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经气动传输系统(PTS)传输血液制品的可行性,为缩短血制品特别是红细胞悬液快速、安全抵达临床用血科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77份,利用气动传输系统反复传输各1次,比较传输前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传输所耗时间。结果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经PTS反复传输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输时间则明显优于人工取血所耗时间。结论 PTS传输血液制品理论上可行,后续通过大样本实验研究,可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美国最大的输血机构──纽约血液中心纽约血液中心是美国最大的输血机构,为纽约地区250家医院提供近90%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该中心除了接受个体、商业和群众团体献血以及每年生产大约160万份全血及成份血以外,还附设一个研究所及一个生物制品公司,分别从事血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动管道系统传送全血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库存时间5 d的全血450mL/袋,分装为每袋225mL,采用减震与非减震方法进行PTS传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传送后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否采取减震措施,应用PTS进行保存期5d全血传送后即刻,对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不明显。另外,无论是否采取减震措施,经PTS传送后全血分别保存2h、6h,随着保存温度变化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则不明显。结论全血经PTS传送后即刻不会导致血细胞超微结构明显的变化,立即输注给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正>Afred Ely Beach在1870年提出气动理论,直至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大生产时期,气动管道系统(pneumatic tube system,PTS)开始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规模较大的生产领域。早期的PTS往往是借助光电和机械传动技术等手段,在一定区域内传送物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PTS的自动化程度也逐渐增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解决国民的看病难问题,国内诸多  相似文献   

5.
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正在被临床逐渐接受,但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我国尚无规范管理的办法,因此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作用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报告如下。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现状1.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及其应用前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着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反应,早在6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一次输入的血液中WBC<0.5×109,患者就不会有发热反应,因此该指标被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阈值。要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反应和经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必须…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人口320万,每年采血量为190 000单位,其中红细胞使用率为82%,白蛋白使用率为245kg/百万人/年,凝血因子Ⅷ1.82IU/人/年。新西兰所需的全部血液与血液制品完全自给自足。输血活动由输血咨询管理委员会来协调。新西兰的输血活动虽不由红十字会管理,但其目标始终是在免费为病人提供血液和血液制品方面实现完全自给自足。由于极注重质量控制,因此新西兰全国各地的输血机构一般都保持了高标准。目前新西兰所注意的3个方面是:协作、费用与对人的关心。 1、协作由于采用高成本技术,只有将输血活动实现高度的集中协作,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血源。这样可避免重复购买昂贵的技术或设施,并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成本。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输血机构,它应对经费有更全面的控制且成为事实上的执行者,否则,输血事业无法协调,费用也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中国医科大学自行研制的TTM系统,建立了院外心脏病监护网络。方法应用电话传送心电图系统(transtelephonic ECG monitoring,TTM)进行了近4万人次的TTM监测。结果TTM监测具有很高的阳性率,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电图。结论TTM系统是为一种有价值的监测的手段,特别是为院前急救、院外监护康复提供了心电图依据[6,8]。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及评价围术期血栓弹力图,以指导输血方案。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术中预计出血量1000 m L的60名患者被前瞻性纳入本次研究,通过信封法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在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的指导下输血;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输血。记录手术期间2组患者血液制品使用量、术后血小板、Hb、Hct及相关凝血常规指标、术中及术后24 h内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对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术中血液制品使用量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浓缩红细胞(4.2±1.1 vs 6.1±1.2)、血小板(2.2±0.6 vs 3.6±1.3)、新鲜冰冻血浆(213.7±41.3 vs 434.2±35.6)、纤维蛋白原使用量(2.1±0.6 vs 4.1±0.9)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死亡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TEG指导输血与常规输血可减少血液制品使用量,其安全性与常规方法比较并无差异。围术期应用TEG指导输血是较为理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血浆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对血浆蛋白制品的最低要求是:安全、有效。构成血液的成分,各具独特的生理功能,但是,用于输注时它们所潜在的危险不容忽视。因此,临床医师在应用血浆蛋白制品时,须视病情权衡利弊;而输血专业医师(即在医院输血科,各级血站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工作的医师)应该当好临床医师的参谋,提出输注血液制品的适应证,并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同时,协助解决输注血制品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尤其对血液制品的使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等实行必要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血液病毒组学对监测流行病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十分重要。目前,全国采供血机构已经全面检测可经血传播的常见病毒(HBV、HCV和HIV),但是受血者仍有可能感染其他已知或未知的病毒,尤其是大部分受血者在接受输血时正处在免疫力低下的状态,这使他们更容易受病毒的侵染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预防输血传播某些未受监控的病毒,采供血机构实行一些措施,比如排除高危行为献血者、制备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以及对血液制品进行物理或化学手段的病毒灭活处理。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1种对所有血液制品都通用,以及对各种类型的病毒都有效的病毒灭活方法,比如对病毒核酸有破坏作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对无包膜的病毒灭活效果却不理想,而且不能对含有高病毒载量的血浆制品进行彻底灭活。因此,我们需要1种可以发现可能影响输血安全的未知病毒的方法。病毒宏基因组学结合了高通量测序技术,被认为是鉴定和监测血液中可能存在的已知和/或未知病毒的最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血库前移系统,将血液管理从医院血库有效地延伸至手术室,探讨该系统在保障手术患者及时用血和手术安全的有效性。方法整合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和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通过电子配血系统联合物联网血液冷藏箱的使用,对手术患者输血管理实施血库前移;将患者申请的血液制品,提前放置手术室,患者术中用血随用随取。选取血库前移系统应用前后各50例(主要是心脏大血管和肝移植等大手术)病人用血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评价该系统在术中输血管理中的作用。结果手术患者输血管理实施血库前移后,将医院血库的管理有效地延伸至手术室,分配和追踪血液产品的使用,实时记录血液制品的输注,将血液的管理延伸至床旁设备。患者术中用血从发起申请到输注,由传统管理模式的20min缩短到不足2 min;血库前移实施后,心脏大血管和肝移植等大手术患者术中输血后血色素超过110g/L比例明显降低,由血库前移系统实施前的26.0%降低至4.0%(χ~(2 )=9.4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备血使用率由原来的84.0%下降至54.0%(χ~(2 )=10.5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血管理实施血库前移后,提供了手术患者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创新模式,提高了血液管理效率和术中受血者的手术安全;节约了宝贵血液资源,提高了输血安全性,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中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的病例报告,为TRALI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收集我国TRALI的病例报告资料,从中提取病例的受者信息和供者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例TRALI病例;16例好转或痊愈,9例死亡,病死率为37.5%。输血原因有创伤性输血(66.7%)和非创伤性输血(33.3%);输入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等5种血液制品;提供者信息12例,其中经产妇6例;对供者进行HLA抗体检测3例。结论提高临床对TRALI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完善输血前的供受者抗体检测体系,是降低TRALI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与分析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流程与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员227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输血申请流程与相关知识认知调查问卷。结果医护人员缺乏血液保存等知识;对特殊血液制品应用的流程和知识认知度低;医生较护士的认知水平低。结论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流程、血液冷链和特殊血液制品等知识的培训,加强输血全流程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阐述不同成分用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各类成分用血输血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各成分用血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3 850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反应65例,总输血反应率为1.69%,悬浮红细胞1.25%,冰冻血浆3.75%,血小板2.50%,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90%,滤白细胞冰冻血浆1.80%,冷沉淀2.50%。血小板与冷沉淀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次数为1、2、3和大于或等于4次输血反应构成比分别为1.45%、1.61%、2.00%和3.80%,由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占输血反应的53.85%,妊娠史占输血反应的30.77%。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4.8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60%。结论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用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以减少输血反应。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Haemovigilance(HV)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新的监测手段,通过系统收集血液制品采集制备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和输血反应信息,对血液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征兆做一系列监控。随着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对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临床输血管理等过程所发挥重要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瞩目成绩,HV已被国际输血行业公认为血液质量管理的1个新的有效工具。为此,WHO、ISBT和国际HV联盟(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IHN)为核心的国际HV组织密切合作,开展了包括依据已有的数据、结果和工作程序为全球HV一体化提供国际数据报告框架,制定统一报告标准等工作,以最终实现全球数据的可比性和共享。以法国的HV系统、英国的SHOT(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系统和美国的Biovigilance(BV)系统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的HV体系,其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不仅积极推动了全球HV工作的发展,也值得我国输血行业在完善和提高输血质量管理方面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输血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秉承中国输血协会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面向医疗单位、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研发单位、医学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各类人员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月刊)。自1988年3月创刊以来,主要报道输血临床工作、输血基础研究、南血与健康、输血行业管理以及血液制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  相似文献   

17.
论非传染性的输血反应和其危险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的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治疗措施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必须确定"输血安全性"(Transfusion safety)的概念;"输血安全性"与"血液安全性"(Blood safety)的概念有区别,"血液安全性"是指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而"输血安全性"是涉及到从献血者征集到受血者接受血液制品的整个过程,它除了需要考虑到"血液制品安全"外,更多的是要严密注意实施输血的各环节和步骤,包括输血前的配合试验,输血申请、血液发放、输注、监护和效果评估等.国际输血医学界的人士认为,当前影响"输血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输血工作重点开始由"血液安全性"向"输血安全性"转移,由"血液机构"向"医院"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和验证真空衰减法用于血液制品密封性检查.方法 建立血液制品包装密封性检查方法,根据方法学验证的要求进行检测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的确认;验证后的方法用于血液制品生产过程包装密封性检查.结果 该方法检测限为2.5 μm,线性相关系数r=1,阳性样品压差值在准确度允许范围之内,耐用性符合要求,重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话传送心电图系统(TranstelenhonicECGMoni-toring,TTM)的研制经过、应用范围、价值、前景,并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输血杂志》2013,(1):97-98
<正>《中国输血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输血协会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输血医学专业全国性学术刊物,是我国临床医学类重要的核心期刊,被国内所有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并已为美国化学文摘(CA)、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本刊以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研发单位的专业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的相关专业人士为主要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