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宝鸡地区0~7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0~7岁儿童合理摄入及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2011年1月-2014年6月来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儿童1 874例。其中男1 005例,女869例,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宝鸡市0~7岁儿童血清25(OH)D均值为(21.02±13.27)ng/ml,996例(53.15%)存在血清25(OH)D缺乏,390例(20.81%)存在血清25(OH)D不足,0月~组最低,3岁~组最高。 2)市区(金台、渭滨)、陈仓区、周边县区、外地血清25(OH)D水平依次递增。 3)夏季和秋季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且夏、秋季儿童血清25(OH)D缺乏、不足率显著低于春、冬季。4)超重与非超重儿童血清25(OH)D分别为(24.67±10.61)ng/ml和(20.11±11.57)ng/ml,而肥胖与非肥胖儿童血清25(OH)D分别为(25.37±10.25)ng/ml和(20.56±10.74)ng/ml,组间血清25(OH)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性别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宝鸡市0~7岁儿童血清25(OH)D普遍缺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0~7岁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冬季0~5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及家长合理使用维生素D。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242例0~5岁儿童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结果 242 例0~5岁儿童血清25-(OH)VD的平均水平为(51.34±19.38)nmol/L,其中充足组108例,占44.63%,有55.37%的儿童25-(OH)VD处于较低水平(26.45%不足、28.93%缺乏)。0~5岁儿童血清25-(OH)VD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明显低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徐州市区0~5岁儿童血清25-(OH)VD水平普遍偏低,应重视儿童血清25-(OH)VD的检测及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体检的390例0~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水平以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骨密度,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研究中所有儿童的血清25-(OH) D平均浓度为(28. 93±3. 40) ng/ml,25-(OH) D不足/缺乏发生率为43. 3%(169/390),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并且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骨密度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清25-(OH) D不足/缺乏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血清25-(OH) D充足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P>0. 05)。结论 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佳,25-(OH) D不足/缺乏时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D改善儿童骨骼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701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25-(OH)D的平均测定值为(68.60±1.29)nmol/L,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为226例,占32.24%;25-(OH)D水平不足的为237例,占33.811%;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38例,占33.95%,前两者占总人数的66.05%。男性和女性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节(P<0.05)。结论:成都市0~6岁儿童25-(OH)D水平低下,应增加该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3~6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210例有可疑VitD摄入不足病史和佝偻病的任何一个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的儿童进行佝偻病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竞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水平(25.463±7.772)ng/ml,不同年龄段血清25-(OH)D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率24.8%,新生儿、早期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结论: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如南方地区,应重点加强孕母、早期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3月~3岁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正常参考水平调查,了解湖南地区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以湖南地区2008年5月-2009年4月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月~3岁健康幼儿1 110人为研究对象,取血查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 结果湖南地区3月~3岁幼儿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84.37±29.26)nmol/L,健康男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女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夏秋季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冬春季;3月~1岁幼儿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1~3岁幼儿. 结论湖南地区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处于较好水平,健康幼儿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正常参考值水平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与其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婴幼儿合理进行VitD的补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妇婴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婴幼儿,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 2 381例婴幼儿25(OH)D总体平均水平为(36.73±18.75)ng/ml,其中25(OH)D水平严重缺乏组8例(0.34%)、缺乏组174例(7.31%)、不足组149例(6.55%)、正常组2 026例(85.09%)、过量组24例(1.01%);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1~3岁幼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冬季最高,春季最低。结论 沈阳地区0~3岁婴幼儿VitD的总体营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VitD缺乏及过量现象。应注重科学合理补充VitD,避免出现VitD不足、过量及中毒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0~14岁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000例0~14岁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水平。结果 25-(OH)D缺乏及不足者634例(63.4%);25-( OH) D水平充足者366例(36.6%)。0~1和1~2岁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最高, 2岁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0~7岁男、女童血清 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7~14岁组儿童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春>冬, 冬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检出率为70.29%, 高于其他季节(P<0.05)。结论 0~14岁儿童 25-(OH)D平均水平低下, 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特别是在冬季和年长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的0~9岁952名儿童,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结果 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的平均测定值为(29.78±12.08)ng/L;其中25-(OH)维生素D严重缺乏占2.63%;缺乏占18.80%;不足占32.77%。不同年龄组儿童的25-(OH)维生素D水平不同(P0.01),男、女童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高于春冬季体检儿童(P0.05)。结论绍兴市城区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水平低下,应增加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4~9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炎儿童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A)、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它们与肺炎的关系,为临床肺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选取12岁以下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肺炎儿童903例作为肺炎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795例作为对照组,将肺炎组与对照组按小儿年龄分期分别分为4组:0~1岁组、~3岁组、~6岁组、~12岁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两组儿童的血清ViA、25(OH)D水平进行检测,并作分析比较。结果:肺炎组血清VA、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而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这一人群及时检测、合理补充,对儿童肺炎预防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宜宾市0~3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监护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儿童保健且检测血清25-(OH)D的783名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儿童一般情况(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生活方式等),采集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使用自行设计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其监护人KAP,采用Pearson相关和关联性分析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监护人营养KAP的关系。结果 1) 0~3岁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62.2%,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平均补充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10.260,P<0.05)。2)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36.8±8.7)ng/mL,维生素D缺乏率为21.84%,不同年龄段、体型、户外活动时间及维生素D制剂补充情况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2.220~6.302,χ2:5.346~33.134,P<0.05)。3)监护人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指导儿童进行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4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 810名0~14岁儿童的临床资料和血清25(OH)D水平。结果血清25(OH)D水平婴幼儿组40. 83±17. 49,学龄前组23. 46±13. 17,学龄组17. 69±10. 05,3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男女童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25(OH)D水平在婴儿期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近1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相关;今后应加强对新生儿及年长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0~6岁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收集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824例0~6岁婴幼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结果:824例0~6岁要幼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69.52±57.09) nmol/L,其中充足组213例占25.85%,有73.66%的婴幼儿25-(OH)D处于较低水平(51.33%不足、19.42%缺乏、2.91%严重缺乏).0~6岁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区0~6岁要幼儿血清25-(OH)D水平普遍偏低,应重视婴幼儿血清25-(OH)D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和治疗的7 750例0~7岁儿童的检查资料,对其25-(OH)D的水平分布情况及不同检测结果、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以及儿童的骨代谢情况差异进行分析。结果≤2岁的儿童25-(OH)D水平明显高于3~7岁受检儿童,3~5岁儿童25-(OH)D水平明显高于5~7岁的儿童;秋冬儿童25-(OH)D水平明显低于春夏受检儿童;25-(OH)D充足组儿童的骨强度Z分数值均明显高于25-(OH)D不足组及25-(OH)D缺乏组的儿童,25-(OH)D不足组明显高于25-(OH)D缺乏组的儿童;25-(OH)D充足组儿童的血清BALP检出正常率较其他两组更高,检出血清BALP水平轻度增高及中度增高的占比明显低于25-(OH)D不足及25-(OH)D缺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对儿童骨代谢具有重要影响,检测25-(OH)D水平有利于发现其骨代谢异常状况,并抓住早期干预治疗时机,对其健康成长、降低佝偻病发生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暑期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8月间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常规体检的1~16岁儿童67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儿童血清25(OH)D,以体质量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及正常组。结果儿童25(OH)D总体水平为28.48±10.40 ng/mL,缺乏及不足率高达60.30%,>7~16岁组、1~3岁组及>3~7岁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3岁组最高,>7~16岁组最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7.218,P<0.05)。肥胖组、超重组儿童25(OH)D水平缺乏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χ2值分别为6.94、7.12,均P<0.05);城区儿童25(OH)D水平明显低于农村儿童(t=-9.128,P<0.05)。 BMI与25(OH)D呈负相关(r=-0.242,P<0.05)。结论泸州市儿童血清25(OH)D总体不足;儿童BMI与25-羟维生素D呈负相关;城区儿童血清25(OH)D总体水平偏低。应加强血清25(OH)D检测,尤其肥胖儿童及城区居住儿童,积极予以合理的维生素D补充并加强对此类儿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深圳市龙华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身高发育的关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龙华新区1 300名0~6岁儿童开展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体格检查。依据年龄将所选儿童分为婴儿组(0~1岁) 380名、幼儿组(1~3岁) 340名、学龄前组(3~6岁) 580名。对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身高发育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维生素D水平下降,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6~8月儿童血清25-(OH) D平均值达到峰值;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儿童身高发育与血清25-(OH) D含量成正相关。结论深圳市龙华新区0~6岁儿童平均身高、维生素D水平均达标,但是维生素D缺乏情况仍需重视,应依据季节、年龄特点行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0~7岁儿童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于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行25-(OH)D水平检测的所有0~7岁儿童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结果广州市白云区1309例0~7岁儿童的25-(OH)D水平为25.50(13.38~42.80)ng/m L,维生素D缺乏率为20.40%,不足率为52.33%,充足率为27.27%,无1例中毒病例;不同性别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营养状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7岁组儿童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年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25-(OH)D水平最高,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低,冬季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季节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白云区0~7岁儿童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较高,3~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最差,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诊断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婴幼儿20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25-(OH)D浓度检测。结果:204例0~3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较为足够99例,占48.6%;相对缺乏79例,占38.7%;缺乏26例,占12.7%,前两者占总人数的87.3%。血清25-(OH)D以2~3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5-(OH)D缺乏率较高,其中以2~3岁幼儿25-(OH)D血清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关系,为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广西融水县512名6~13岁儿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研究对象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6±0.41)ng/mL。血清25-(OH)D浓度与性别、身高、体重、BMI呈正相关(R2=0.046,P<0.05)。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2,P<0.05)。各年龄段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不同,13岁组血清25-(OH)D水平处于正常或充足状态的比例最高,占33.30%;而7岁组最低仅占3.20%,8~9岁组血清25-(OH)D缺乏者较多,分别占61.90%和44.70%。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学龄儿童BMI呈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调查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00例1~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均检测所有学龄前儿童的血清25(OH)D,分别记录1~3岁幼儿(100人)和4~6岁学龄前儿童(100人)的血清25(OH)D水平,按照检测结果将其均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正常组各为120例和80例,比较两组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以及血清25(OH)D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1~3岁的幼儿期25(OH)D的平均水平为(77.98±14.47)ng/mL,明显高于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55.78±12.53)ng/mL,幼儿维生素缺乏率为30.00%,学龄前儿童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平均身高、体重、BMI、25(OH)D的检测结果分别为(96.58±4.69)cm、(14.97±1.43)kg、(5.86±1.56)kg/m2、(29.05±8.47)ng/mL均低于正常组的(107.48±5.13)cm和(19.97±3.43)kg、(8.98±2.36)kg/m2、(78.52±15.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关系密切,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