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病灶位于胰头8例、胰腺体部4例、胰腺尾部4例;病变呈实性6例、囊实性9例、囊性1例;出现钙化9例;边界清晰13例,无边界或边界模糊3例;导管扩张3例;强化峰值均在门脉期;无远处转移。16例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病灶位于胰腺头部9例、胰体3例、胰尾4例;病变呈实性7例、囊实性8例、囊性1例;出现钙化4例;边界清晰11例、边界不清5例;导管扩张6例;强化峰值在动脉期9例、门脉期7例;远处转移3例。两种肿瘤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肿瘤的位置、密度、有无钙化、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导管扩张、有无远处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强化峰值在动脉期有助于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在门脉期强化;出现远处转移倾向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胡瑶  胡道予  王秋霞  李琼  王梓  李震   《放射学实践》2014,(3):305-309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Dwl指数模型对于胰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17例胰腺癌、8例黏液囊腺瘤、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多b值DwI检查,取0~1000s/mm。的12个b值。测量比较其ADcstandard,单指数模型(ADcslow—mono,ADcfast—mono)和双指数模型(ADcsloⅥrhi,ADCfast-bi)的值,并分析病变信号变化特点。结果:ADcstandard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胰腺黏液囊腺瘤、正常胰腺、胰腺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standard、ADCfast—mono及ADCs—lowbi具有统计学差异(F=32.961,P=0.000;F=5.56,P=0.002;F=15.986,P=0.00);LSD两两检验显示,肿瘤及正常胰腺的ADcstandard、ADCfast—mono和ADcslowi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胰腺癌ADcstandard较正常胰腺降低显著(P=0.000);囊性黏液瘤ADcstandard、ADcslo"bi和ADcfasthi值较正常胰腺明显升高(P=0.000,P=0.000,P=0.033);实性假乳头状瘤以ADCstandard和ADCfast—mono降低为著(P=0.001,P=0.000)。结论:多b值DwI的指数模型对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胰腺肿瘤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囊实性胰腺癌(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SPN和14例囊实性P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长径、位置、形状、边界、质地、强化方式、“浮云征”、钙化、胰管扩张、胰腺萎缩、侵犯或转移情况的发生率,测量计算病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和比值比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诊断模型在SPN和囊实性PC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SPN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2岁,囊实性PC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N组病灶平均长径大于囊实性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 cm vs. 3.90 cm,P=0.017);SPN组“浮云征”的发生率高于囊实性PC组(84.4%vs. 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囊实性PC较SPN发生侵犯或转移的概率更高(42.9%vs. 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患者性别、病灶位置、边界、形状、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MS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SPT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11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呈囊实性肿块,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头部5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6例。MSCT示3例伴钙化,1例伴腹腔内、腹膜后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15例均未见胰胆管扩张,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强化,实性部分可见渐进性强化。结论:SPTP的MS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与胰腺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13~52(34.6±2.0)岁。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胰头部4例,胰颈2例,胰体尾部6例。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约(6.5±1.6)c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CT影像呈外生性生长的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匀,6例见钙化,2例见出血。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实性成分强化逐步增强,呈渐进性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成分无强化,并见较明显均匀强化的纤维包膜。12例均未见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囊实性病灶,伴钙化、出血,增强呈渐进性强化,包膜明显强化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SPTP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9例均为女性,3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颈,5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直径6~11cm,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以实性成分较多,4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9例均不伴有胆管扩张,1例伴有轻度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马淑兴  刘希胜  祁良  刘国忠  徐青  施海彬   《放射学实践》2013,(11):1152-1155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探讨CT对SP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SPTP的影像资料。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2~48岁,平均27岁。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析影像资料,分析内容包括:肿瘤发生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囊实性比例、强化方式、是否合并出血、是否存在钙化、包膜、是否合并胆管或胰管扩张、胰腺是否萎缩、是否有浸润转移。结果:18例SPTP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部8例,胰体5例,胰尾部5例。肿瘤圆形3例,卵圆形11例,分叶状4例。最大肿瘤长径10.3cm,最小肿瘤长径2.1cm,平均长径5.4cm。其中肿瘤长径〉3cm的SPTP14例,≤3cm的SPTP4例。肿瘤以囊性为主6例,囊性和实性比例相仿4例,实性成分为主8例。肿瘤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略低于正常胰腺;囊性成分不强化。3例肿瘤坏死区合并出血。10例肿瘤合并钙化。11例有边界清楚的完整包膜,7例未见完整包膜。所有病例均无胆管扩张,1例合并胰管轻度扩张和胰腺的轻度萎缩。1例发生周围组织结构浸润并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结论:SPTP常发生于年轻女性,直径〉3cm的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较大的囊实性肿块,清楚的边缘,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可以合并出血和钙化。而≤3cm的SPTP的CT表现缺乏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多加总结。SPTP的CT表现对其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本组5例均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25s和55s分别获得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CT扫描图像。结果患者中1例为19岁男性,其余为年轻女性,无黄疸。肿瘤呈囊实性肿块,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相间分布,1例有病灶内钙化。肿瘤最长径4~12cm,平均8cm。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表现虽有一定特征,但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仍较难,应行胰腺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SPTP的MSCT表现。结果囊性结构为主5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3例。MS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3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为单发病灶,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直径1.5~6.4 cm,8例CT平扫为均匀或欠均匀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肿瘤内见点状钙化灶,所有病例为囊实性肿瘤,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包膜清晰,内可见出血及部分囊变及钙化,肿瘤平扫密度较低,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及强化,少数呈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量正常胰腺在(MSCT)冠状面上的长度值,为胰腺MSCT灌注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搜集282例(胰腺正常)行MSCT上腹部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患者资料,依据患者性别、年龄随机分成4组.对所有患者在MSCT工作站上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上界定胰腺的上下缘,测量出胰腺冠状面长度值,并对4组间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腺的最上缘因形态不同可为胰头、胰体或胰尾,其最下缘多为钩突.胰腺在冠状面上长度值为4.3~12.0 cm,长度均值为(8.6064±1.2012) cm,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关.男性略长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长,胰腺冠状面长度有所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胰腺冠状面长度进行界定、测量,可为胰腺疾病的灌注扫描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