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关梓桐  徐雅 《世界中医药》2014,9(9):1243-1246
根据中医对"神"定义的不同概念,来阐述"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这三个学派的学术观点及论据。并赞同从神的不同角度来分别阐述心主识神和脑主元神的"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认为此观点更符合临床实验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形神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这几种观点的争议,本文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及其在中医学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了神的本质及其与心脑的关系,并对“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几种观点做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神明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孰主神明之论争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中医界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论之论述概况。认为心主神明论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脑共主神明论实质还是倾向于脑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医脑病学的理论基础,符合中医脑病的临床实践,应该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鲁艺  王垲涵 《吉林中医药》2013,(12):1189-1191
心脑共主神明理论认为,脑髓为“神明”所居的物质基础,“心”主管“神明”的调节机制。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盈无损和调节机制的功能正常,人之神明活动才可正常进行,二者缺一不可。阿尔茨海默病是神明活动异常的典型疾病,故从神明之主的角度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同时结合肾精可化髓充脑的理论基础,重视调心补肾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自《内经》“心主神明”以来 ,随着中医学说的发展 ,“心主神明说”、“脑主神明说”、“心脑共主神明说”的争鸣也渐次展开。作者通过引经据典 ,对此进行了论述。认为 ,在理论上“心主神明”仍占主导地位 ,而实际上 ,多数医家已逐渐认识到脑在精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临床实践中 ,都自觉不自觉地用“脑主神明”的理论 ,指导脑病的诊疗。因而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应拘泥于“心神说”与“脑神说”之取舍 ,而应从“心脑相关”的角度系统整理、发掘中医学心、脑生理、病理理论与相关内容的基础上 ,从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各方面探索和完善中医心脑学科的相关规律 ,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 ,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 ,发挥中医药在治心脑疾病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自《内经》“心主神明”以来,随着中医学说的发展,“心主神明说”、“脑主神明说”、“心脑共主神明说”的争鸣也渐次展开。作者通过引经据典,对此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理认引“心主神明”仍占主导地位,而实际上,多数医家已逐渐认识到脑在精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临床实践中,都自觉不自觉地用“脑主神明”的理论,指导脑病的诊疗。因而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应拘泥于“心神说”与“脑神说”之取舍,而应从“心脑相关”的角度系统整理、发掘中医学心、脑生理、病理理论与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各方面探索和完善中医心脑学科的相关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发挥中医药在治心脑疾病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蔡向红  梁昕 《世界中医药》2013,8(6):620-622
自从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一百多年来中医界关于"谁主神明"一直争论不休,有待解决。本文探讨了"元神"和"识神"的概念并为心、脑、神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理论模型,为"心脑共主神明"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有助于解决心与脑"谁主神明"之纷争,更有利于开发行之有效的人格重建与潜能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勇 《中医研究》2002,15(5):2-4
是心主神明,脑主神明,还是心脑共主神明?一直是中医学神主学说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实只要将人身之神的涵义与组成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这个问题并不难统一。心与脑各藏其神,并各主该神的功能,心与脑协同为用而成一身整体之神明。……  相似文献   

9.
“心主神明”考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心主神明”之说由来已久。明清以降,随着西方医学神经大脑学说的传入,中医界也提出“脑主神明”乃至“心脑共主神明”的见解。近十几年来,围绕孰主神明的探讨文章颇多,涌现出不少新的观点[1~2]。本文试从中医藏象的角度对此再以探讨。1 “心主神明”的内涵藏象学说认?..  相似文献   

10.
浅谈心脑同治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树朝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2,53(7):555-557
中医学认为,心脑共主神明,心脑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络脉的通畅流利,后天气血的充分濡养.络脉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络病经久不愈,可致心血瘀阻、失养,出现“神伤”.基于心、脑二者生理病理的密切联系,针对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侵犯机体,难以有效控制的现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以心脑同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辨证把握,有助于中医药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