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内肿瘤多位于颈、胸段,手术难度大,部分会加重脊髓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70年代激光及显微手术的应用,使脊髓内肿瘤的治疗才有很大的发展[1].我科自1999年以来收治脊髓髓内肿瘤31例,在显微镜下29例得到了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杜瑞 《医学综述》2011,17(20):3103-3105
由于椎管内肿瘤可对脊髓造成压迫,若诊治不当而影响预后,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手术切除是唯一比较积极的治疗方法,所以一经确诊应尽可能地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如何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完整切除肿瘤、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已经成为椎管内肿瘤治疗的两项基本原则。现就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5例脊髓内肿瘤用显微外科全切术。其中1例星型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表皮样囊肿。对手术中如何选择切口及保留脊髓血管、分块切除肿瘤避免脊髓损伤等问题进行分析。文中5例髓内肿瘤全切除均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山东省7个单位近期治疗神经鞘瘤60例,它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是疗效较为理想的良性肿瘤,如能早期确诊及手术对恢复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神经鞘瘤有突出的神经根痛,脑脊液检验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和蛋白细胞分离。手术见肿瘤多位于脊髓前外侧,如位于脊髓前方时不要误为脊髓内肿瘤。如亚铃型肿瘤一次切除困难,病人体质差;多发性椎管内肿瘤,肿瘤两端距离较大时,可分期切除肿瘤,力求完全切除,以达根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对脊髓功能的监护作用。方法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105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的变化。结果 105例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中,有8例因疾病原因术前记录不到SEP,仍坚持监护,肿瘤切除后有2例出现SEP。余97例中10例肿瘤切除时出现SEP异常,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假阳性5例,均为术前神经症状较重,SEP波幅低、波形弥散者。出现假阴性2例,表现为术后肢体活动不灵,24h内肢体功能均恢复。结论颈、胸椎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应用SEP监测脊髓功能可即时反映脊髓的功能状态,是一种可靠的脊髓功能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150例椎管内肿瘤进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男性82例,女性68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是不同的.脊髓外肿瘤116例(77.33%),脊髓内肿瘤34例(22.67%).110例作了肿瘤全切除,40例作了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病理组织学分类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经随访证实:不论良性或恶性肿瘤,全部切除者预后好,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对150例椎管内肿瘤进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男性82例,女性68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是不同的,脊髓外肿瘤116例,脊髓内肿瘤34例,110例作了肿瘤全切除,40例作了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病理组织学分类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经随访证实;不论良性或恶性肿瘤,全部切除者预后好,大部分或部分切险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1]。对于椎管内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2]。现汇报的病例目前无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9.
雷绍宏 《中外医疗》2010,29(28):19-19,117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l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l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孟焦 《华夏医学》2000,13(5):627-628
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椎管内肿瘤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及脊髓内肿瘤。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及脊膜瘤 ,均属良性肿瘤。脊髓内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常见 ,多为恶性。肿瘤的分布以胸段最多 ,其余分布于颈段、腰骶段及马尾。临床表现主要为受损节段以下疼痛、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 ,少数患者有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 ,晚期表现为受损节段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运动消失及括约肌障碍。椎管内肿瘤由于多属良性 ,一旦定位确定 ,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 [1 ] 。本…  相似文献   

11.
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显像(MRI)为当前诊断脊髓肿瘤的最好方法之一。Gd-DTPA的静脉注射使脊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缺乏特异性。如果能在脊髓内肿瘤的定性方面有更多进展,将有益于术前计划的制定。脊髓内室管膜瘤全部切除的概率大。预后也优于脊髓星形细胞瘤。因此通过对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该肿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12.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正> 脊髓肿瘤切除手术为神经外科常见手术。手术是在范围狭窄的椎管内进行。脊髓细小,功能束集中,术中极易损伤。所以,手术应格外细致和轻巧。近年来我科在脊髓肿瘤切除术中,遇到数  相似文献   

14.
对胸腰椎肿瘤侧前方切除脊髓减压后Z-Plate钢板内固定术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评价,认为手术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特别适合于椎体肿瘤切除后脊柱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的方法。方法:通过显微手术切除18例脊髓髓内肿瘤。结果: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6例,活检加减压2例,无1例死亡。结论:对绝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应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同时注意保护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良性肿瘤占中枢性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以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脂肪瘤为主。肿瘤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位置,许多病人在就诊时,肿瘤已比较大,椎管内占位较严重,脊髓、神经根被严重挤压、受损,大部分病人已不完全或完全瘫痪。椎管内肿瘤多为良性病变,手术是椎管内良性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切除。原则是在不加重脊髓、神经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一次完全切除肿瘤,以免术后复发及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良好。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德宏州人民医院共治疗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85-1687
目的:研究吲哚青绿(ICG)成像在硬膜内脊髓肿瘤术中定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硬膜脊髓肿瘤患者77例,对患者先行半椎板切除或广泛椎板切除,后以吲哚青绿成像确定肿瘤边界(先静脉注射ICG,后以手术显微镜及荧光灯观察),硬膜切开后,确认肿瘤投影,行外科切除。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通过与周围脊髓或神经根相比,77例ICG摄取无增加。其中,73例(94.8%)患者肿瘤边界在切开硬膜前即得以确认;2例患者在ICG成像帮助下修正了先前确定的切开水平,而使骨窗显露延长;2例无增强患者后证实为脊髓腹侧微小病灶。结论:ICG成像技术在术中可有效定位脊髓或神经根侧方或后方椎管内、硬膜内肿瘤。在硬膜切开前即可精确定位骨窗切开的位置,通过调整切开硬膜的位置及长度可大大降低如脑脊液漏、神经纤维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特点。方法 :充分椎板减压 ,显微镜下分离肿瘤 ,保留周边血管 ,尽可能切除肿瘤 ,术后敞开硬脊膜 ,改善脊髓血液循环。结果 :1 3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 7例全部切除 ,3例次全切除 ,3例大部分切除 ,无手术死亡。随访2年 ,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目前唯一直接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地辅以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韩进旺  周晓晔  昝明熙 《吉林医学》2010,31(36):6750-675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脊髓髓内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病情变化,评价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11例脊髓髓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10例获得7个月~4年随访,恢复正常工作6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照顾2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明显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是髓内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前的神经功能状况,手术切除程度等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肿瘤多属于良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1].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中是否全切肿瘤、是否损伤脊髓及椎板切除范围等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息息相关.本院2003-2006年有选择性地尝试了小骨窗切除椎管内肿瘤,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