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449-450
目的:了解儿童癫痫(EP)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EP的睡眠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EEG可提高儿童EP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阚明晴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17-1618,1627
目的:探讨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EEG)对癫痫(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临床诊断为EP的患者发作间期行常规清醒EEG和自然睡眠EEG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和癫痫放电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EEG有30.36%出现痫样放电,而自然睡眠诱发EEG有75.89%出现痫样放电,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痫样放电检出率与患者年龄、睡眠周期有关,痫样放电检出率在睡眠的入睡期及浅睡期(NREM~期)最高,少儿较成年人检出率高,各发作类型之间的睡眠EEG中痫样放电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睡眠诱发EEG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E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立刚  梁显军 《吉林医学》2002,23(5):277-279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联合智力测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硬化患者 (ChildA级 18例 ,ChildB级 2 7例 ,ChildC级 2 0例 )进行脑电图 (EEG)、视觉诱发电位 (VEP)测定及智力测验 (PT) ,并与 4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①肝硬化患者EEG异常者 2 1例 (32 %) ,对照组异常者 10例 (12 %) ,两者对照显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②肝硬化患者单独VEP或PT异常者分别为 18例 (2 8%)和 9例 (14%) ,两者共同异常者 16例 (2 5 %) ,两者总阳性率为77%。对照组单独VEP、PT异常者分别为 12例和 7例 (2 6 %、15 %)。两者对照显示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联合智力测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丁博  雷智贤  朱乃云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8):1030-1032+1057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VE)继发癫痫(EP)患儿脑电图(EEG)特点、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0例V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EP将患儿分为EP组(n=21)和非EP组(n=69),分析两组EEG特点、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E继发EP的危险因素。结果:EP组患儿EEG异常情况高于非EP组(P<0.05)。EP组患儿家族EP史、呕吐、昏迷、颅脑MRI有责任病灶比例均高于非E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EEG重度异常、昏迷和颅脑MRI有责任病灶均为影响VE患儿继发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25、10.444、8.953,P<0.05)。结论:VE继发EP患儿EEG重度异常比例较高,且EEG重度异常、昏迷和颅脑MRI有责任病灶均为继发E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癫痫 (EP)是常见的神经科临床综合征 ,其病因复杂。本文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5 2 3例 EP病人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脑电图 (EEG)、CT检查 ,对 EP可能的病因及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1.1 年龄、性别 本组 5 2 3例 ,男性 313例 (5 9.8% ) ,女性2 10例 (40 .2  相似文献   

6.
210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 (FC)异常脑电图 (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对 FC进行早期分类诊断 ,与以后癫痫 (EP)发作、FC的再发及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 :记录 2 10例 3个月~ 7.5岁患儿 FC后 EEG。结果 :首次 EEG异常率为 2 8.7%。随着 FC再发次数的增多、FC患儿 EEG异常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岁以内 FC的 EEG异常不明显 ,3岁以后 FC的 EEG异常则逐渐增多 ,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 5例 FC经过 2~ 6 a的随访 ,最后诊断为 EP。结论 :EEG的异常率与 级亲属的 FC史无关 ,与 FC临床特征如局灶性发作、FC的发作持续时间有关。 FC再发与 EEG发作性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 EEG多次出现发作性异常的FC者转变成 EP,建议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诱发电位(EP)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H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对部分病例追踪1年观察临床肝性脑病(HE)出现情况.结果:42例肝硬化患者,BAEP异常18例(43.3%)、VEP异常10例(23.8%)、SEP异常8例(19%),总异常27例(64.8%).追踪观察1年的25例患者中,14例EP异常者出现HE10例;11例EP无异常者出现HE 2例(χ2=5.03,P<0.05).结论:脑诱发电位检查对诊断肝硬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是一种敏感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诱心电位对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诱发电位 (EP)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SH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 ,并对部分病例追踪 1年观察临床肝性脑病 (HE)出现情况。结果 :4 2例肝硬化患者 ,BAEP异常 18例 (43.3% )、 VEP异常 10例 (2 3.8% )、 SEP异常 8例(19% ) ,总异常 2 7例 (6 4 .8% )。追踪观察 1年的 2 5例患者中 ,14例 EP异常者出现 HE10例 ;11例 EP无异常者出现 HE2例 (χ2 =5 .0 3,P <0 .0 5 )。结论 :脑诱发电位检查对诊断肝硬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是一种敏感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程巧林  罗森林  罗海燕  里健  薄涛 《海南医学》2016,(16):2654-2657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临床发作停止后的动态脑电图(CEEG)的背景活动、成熟度、EEG惊厥发作等情况,分析期间内在关联性,为减轻惊厥所致的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行CEEG检查,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76例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颅内出血(ICH)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CEEG正常者7例(9.2%),CEEG轻度异常者56例(73.7%),CEEG中度异常者11例(14.5%),重度异常者2例(2.6%),异常率为90.79%。CEEG背景活动无交替图形(TA)13例(17.1%),偶有TA 14例(18.4%);存在同步性异常10例。共26例存在CEEG成熟迟滞,存在EEG惊厥发作者为69例(90.8%)。睡眠期较觉醒期EEG惊厥发作发生率显著性增高(χ2=74.494,P<0.001),睡眠期EEG惊厥发作与CEEG的同步性异常和成熟迟滞有显著相关性(r=0.369,P=0.001;r=0.331,P=0.004),EEG异常程度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293,P=0.018),与NBNA中的原始反射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324,P=0.023),CEEG中背景活动呈现低电压与NBNA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608,P<0.001)。结论在新生儿惊厥临床发作控制后,仍存在高比例的CEEG异常和CEEG惊厥发作;CEEG与NBNA在新生儿惊厥中评价脑功能损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行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后异位妊娠(EP)发生的情况及临床表现,并探讨EP发生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等检查和手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4月—2012年10月期间AID术后发生33例EP的临床资料,对HSG等检查与EP发生、手术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3例EP占同期AID术后临床妊娠的1.37%;EP前HSG提示异常者12例,占36.36%(12/33)。EP行手术治疗25例,术中发现合并盆腔异常12例,占48%(12/25)。发生双侧输卵管妊娠1例,腹腔妊娠1例,其余为单侧输卵管妊娠。5例在HSG及EP术中均未发现异常,占20%(5/25)。除停经、妊娠试验阳性及B超宫内未见妊娠囊外,表现为少量或反复阴道流血22例,下腹痛21例,B超检查发现盆腔/附件区包块28例,占84.85%(28/33)。结论 AID助孕后EP发生率较低,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在AID助孕后发生EP的患者中,孕前近40%的患者经HSG检查发现宫腔及输卵管的异常;近50%的患者在EP手术中发现盆腔的异常。阴道B超检查在EP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诱发电位检查(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诱发电位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30例我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但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及生化正常患者 ,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常规检查。结果 VEP异常者 2 2例 ,SEP异常者 1 7例 ,BAEP异常者 2 4例 ,3种EP检查均正常者 3例。结论 EP检查可提供SHE患者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春贵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53-1054
脑电图(Electro encephalo gram,EEG)是诊断癫痫(Epilepsy,EP)的主要检测手段,但常规脑电图(REEG)能获得的依据不足50%,而间歇期EP阳性率则更低。2001年以来,我们对102例临床诊断EP且在间歇期的门诊与住院患者进行长程EEG加做部分剥夺睡眠-自然睡眠(浅睡期)的诱发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癎(E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仪,对50例EP患者及发作性疾病患者行24 h动态脑电监测及常规脑电图(EEG)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P组癎样放电24 h AEEG检出率为72.7%,常规EEG的检出率为31.8%,发作性疾病组癎样放电24 h AEEG检出率为21.4%,常规EEG的检出率为14.3%.癎样放电最多出现在NREM睡眠期,尤其NREM Ⅰ、Ⅱ期.结论:24 h AEEG可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E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临床肝性脑病32例脑电图脑地形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及脑地形图 (BEAM )对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例SHE患者进行EEG、BEAM检测与 30例正常人对照分析 ,并对SHE患者作血氨、血浆白蛋白、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SHE组EEG、BEAM异常率为 75 % (2 4/ 32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并发现EEG、BEAM异常与血氨升高 ,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SHE患者EEG、BEAM检测异常率明显增高 ,可作为SHE早期诊断的理想方法 ,并对EEG、BEAM异常者可考虑进行降低血氨 ,提高血浆白蛋白及血糖等预防肝性脑病的干预治疗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2 4 h动态脑电图 (AEEG)在癫 (E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脑电图仪 ,对 5 0例 EP患者及发作性疾病患者行 2 4 h动态脑电监测及常规脑电图 (EEG)检查 ,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EP组样放电 2 4 h AEEG检出率为 72 .7% ,常规 EEG的检出率为 31.8% ,发作性疾病组样放电 2 4 h AEEG检出率为 2 1.4 % ,常规 EEG的检出率为14 .3%。样放电最多出现在 NREM睡眠期 ,尤其 NREM 、 期。结论 :2 4 h AEEG可提高样放电的检出率 ,对 E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44例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的脑电图(EEG)与CT所见进行时比研究发现:CT未见异常者占10.42%,异常者89.58%;EEG正常19.57%,异常81.43%;临床诊断脑梗塞而CT未见异常者占14.15%,临床诊断脑出血者,CT检查100%有阳性改变。本文重点分析CT确诊为脑出血、脑梗塞者,其EEG与CT的关系;CT所见病灶大小、部位及出血破入脑室等与EEG之间关系。尽管CT对诊断脑出血、脑梗塞较EEG更精确,但EEG对CT未见异常的脑梗塞具有支持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报告109例梗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检查异常改变,左侧大脑半球梗塞灶为22.94%,侧大脑半球梗塞灶为18.35%。CT检查正常者2例,占1.83%。EEG正常者30例,占27.52%;EEG异常者63例,占57.80%。在异常EEG患者中示有病灶者46例。1例临床证实的脑梗塞患者,EEG示左侧枕区有病灶,而CT报告正常。  相似文献   

18.
400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炎的诊断与预后估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4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628次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4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32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2%。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164例(41%),中度异常124例(31%),重度异常40例(10%)。结论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科对住院肺心病、呼衰患者进行了脑电图(EEG)观察,对治疗前EEG异常者大部份进行了治疗后复查,提出低波幅EEG与低氧血症有关。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7~75岁,平均60.3岁。诊断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 CFS)患儿的视频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50例CFS患儿(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 SFS)患儿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视频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发病前有神经系统异常8例,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5例,热性惊厥家族史15例。(2)观察组中视频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异常32例,对照组EEG异常14例;观察组32例异常EEG中,痫样放电占28.0%,显著高于对照组(5.0%)。观察组随访1年后,EEG异常者中继发癫痫2例(6.25%)。(3)观察组行头颅CT检查8例(16.0%),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42例(84.0%),共发现异常20例(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CT和MRI图像异常率分别为 12.5%和 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FS儿童EEG及神经影像学(尤其MRI)异常率高,易发生脑损伤及继发癫痫。在CFS的诊治过程中,有必要个体化选择适合患儿自身的EEG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长期评估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