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胆囊三角的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232例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对多种情况下胆囊三角的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232例腹腔镜下胆囊手术中,发现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3例,胆囊萎缩21例,化脓性胆囊炎27例,坏疽性胆囊炎2例,胆囊管内结石嵌顿3例。中转开腹3例,术后1周迷走胆管瘘再开腹1例,余均手术成功,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胆囊三角解剖变异多见,熟悉局部解剖及掌握正确的胆囊三角处理方法和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副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胆囊扭转     
<正> 胆囊扭转系少见疾病。其发病机理不很清楚,临床诊断甚为困难,术前几乎都误诊,甚至延误治疗。此疾病自 Wendel 于1898年首次报告1例23岁女性患者胆囊扭转以来,至1968年 JOLN 统计国外约300例,为大宗病例。近年来国外陆续报告不少。国内至1959年以来报告病例约为25例。近20年来报导较多。本文就胆囊扭转的原因、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一文献综述。一、胆囊扭转的病因(一)、胆囊扭转的先天性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胆囊扭转发病原因与胆囊的先天性和后天性解剖变异有关。国内章中  相似文献   

3.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晨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4):264-265,267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旨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 ,提高LC手术的质量 ,减少并发症。方法 LC手术 12 0例 ,术前经过肝胆超声检查 ,口服加静脉胆管造影选择 ,排除肝外胆管结石病例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人工CO2 气腹 ,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 ,认清“三管”的关系 ,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 ,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 LC手术 12 0例 ,胆囊管变异 38例 ,胆囊动脉变异 2 1例 ,LC中转手术 9例 ,全组发生 1例胆总管损伤 ,4天后经开腹胆肠内引流治愈。结论 LC术中对异常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对提高手术质量 ,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变异胆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驰华  刘旭 《医学争鸣》2006,27(19):1764-1764
0引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eopy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创伤小、患恢复快、疼痛小而迅速在国内外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要求技术较高,对于复杂的解剖变异辨认较难,经常出现中转开腹的情况.我们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献及回顾我院收治肝外胆道异常患,对其腹腔镜手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殊型胆囊拔出方法彭祥玉马明坤陈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637000)我院1993年3月~97年9月共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1120例。其中特殊型胆囊94例。笔者采用自制尼龙袋,辅助胆囊的拔出,解决了特殊型胆囊拔出时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的处理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 ,术中准确地辨认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在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期间 ,收集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5月对 1 2 1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历资料 ,对术中胆囊动脉进行前瞻性解剖和观察 ,术中所有解剖过程均记录相记载。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1 2 1例患者中 ,男 37例、女 84例 ,年龄1 4岁~ 76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2 3年。胆囊结石1 0 8例 ,胆囊隆起样病变 1 4例。全组无肝内外胆管扩张和结石。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均 <1 7.1 μmol/L。…  相似文献   

7.
李传斌  易发广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32-32,125
介绍了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及操作技巧。解剖胆囊三角是完成LC的关键步骤。术中认真解剖胆总管,处理好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才能提高L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黄德全  胡先典  曹云 《四川医学》2009,30(11):1730-1731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21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经再手术治疗痊愈;保守治疗4例,好转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结论应将残余胆囊视为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规范性胆囊切除是预防残余胆囊的关键,对胆囊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胆囊炎症重切除极度困难的建议先行胆囊造瘘术,二期再行规范性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解剖关系的诊断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08年7月~2009年9月间21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镜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之间的走行变异和分布规律.结果 216例患者中,根据镜下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间解剖关系分为4型:Ⅰ型177例,Ⅱa型9例,Ⅱb型7例,Ⅲ型11例,Ⅳ型1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镜下明确胆囊管与胆囊动脉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46岁,半年前自感腹部有活动性鸡蛋大小包块,因颠簸致突发性剧烈腹痛、呕吐。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上腹正中有6x7cm微凸起的质软包块,T37.3℃。白细胞22000,N93%。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内含大量红细胞,少量脓细胞,未见癌细胞。 超声检查:上腹见一椭圆形,大小为15x14x10cm的囊腔,囊壁厚薄不均,回声增强,最厚处为0.6cm,囊内上半部为无回声暗区,下半部为均质的强回声物质,立位检查:椭圆形囊腔为肿大的胆囊,胆囊颈部可见菜花样强回声肿块,大小为4.0x3.0cm,边界清,基底部增宽。并有浸润,胆总管扩张,内径为1.7cm,B超诊断:胆囊颈部占位梗阻并胆囊大量积液,腹水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11.
胆囊淋巴结及其与胆囊动脉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100具尸体胆囊淋巴结及其与胆囊动脉的位置关系,主呆结果是:胆囊淋巴结数目以一个者多见,二个者次之,胆囊淋巴结位于胆囊颈下方者多见,其次是胆囊管和胆总管夹角及哈氏囊处。  相似文献   

12.
陈金明  陈吉林  毛泽军 《浙江医学》2011,33(9):1359-1361
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最常见的残留病变,当前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实施胆囊切除术者也明显增加。随着胆囊切除术[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普遍开展,残余胆囊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笔者所在两家医院于1998年8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残余胆囊25例,现将诊治经过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抽吸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胆石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前进行胆囊抽吸;B组100例,未进行胆囊抽吸.同时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A组的胆囊穿孔率显著低于B组(P=0.0003),A组的手术时间(46.70±15.93 min)显著短于B组(60.75±22.09)min(P=0.047),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6±0.5)d]显著短于B组[(3.6±0.5)d、(4.5±0.8)d](P=0.004).B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多于A组(P=0.62,P=0.02).结论 胆囊抽吸在LC中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胆囊穿孔率、减少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超声影像分型、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9例胆囊切除后胆囊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影像分为4型:Ⅰ型类似正常小胆囊的“伪胆囊”,Ⅱ型似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伪胆囊”,Ⅲ型似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的“伪胆囊”,Ⅳ型似较强的实体状回声团块。结论:B超可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影像进行分型,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以利术后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继军  邹游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03-104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因素及处理方法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行LC中对40例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分别采用胆囊壶腹部下缘显露法,逆行胆囊切除法,胆囊切开取石,胆囊大部切除法等处理。结果:38例完成LC,中转开腹2例,置肝下引流管4例,1~3天拔管,无肝内外胆管等损伤,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依据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LC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胆遇极度解剖困难时,应果断开腹。  相似文献   

16.
黎雪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14-4815
目的:探讨胆囊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满意效果,其创伤小、出血少、促进患者更快康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与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对于胆囊切除十分重要.清晰显露三角区是防止胆道损伤和术中大出血的关键.但临床工作中常见有局部解剖变异和组织病理改变、解剖不清而误伤肝外胆管和术中大出血的报道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是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重要方法。由于胆囊三角结构多变,特别是胆囊炎性水肿、粘连,或胆囊萎缩,致使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时,按常规的顺行法或逆行法行胆囊切除,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尤其容易造成肝外胆管损伤。因此,为了避免术中出现副损伤,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胆囊切开的胆囊切除术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广为普及,占胆囊切除手术的90%以上。手术适应症不断地扩大,LC术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合并症的类型也日渐增多。由于胆囊及胆管结构解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所以LC术中应时刻警惕特殊解剖异常的存在,本人在LC术中所遇双胆囊管畸形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报告先天性胆囊双动脉异常,胆囊切除手术后出血3例。原因为解剖变异,手术中常规处理胆囊三角,胆囊床电凝止血,未发现另一支胆囊动脉,引起术后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确诊后二次手术,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