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变化.方法 对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8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8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患者在A-BL后10d血清中IgG、IgA、IgM及I吐含量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值,对比研究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EN组患者血清中的IgG、IgA和IgM显著高于PN组(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5);IgE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PN)与肠外营养(EN)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7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监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氮平衡等营养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费用。结果早期EN和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P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费用均明显高于EN组。结论PN与EN均能获得满意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疗效。而EN效果优于PN,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符合生理等优点,可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内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8例),EN PN组伤后即实施PN,入院后早期(24h)开始应用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PN补充,PN组伤后即实施PN,期间监测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0.05),EN PN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PN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EN PN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EN),对照组于伤后进行全肠外营养(PN),一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伤后24小时,和第7天的体重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变化差异性不显著;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期间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分阶段给予EN联合PN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我院及我市中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治疗(EN)组43例及肠外营养治疗(PN)组41例,健康体检正常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PN组48h后通过深静脉给予静脉营养。EN组伤后48h置胃管开始肠内营养,观察EN组及PN组血糖、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浆前白蛋白(PA)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结果 EN及PN组血糖水平在伤后24h均明显升高,在伤后2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1);治疗2周后Hb、ALB、PA及RBP水平均高于PN组(P<0.05);EN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N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创伤组织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PN+EN组第1、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预后亦优于T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联合进行EN+PN联合应用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支持时间及最佳途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4例,急诊手术后48h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PN组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剑斌  曾兵  柳霞 《广州医药》2009,40(5):8-1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营养支持结束时EEN组PA、IgG、IgA、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1),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ALB、IgM、CD8+及体质量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和治疗7 d后将两组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体会.结果 PN组的Hb、TP、Alb值显著高于EN组(P〈0.01).PN组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EN组(P〈0.05).但两组BW、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探讨肠内外营养应用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近2年来胃癌患者8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体重变化、肠功能回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EN组均较PN组减少(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病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潘素素 《中外医疗》2012,31(17):62-6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我院及包头地区其他医院ICU在2009年1-2011年1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比较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入院7d后,较之PN组,EEN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水平均显著高(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郭睿  李牧  杜宏生  冯学泉 《当代医学》2010,16(24):79-8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50例。于伤后36~48h开始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计算营养费用。结果 EN与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具有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PN则能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外营养的价值.方法 将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PN)组,行常规治疗,EN组在入院后3~5 d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PN组自入院起实施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的血、尿淀粉酶、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肠内营养组死亡2例,并发症1例,平均住院时间16 d,住院费用8945元;肠外营养组死亡2例,并发症3例,平均住院时间21 d,住院费用10856元.结论 早期空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浩 《海南医学》2008,19(12):41-4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及肠内营养(EN),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7d、14d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重度颅脑损伤后病人肠内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对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机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分别给予EN+PN(35例)和PN(15例)营养支持7天,进行支持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结果 EN+PN组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及免疫指标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lb、Prealb、IgA、IgG、IgM水平高于PN组(P<0.05).胃肠出血发生率EN+PN组低于PN组(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如无胃肠营养禁忌,则应及早给予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9.
王高强  白全召 《当代医学》2011,17(4):120-1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0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血清中蛋白的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胃手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与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胃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N+PN)组患者明显比PN组患者提前(P<0.01);1周后监测营养状况(EN+PN)组患者明显优于PN组患者(P<0.05);(EN+P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且(EN+PN)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PN组患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手术后患者应用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