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直径2.7~5.1 cm,平均3.6 cm.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3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5.8±34.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8±3.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6.9±41.5) ml.术后病理为32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切缘均阴性.3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3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8例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肾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T1a期,其中透明细胞癌22例,嫌色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癌2例,囊性肾癌1例。术后平均随访46.5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3.6%。随访期间未出现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疗者。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有效,适合于对侧肾功能正常、一侧局限的偶发肾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4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发病、诊治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透明细胞癌77例(67、5%),颗粒细胞癌13例(11、4%),混合细胞癌5例(13.2%),其它癌9例;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96例(84、2%),其它方式手术14例,肾动脉栓塞术4例,随访9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3、9%、54.5%。结论:B超和CT是目前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治疗肾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肾癌的一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肾癌患者资料。结果其中34例患者术后均送病理检查,透明细胞癌26例,颗粒细胞癌6例,混合细胞癌2例。22例患者随访10~60个月,平均42个月。2例肾楔形切除术后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及11个月肿瘤复发,行肾癌根治切除术,术后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肾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2年死于心脏病。结论早期肾癌患者,由于发现较早,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配合生物免疫治疗,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 4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25例采用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开发组),22例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腹腔镜组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要长于开放组,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0.05)。术后病理分期均为PT1N0M0,其中透明细胞癌36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混合癌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切缘均阴性1。例肾透明细胞癌及1例颗粒细胞癌分别于术后18个月及13个月出现复发,均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仍为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囊性肾癌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Chen J  Jiang H  Wang S  Shen BH  Jin BY  Xie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1-286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 ~71岁.术前CT检查显示囊性病变伴钙化4例,有分隔8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12例.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12例,10例报告为囊性肾癌,1例报告为肾囊肿,1例报告为多房性肾囊肿.结果 14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后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上极肿块切除,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随访4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CT检查对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有帮助,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囊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4例肾癌,其中肾嫌色细胞癌占9例(7.25%),9例肾嫌色细胞癌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4例,pTz2例,pTn1例,pT,N2M0 1例,pT2N2Mo1例。病理分级:G2 6例,G3 3例。7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2例死于心脏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5例无瘤生存。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它类型肾癌相比较,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肾癌患者49例,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LNSS)治疗29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LRN)20例。结果:LNSS组和LRN组的平均热缺血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d的引流量...  相似文献   

10.
谢泽铨  崔旭  许庆均  叶烈夫 《中外医疗》2011,30(13):19+114-19,114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 年16例肾嫌色细胞癌的病历资料.结果 1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TNM分期:T1aNOM05例,T1bNOM05例、T2NOM06例:13例获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46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于肾癌的患者.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1997~2006年收治的8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5例,CT诊断囊性肾癌6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2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8例获随访,7例生存至今。结论:囊性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9例、双侧1例。绝对指征1例,相对指征3例,选择性指征6例。肿瘤直径1.8-4.5cm,均为T1期(1997年TNM标准);行改良肾肿瘤剜除术(切缘于肾肿瘤外1cm正常肾实质处)7例,肾上极切除术1例,肾下极切除术2例。结果10例患者随访4-60个月,平均30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肾肿瘤复发,无瘤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者相近。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有效,适合于对侧肾功能正常、一侧局限且较小的肾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1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2例。肿瘤直径1.5~8.5cm,平均4.4cm。TNM分期:T1N0M010例,T2N0M02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5例。随访13~78个月,平均39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囊性肾癌恶性度低,预后较好。囊性肾癌同肾癌一样采用肾癌根治术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赵诚 《医学综述》2011,17(16):2451-2453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保留肾脏的手术总称。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主要指通常所说的肾部分切除术)和微创化手术(即腹腔镜手术)两种术式。现就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适应证、可行性、并发症和进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作适当的评估,并指出随着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不断进展和不断成熟,将会成为肾癌手术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利手术治疗.方法 对159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肾癌根治术142例,保肾手术16例,姑息性手术1例.其中透明细胞癌104例,嗜色细胞癌16例,混合性腺癌28例,乳头状腺癌6例,集合管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肉瘤样肾癌2例.130例获得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6.4%.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生物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于2000年4月~2007年5月,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25例。恶性5例,良性20例。孤立肾1例,多囊肾1例。肿瘤直径1.5cm~10.0cm,平均3.8cm。18例行部分肾切除术,7例行肿瘤剜除术。结果:25例手术成功,随访14个月~84个月,平均36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结论:对于适合的肾肿瘤患者,NS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差异.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的8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为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组(NSS组)和开放肾癌根治术组(OR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疗效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NSS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术后1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血清肌酐均显著低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年提示两组患者在复发、远处转移、复发+转移、肿瘤致死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ORN组(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术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更好地保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水平,对31例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检中B超发现20例,因其他疾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11例.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证实27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4例.29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孤独肾、1例总肾功能不正常者行肿瘤剜除术.提示偶发性小肾癌虽多属早期癌,但也有多中心性发生及转移可能,需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上应采用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9~2000年收治的肾癌60例,结合文献对肾癌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了分析,并讨论了影响肾癌预后的诸因素。结果:60例B超检查,正确率达93.3%;60例CT检查,诊断正确率100%;12例肾动脉造影,诊断正确率100%。60例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38例,颗粒细胞癌16例,混合细胞癌4例,梭形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l例。单纯肾切除6例,部分肾切除l例,根治性肾切除5l例,无法手术仅取活检2例。60例中获随访40例,1年存活率87.5%,3年存活率60%,5年存活率33.3%。结论: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行肾癌根治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l例行根治性切除,5例行肾脏切除。随访6个月~2年。结果:5例合并鹿角形结石,术前均未能正确诊断;2例无瘤存活6个月和2年,4例2年内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孟鹿角形结石伴腰痛、脓尿、消瘦等应怀疑肾孟鳞癌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