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曾红梅  张敏 《海南医学》2012,23(17):115-116
目的 评价感控周活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调查分析感控周前(2011年6~8月)和感控周后(2011年10~12月)112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洗手正确率、每床日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情况.结果 开展感控周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洗手正确率、每床日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情况均有明显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82.1%上升到92.9%、医生手卫生依从性从53.6%上升到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洗手正确率从75.0%上升到96.3%、医生洗手正确率从73.2%上升到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从96.4%上升到98.2%,增加了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从83.9%上升到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剂、洗手液消耗情况达到5 ml/床日的水平,符合标准.结论 通过开展感控周活动可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护人员洗手行为进行循环管理。结果 236名医护人员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8.21,P<0.01)。实施PDCA循环后,医护人员洗手执行率、洗手正确率、手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8.97~609.75,P<0.01)。结论 PDCA循环法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在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本院未实施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前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12月本院实施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后作为研究组,对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率、卫生知识知晓率、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外科洗手监测总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外科洗手监测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本院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正确率及依从性,改善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使医务人员洗手监测总体情况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通过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措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以及手消毒剂的使用量,从而达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及单盲法,从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所属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护人员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以及手消毒剂使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措施后,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均有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剂使用量干预前为0.96 mL,平均(1.04±0.54)mL;干预后为1.88 mL,平均(1.92±0.69)mL,增加了0.92 mL,平均(0.88±0.50)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普遍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足,通过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对手卫生工作进行干预督查,了解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方法在实施干预前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情况、手卫生依从情况、洗手方法正确情况和采样监测的合格情况,于实施干预3个月后对这4个方面再进行调查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干预3个月后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水平、洗手依从率、洗手方法正确率和采样监测合格率大幅提高,与督查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手卫生督查,能提升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掌握洗手方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医务人员45名,于2019年6月开展手卫生PDCA循环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手卫生细菌学检测合格率及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结果:管理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手卫生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以及手卫生概念、洗手指征、自我防护知识知晓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手卫生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细菌学检测合格率,有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在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模式实现对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正确率和洗手依丛性均明显提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81.94%提升至100.00%;洗手正确率由原来的80.56%提升至95.89%;实施PDCA循环四个季度,其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实施前的40.78%、55.41%、80.95%、37.14%提升至99.33%、100.00%、98.80%、100.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原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可有效提升手卫生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基层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识别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防范措施,为做好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与观察后进行问卷调查相结合,随机对我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结果:医护人员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洗手率医生59.2%、护士72.5%(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处理污染物品后洗手率医生为79.6%、护士为94.1%(P〈0.05);进行无菌操作前的洗手率医生为89.8%、护士为70.6%(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在46.4%~87.6%之间;影响手卫生的主要因素有:不认为有感染的危险性(88.7%),人手少工作忙(67.0%),病人优先(55.7%)以及缺乏相应洗手设施(39.2%)等。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再认识,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学习,有待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南长沙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五时刻的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护人员五时刻的洗手依从性,规范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减少医院感染。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随机抽取医院10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医护人员洗手五时刻的依从性调查中,护士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后的洗手依从性最高,接触病人前的洗手依从性最低;麻醉医生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后的洗手依从性最高,其他四个时刻均处于较低水平。护士的五时刻洗手依从性(46%)明显高于麻醉医生(32%),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医生手套一戴到底者(62%)明显高于护士(20%),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五时刻的依从性相对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普遍高于对患者及周围环境交叉感染的预防意识,手卫生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科室建立手卫生专项小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均在专项小组成员参与、指导下完成,分别于建立手卫生专项小组前和建立1年后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抽查,抽查内容为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结果建立专项小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室建立手卫生专项小组有利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确保护理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外科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及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由专职医院感染质控人员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外科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12月,洗手合格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89.6%、94.7和97.6%。护士与医师洗手合格率分别为98.0%和9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7,P〈0.01)。全体医护人员与进修培训人员洗手合格率为95.2%和9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P〈0.01)。结论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和健全管理监督制度,能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的认知及执行状况,为提高手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呼吸重症监护室为研究场所,由统一培训后的专业人员在各能级护理人员不知情状态下进行现场观察,记录手卫生情况。结果各级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及执行情况不同。护理人员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46.13%)明显低于操作后手卫生依从率(7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手卫生依从率亦有不同。结论各能级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晓率高,但手卫生依从率有待提高,应加强改善及监督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前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实习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对手卫生的认知情况,为做好实习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的手卫生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院实习的110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操作项目中手卫生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实习护生的学历对手卫生的知识获取途径(P〈0.01)及手卫生掌握的有效途径(P〈0.05)认识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护生对手卫生认知存在片面性,对一般性护理操作的洗手依从性较差。结论:应重视实习护生在各项护理操作中的手卫生认知及执行情况,规范实习期间的手卫生培训工作,严格临床实习带教,提高实习护生对手卫生认识和在执行护理操作中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根本原因,评价针对根本原因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直接原因,再找出根本原因,根据根本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措施改进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从25.73%提高到42.79%(P〈0.01),WHO五洗手时机依从率比较,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无菌操作前三组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根本原因,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有针对性,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教育干预对小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洗手依从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学五年级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行教育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干预后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手卫生知识明显改善,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和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手卫生行为教育早期干预,学生手细菌菌落监测明显降低(低于10 cfu/cm2),学生手污染明显改善;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91.1%,手卫生行为逐步规范。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干预对规范小学生手卫生行为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快速手消毒液与洗手液洗手的消毒效果,探讨适合的手卫生方法。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医护人员,随机将其分为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等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洗手前后的细菌总数。结果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7,P〈0.01;t=52.78,P〈0.01);洗手后两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P〈0.01);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P〈0.01)。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 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8,P〈0.01;t=36.53,P〈0.01);洗手后两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05);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两种手卫生方法均消毒效果显著,但手部污染明显(带菌量≥50cfu/cm2)时,用快速手消毒液处理的合格率低于洗手液,此时应选用洗手液加流动水洗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对策。方法: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方式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结果:比较不同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儿科与内科、外科、妇产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手卫生知识缺乏,手卫生依从性低,必须强化手卫生管理,系统干预手卫生行为,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对318名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167名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技术的考核,对调查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洗手率低、洗手合格率低,操作前洗手执行率10.60%,操作后为37.74%。考核正确洗手方法,护士合格率为67.03%,医生为42.11%,护士掌握较好。结论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加强监督管理,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为在职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7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职医务人员与实习生对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及接受感染控制教育的态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推行感染控制措施的同伴评价和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的处理态度,两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医院感染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的环节、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职业接触等知识的掌握在职医务人员与实习生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医务人员希望得到系统的理论学习,实习生希望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结论:针对不同的人群划分培训层次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提高被培训对象有效的掌握医院感染知识。  相似文献   

20.
影响手卫生的依从性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秀娟 《中国病案》2009,10(12):42-43
目的探讨手卫生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医院感染意识淡漠。结论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宣传和培训,转变医务人员手卫生观念。设置完善、方便的洗手和手消毒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