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对消化道出血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全新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补脾气、调脏腑之枢,和少阳、调开阖之枢,调神健脑、清神明之枢,扶正攻邪、调枢通胃的治疗原则。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重视"调枢通胃"理论的运用,在止血的同时注意调节脾胃升降,临床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以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脑肠同调"治疗两种常见FGIDs(F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即用"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FGIDs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以来不断丰富发展。结合当代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根据脾胃学说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阐释"调枢""通胃"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调枢"即调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可包括调节脏腑脾胃、神明之枢心脑、开合之枢少阳;"通胃"既是治疗目的也是治疗手段,即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脏腑失调引发的疾病。探讨"调枢通胃"理论的构建与意义,为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探索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调枢通胃"是作者所在团队在脾胃学说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新进展提出的中医理论,用于指导脾胃疾病的临床治疗。"调枢通胃"即通过调脏腑之枢脾胃、神明之枢脑以条达脾胃之气,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目的。脾胃为后天之本,和五脏六腑密切联系,"调枢通胃"突出了整体观念的中医理论内涵,团队基于此理论,采用针刺法治疗脾胃疾病,临床取得良效。针刺方式多样,治疗脾胃疾病机制复杂,法随证立、针随法出,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治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5.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与脑卒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调枢通胃"是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和神明之枢脑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及其他脏腑失调所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介绍基于"调枢通胃",以理气通腑、醒神益智、益气健脾为基本治法,取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亚杰  从禹  杨洋  魏玮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34-1636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及相关文献,探析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神明之枢心脑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完善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提出健脾化湿、和解少阳、安神益脑的治疗原则,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应重视“调枢通胃”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背俞指针疗法可改善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而维持ICC的完整性而发挥起搏功能,从而促进胃肠动力起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故基于"以俞调枢"与"以枢调枢"理论,探讨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背俞指针疗法之间的相关性,以阐释GERD经络-细胞相关病机之本质,为该疗法在GERD等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肠病的本质为"脑肠互动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同属功能性胃肠病范畴,迟莉丽教授基于"脑肠互动紊乱"理论,认为这与中医"七情内伤致病"理论不谋而合,虽外感六淫、饮食内伤均可致病,但是情志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肝为万病之贼",功能性胃肠病病机初期表现为肝胃不和,多因医者对本病的识别率低、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率低等原因,常导致本病失治误治、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其病位虽在胃、肠,但与肝、心、脾三脏相关,其病机又因肝之疏泄太过或不及而演变不同,终致肝郁脾虚、心胃不和、心脾失养,故治疗上以疏肝宁心、和胃理脾法为辨治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回顾近10年来国内在功能性胃肠病和失眠之间应用"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相关文献,从理论探讨、临床调查、临床应用等三方面进行总结,以求这一经典理论能够在功能性胃肠病和失眠之间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调中复衡理论是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构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核心病机,其治疗目标是恢复气机升降平衡及脏腑功能平衡的"两平衡"状态,辨治则以"八纲通胃法"作为具体方法,即以脏腑为纲、多脏腑同调为主,以气血为纲、调气复通降为要,以虚实为纲、补虚泻实为法,以寒热为纲、平调寒热为常。以调中复衡理论为指导,纲目分明,执简驭繁,可为临床诊治FGIDs症状重叠厘清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在慢性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笔者现结合临床经验,就“肾为胃之关”的理解及其运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其病情复杂且迁延难愈,增加了临床的诊疗难度。刘万里教授指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重叠的重要病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刘万里教授倡导以疏理脏腑气机立法,顺应脏腑气机特性,以“通降胃气”为先,以“调脾”“疏肝”“宣肺”为要,立足整体,临证分别施以消食化滞,和胃降气、健脾化湿,复运益气、疏肝调脾,和中理气,宣肺肃肠,通腑行气之法。脏腑气机升降秩序得复,则诸症皆愈。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枢机理论",从阴阳枢机两个角度探讨顽固性失眠的诊疗思路。提出"不寐治枢"的观点,阐明阳枢失司则阳不入阴、阴枢失运则阴不藏阳、二枢共病则阴阳难会的关系。在枢机理论指导下选取柴胡类方、四逆散等作为调枢之基本方,择用半夏、夏枯草等作为调枢之药,同时根据枢机理论选择寅时、亥时等作为调枢之时,以及选用神门、三阴交等作为调枢之穴,以期为"不寐治枢"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长洪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降"立论,通补结合。临证以疏肝、健脾、降胃为基本法则,灵活变通,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纳运与升降之功。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常见功能紊乱性心身疾病,症状随情绪变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大多从肝脾论治,忽视了心在情志方面的影响,临床疗效欠佳。心胃相关理论源远流长,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将对功能性胃肠病从"心胃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易经河洛象数理论及内经对脾土的"中央"之用、四时主事时间(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四时生四脏"的认识,在李东垣《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构架的"以脾胃为枢的天-地-人"诊治模式启发下,构建了四象脾土模型并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认为借天地枢机之力以调人体之枢机,即"以枢调枢"能使脏腑气机通调,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同时,基于中医"藏象"、"时补"理论提出四象脾土"以象补藏"及时补防治观(包括:一年四季月末一十八日脾主令之时"以枢调枢"、一日之丑辰未戌时脾土的欲解及欲剧时的"以时调衡"),对"四象脾土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这一观点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的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7.
马文辉教授师承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独到的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指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增高,常反复发作。马文辉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及饮食两大因素。治疗方面,将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采取协调疗法。多选用调胃舒郁汤治疗该病,倡导"定病、定方、定疗程"。后经多年临床实践与总结,马文辉教授发现滋腻之品久用之后有碍胃气、部分人群对于大黄较敏感,故在调胃舒郁汤基础上进行加减,提出以调胃消食汤治之,临床收效显著。通过马文辉教授诊治痞满、腹痛和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来介绍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其基本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气上逆,与肺、肾、心三脏失调相关。六经辨证包含脏腑、经络、时空等概念,以六经辨病乃执万病之牛耳。六经病辨证关键,在于辨别六经"开阖枢",重视脾主四维枢机、少阳阳枢、少阴阴枢对六经"开阖枢"影响。临证当以六经"开阖枢"枢机,和脾胃枢机、肝肺枢机、肺肾枢机、心肾枢机,即以枢调枢,天地和而泰,则胃食管反流病自愈。本文从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以枢调枢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论治。  相似文献   

19.
以《灵枢·本输篇》"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为启示,从理论方面指出,三焦之用,其治在肾;少阳为枢,因处为名。从临床角度指出,三焦得畅,上下通调;水道壅塞温肾为要。并举医案两则进一步明确"少阳之枢,少阴主之"在临床中的实际指导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中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较为全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为探索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提供了启迪,而“气机升降”理论为多层面恢复胃肠传导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濡脏汤加减组成的行气通结方可促使气机升降出入协调以治疗功能性便秘,且行气通结方可能通过改善ICC、NO/ET的表达实现对胃肠动力的调控以促进胃肠气机升降治疗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