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弱视检出率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检测小瞳状态的屈光度并筛选出弱视患者。部分病例散瞳验光,小瞳测得球镜2—3岁≥+3.5D、4—5岁≥+3.0D,6—7岁≥+2.5D,柱镜≥+1.0D为弱视致病因素;能配合测视力的,经散瞳瞳孔复原后矫正视力≤0.8,电脑验光球镜≥+3.5D拄镜≥+1.0D诊为弱视。结果593例3—7岁儿童中正常者426例(71.8%),异常者167例(28.2%),检出弱视致病因素患者和确诊弱视患者共47例(7.9%)斜视患者进行映光遮盖检查方法测定眼位。结论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在小瞳状态下对儿童屈光和弱视调壹的结果是可靠的,而且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大面积幼儿视力筛壹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步渠  时恒舰 《河北医学》2003,9(10):900-902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类型、屈光度与弱视的发生率、程度及视力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双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最多(53.6%),其次为远视性散光参差(31.8%),远视屈光参差度最小O.75D,最高8.00D,散光最小参差度0.50D,最高3.50D。结论:导致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主要是远视屈光参差,其次为远视性散光参差,远视最小屈光参差度0.75D,远视散光最小参差度0.50D,屈光参差度越大。视力差越大,弱视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3.
儿童弱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 1986年以来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 78例 ( 12 2眼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 12 2眼弱视儿童中 ,男性 4 8例 ,女性 3 0例。年龄 3~ 18岁 ,双眼弱视 4 4例 ,单眼弱视 3 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 90眼 ,屈光参差性弱视 18眼 ,斜视性弱视 14眼。重度弱视 (视力 <0 .1) 2 2眼 ,中度弱视 ( 0 .2~ 0 .5 ) 6 5眼 ,轻度弱视 (视力 0 .6~ 0 .8) 3 5眼。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按全国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外眼及眼底正常 ,无眼球器质性病变。1.2 治疗方法1.2 .1 散瞳检查、检影验光…  相似文献   

4.
两眼视像不等在矫正儿童远视屈光参差中起重要作用 ,它直接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恢复双眼视。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48眼 ,其中男 17例 ,女 13例。重度弱视 6例、10眼 ,中度弱视 19例、32眼 ,轻度弱视 5例、6眼 ,3~ 7岁 ,平均 5岁。屈光状态均为远视。双眼屈光差度 :2 .0 0~ 5 .0 0D ,平均 2 .5 0D ;散光 1.0 0~ 2 .0 0D ,平均 1.5 0D。1.2 方法 患儿无眼内器质性病变 ,眼斜位屈光矫正后为正位。连续 3d用 1%阿托品眼膏涂眼散瞳 ,矫正视力 <0 .9,双眼运动无受限 ,眼球无震颤。本组 12眼有 3个月以上弱视…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宝安区11 608例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真 《广东医学》2002,23(6):640-641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状况、屈光状况及弱视发病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3-7岁1160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1.0者,通知到门诊复查,将矫正视力<0.9者定为弱视。结果:视力低常率为16.88%,弱视发生率为3.51%,各年龄组弱 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年龄越小,视力低常率越高,各年龄组弱 视患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1D,近视性屈光参差〉2D,散光性屈光参差〉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春伟 《黑龙江医学》2003,27(7):556-556
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为 6~ 8岁 ,此期是儿童的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治疗效果最佳且易巩固 ,一般1 3岁以上治疗较困难。本文介绍的 2例均为 1 3岁以上儿童 ,现对其治疗过程介绍如下。1 病例摘要例 1 :女 ,1 4岁。 2 0 0 1 - 1 0就诊 ,右眼视力 1 0 ,左眼远视力 0 0 6 ,排除其它眼病后 ,用检影法检查屈光状态 ,用阿托品卡胺与新福林交替点眼 ,5min 1次 ,共 3次后检影 ,验光结果是右眼为 +2D远视 ,左眼 +6D远视 ,属高度远视 (屈光差参 )合并左眼弱视。检查结束待调节恢复 ,复查配镜 ,因其年龄较大 ,不能适应足度矫正 ,先给予弱视眼配戴 +3 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诊断弱视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查278例儿童视力和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注视类型,并比较结果。结果:①53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双眼持续注视,其双眼视力相等,46例双眼视力均为1.0,7例视力为1.0^-2-3;②51例用15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轻度弱视的患者中.44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少于两行,视力为0.6~0.8:7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为0.4~0.5:③122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明显弱视的患者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均在0.2~0.5之间。与我国中度弱视视力诊断标准相符合;④31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重度弱视患者视力均低于0.1:⑤21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双眼持续注视。其双眼视力相等.但双眼视力为0.6~0.8:⑥用检查视力和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两种方法诊断弱视的符合率为92.4%(257/278)。结论: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注视类型,提高弱视的诊断率。使早期治疗弱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眼科用阿托品散瞳出现中毒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托品为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在眼科治疗中用1%阿托品涂眼使瞳孔散大及调节麻痹。以检查眼底或验光配镜及治疗虹膜睫状体炎,已是眼科临床所常用的方法,在应用阿托品的同时,除了能引起激发性青光眼和过敏反应外,也常遇到一些毒副作用的反应。现将本人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2岁,因双眼视力减退一年余而来我科就诊。检查:远视力:右眼4.3,左眼4.2,近视力双眼均为5.2/30cm,各屈光间质清。眼底检查:双眼用-2.0D视清,未见异常改变,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近视)。医嘱给1%阿托品眼膏每日涂眼一次,连续三次后验光,…  相似文献   

10.
视力康复冲剂治疗弱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疗弱视 ,我们使用了中药制剂视力康复冲剂 ,经观察 ,治疗后矫正视力显著提高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弱视 94例、10 0眼中男 5 8例 ,女 3 6例 ,6~16岁 ,平均 11岁。单眼弱视 88例 ,双眼 6例 ,均排除器质性病变。经睫状肌麻痹验光 ,配戴眼镜 1月后 ,凡矫正视力≤0 .8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弱视诊治标准按文献 [1]。将弱视患者随机分成 3组 ,药物组 ,遮盖组 (遮盖加精细视力训练 ) ,联合组 (药物联合遮盖加精细视力训练 )。各组情况见表 1和表 2。表 1 各组一般情况组别男女年龄 (岁 )单眼双眼轻度中度药物组 161610 …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儿童弱视及时合理地进行治疗 ,我们于 1999年12月起通过配戴矫正眼镜、遮盖疗法、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等综合方法 ,共治疗患儿 5 8例 ,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弱视患儿共 5 8例 ,男 2 6例 ,女 32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8.5岁。左眼 10例 ,右眼 2例 ,双眼 46例。视力范围为 0 .0 8~ 0 .8。1.2 治疗方法1.2 .1 屈光矫正的配镜原则与方法 治疗弱视患者首先需要配戴矫正眼镜。对内斜视者 ,首先配镜要充分矫正。配镜后要定期复查视力 ,每半年重新散瞳验光一次。调节性内斜视在维护眼…  相似文献   

1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手术操作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手术性散光小,已被更多的病人和医生所接受。现对德国亚深玛丽亚医院1997年4-8月50例72眼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治疗效果及操作体会介绍分析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3~88岁,平均为68岁。50例均为中、晚期老年性白内障,共72眼。术前视力最高为0.7,最低为指数/10cm,由电脑验光仪上测得术前屈光度最高为+4.75DS以及-10.5DS.散光度最高为-4.0DC,散光度在-1.0DC以上的有25只眼。人工晶体:50例均用角膜曲率计,AB超测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方法: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saer epithelid keretmileusis,LASEK)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例(42眼)进行随访,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D±2.15D(-5.00D~-11.0D),平均角膜厚度496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6.5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1.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ntes标准分级,21例中19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20例,占总例数的95.2%。1例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二行,占总例数的4.8%。3.术后屈光状态:术后10d时平均屈光度为+0.52±0.87D,术后3个月为+0.37±1.21D,术后6个月为+0.12±0.87D者20例,占95.2%。4.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配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病例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4.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板层切削术(MicrolamellarKeratoplasty-excimerlaserKeratectomy,MLK-E或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利用微型角膜刀系统在角膜上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基质床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5例55眼,随访6个月以上,术前屈光状态等6球镜为-11.75±3.65D(-6.25~20.50),其中等球镜<-15D的1组共40眼,屈光度为-10.00±2.15D,最佳矫正视力为0.96±0.25(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5眼,屈光度平均为-16.42±1.76D,最佳矫正视力为0.48±0.25(0.1~0.8).散光最高为4.5D.果:术后视力和屈光度在1-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5±0.55D(-1.67- 0.45D),裸眼视力39眼(97.5%)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同为0.4),29眼(72.5%)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35±1.76D(-4.50- 1.18D),10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MLK-E结合PRK和MLK的优点,是一种符合角膜解剖生理、准确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弱视是一种危害儿童视力的眼病 ,根据全国各地对儿童斜视弱视调查 ,发病率达 3%左右 ,弱视的治疗有多种方法 ,我院采用射光弱视治疗仪治疗弱视眼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治疗对象 凡是经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戴3个月矫正远视力仍≤ 0 .8,经检查眼球无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弱视 ,用射光弱视治疗仪治疗。我们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4月共治疗 1 5 6例 ,能坚持定期复查和治疗的有 1 2 4例 (双眼33例、单眼 5 8例 ,共 1 2 4例 ) ,其中男性 5 9例 ,女性 6 5例 ,年龄为 3岁~ 1 4岁。轻度弱视(0 .6~ 0 .8) 6 1眼 ,中度弱视 (0 .2~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力争在视力发育早期得到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减少弱视的形成,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方法裸眼视力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及眼位、注视性质的检查,对单眼视力低常,双眼视力不足1.0者进行了1%Atropin散瞳5天后进行检影验光,并对其视力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裸眼视力:1.0以上者23眼(8.92%),0.8—0.6之间158眼(61.24%),0.5—0.1之间77眼(29.84%)。散瞳视力:1.0以上3眼(1.16%),0.8~0.6有45眼(17.44%),0.5~0.1有179眼(69.38%),无改变及略有上升为31眼(12.02%)。矫正视力:无弱视的82眼(31.78%),轻度弱视的119眼(46.12%),中度弱视的55眼(21.32%),重度弱视的2眼(0.08%)。屈光状态:远视和散光182眼(92.86%),近视和散光4眼(2.04%),混合性散光10眼(5.10%)。注视性质:中心注视为164眼(63.57%),非中心注视为94眼(36.43%)。结论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系统、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矫治,才能保证视觉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包头市119所11421例3至7岁幼儿体检,了解包头市幼儿屈光状态及斜弱视构成比例。方法:对于119所幼儿园实施免费体检,采用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对于视力低于0.8患儿行0.5%~1%阿托品滴眼,1滴/次,3次/d,第4 d行剪影验光,同时每位幼儿行同视机检查及裂隙灯检查。结果:本次调查3~7岁儿童弱视发病率4.7%,斜视发病率为2.3%。结论:包头市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发病率与国内其余地区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偏中心切削的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选取-1.00~-3.00D患者200例(400眼)行LASIK,术后1d根据检查结果选出偏中心切削>0.5mm共22眼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行电脑验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屈光术后偏中心切削距离为0~0.5mm占94.5%,0.5~1.0mm占5.5%.偏中心距离>0.5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电脑验光结果,球镜度数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前1d两两比较,P<0.01,柱镜度数术后6个月、12个月与术前1d两两比较,P<0.01。术后裸眼视力、偏中心距离6个月、12个月结果较术后1d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发生偏中心切削>0.5mm概率为5.5%,其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差,但随着时间推移,电脑验光结果逐渐变好,裸眼视力逐渐提升,偏中心距离逐渐减小,视觉质量慢慢提高,避免了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美多丽-P与阿托品眼液散瞳后电脑验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多丽- P在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80例屈光不正儿童患者,按年龄分为4岁~7岁和8岁~12岁两组,先予美多丽- P散瞳,然后用TOPCON- 710 0电脑验光初测,再用1%阿托品眼液每日2次,连用3d后再用同一电脑验光仪验光,对比分析屈光度变化。结果:美多丽- P散瞳后球镜均值、等效球镜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柱镜均值与轴向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12岁以下儿童屈光检测美多丽- P仍不能取代阿托品,可作为儿童散光检测,筛选弱视、预防弱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散瞳后屈光检查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远视性学龄前儿童检影验光的屈光差异。方法视力不良的远视性儿童分别使用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采用检影验光法作静态验光,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80.75%的远视性儿童眼复方托吡卡胺为睫状肌麻痹剂后静态检影验光屈光度比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低,低幅为0.25-1.50D,平均每眼低0.75D;7.69%的远视性儿童眼复方托吡卡胺为睫状肌麻痹剂后静态检影验光屈光度比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高,高幅为0.25~0.50D,平均高0.27D;相等者占10.71%。结论学龄前远视性儿童使用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为睫状肌麻痹剂屈光差异不大,可用复方托吡卡胺代替阿托品,减轻幼儿的种种不适,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