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田智慧  王琦  张妍  王济 《中医药导报》2019,25(19):86-89
目的:对韩国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韩国老年人521人,运用《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韩文老年版)》进行体质调查,分析9种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慢性病的韩国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结果:韩国老年人群中,平和质占30.5%,8种偏颇体质占69.5%;偏颇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最多,其次为阴虚质、痰湿质,分别占21.1%、12.7%、10.7%。偏颇体质中单一体质占36.2%,兼夹体质占63.8%;偏颇体质中以虚实夹杂体质为最多,占45.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慢性病的韩国老年人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老年人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构成比高于女性;女性老年人阳虚质、阴虚质构成比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平和质比例逐渐降低而气虚质、阴虚质比例增高。无慢性疾病者平和质比例明显高于有慢性疾病者;除了特禀质以外,慢性疾病人群偏颇体质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疾病人群。结论:韩国老年人群呈现多虚、多痰湿的体质特点,体质特征以兼夹体质、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和分布特点,为老年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宁波市区9家养老机构中年龄在55~75岁的老年人进行调研,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王琦《老年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共调查346名老年人,其中平和质占30.92%,8种偏颇体质占69.08%;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分别占16.47%、14.74%、13.29%和11.56%。男性痰湿质、气虚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瘀质、阳虚质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各体质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以10年为一个年龄组距,将老年人群划分为两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慢性疾病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性别、疾病是影响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老年人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227例,占39.82%;8种偏颇体质343例,占60.18%。体重指数、不良生活习惯与不同偏颇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杭州市离退休老年人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揭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老年人体质特点,为进一步调理老年偏颇体质,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和规律,为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街镇25个居委5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中医体质分类情况。结果①本次研究按社区常住人口资料预抽样4600人,实际调查4086人(88.83%),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74份。②4074例调查对象中,平和质1976人(48.50%),偏颇体质2098人(51.50%);偏颇体质中最多的是痰湿质722人(17.72%);各体质类型的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女性阳虚质构成比高于男性(P=0.0017)。③不同年龄组之间各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痰湿质(P=0.005)、瘀血质(P=0.002)及特禀质(P=0.005)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构成比有差异。④单一体质者2506人,其中平和质1976人,占单一体质的78.85%;单一偏颇体质530人,占单一体质的21.15%。兼夹体质者1568人,其中兼有2种体质者850人,占偏颇体质总数的40.51%;兼有3种或以上体质者718人,占偏颇体质总数的34.23%。⑤本次调查中,慢性疾病患者222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4.64%,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2188人;无慢性疾病者184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36%。无慢性疾病者中平和质占51.19%,偏颇体质前三位依次为痰湿质(16.67%)、阳虚质(14.07%)、气虚质(6.44%)。无慢性疾病者平和质构成比(51.19%)明显高于慢性疾病患者(46.27%)(P〈0.001)。结论本次被调查的老年人群中平和质占48.50%,偏颇体质以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三者占比最高,均与脾胃后天之本密切相关,提示老年人调养脾胃的重要性;老年人偏颇体质中多有兼夹体质,也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陈国姿  周玉蒙  姚志城 《新中医》2016,48(2):108-112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区65岁以上常住社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临床常见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尿酸代谢异常等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社区老年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参考和依据。方法:查阅龙岗区116家社康中心4944例老年人参照《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体质辨识记录表及体检报告,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阳虚质和平和质人群类型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分布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人群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分布最多,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阴虚质、湿热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脂代谢紊乱人群在气虚质、平和质中分布最多,脂代谢紊乱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瘀血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代谢异常人群在阳虚质、气虚质中分布最多,尿酸代谢异常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湿热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布构成比不同。对开展中医"治未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山市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中山市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优化中医药在本地社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24个镇区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9.7%的老年居民辨识为平和质,平和质在九种体质中占比最高。60.3%的老年居民辨识为偏颇体质,主要偏颇体质为:气虚质(占28.7%)、阴虚质(占24.3%)和阳虚质(占23.6%)。结论:中山市65岁以上老年居民以虚性偏颇体质为主,但平和质占比高于国内一般人群。老年人的中医体质构成存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年龄与中医体质分布相关(χ~2=49.199,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老年人亚健康状态饮食偏嗜辛辣因素,探讨其饮食偏嗜辛辣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根据中医体质预防亚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对亚健康和健康老年人群进行体质以及饮食口味偏嗜辛辣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健康人群与老年亚健康人群的体质分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健康人群与老年亚健康人群的饮食口味偏嗜辛辣的分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组中,平和质与偏颇质的饮食口味偏嗜辛辣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亚健康健康组中,平和质与偏颇质的饮食口味偏嗜(辛辣、咸、炙烤)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体质是否偏颇来判断人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有失妥当,但是可以说明处于偏颇体质状态的人群更容易发生亚健康;饮食偏嗜辛辣,易导致亚健康发生;长沙老年人长年累月喜食辛,易导致肺气过度偏盛,物极必衰,故使得肺气虚,易形成气虚体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活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有不同慢性病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1902人,占18%,8种偏颇体质8691人,占82%,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现场调查,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提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有助于为老年人开展"中医治未病",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唐镇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特征及与体检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养生保健和社区慢性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抽样的方式,以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局规范发布的《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25.55%,倾向偏颇体质占8.24%,单一偏颇体质占29.67%,兼夹偏颇体质36.54%。随年龄增长偏颇体质有增加趋势。适量饮酒人群偏颇体质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痰湿质在单一偏颇体质中占比最高,且其与肥胖、红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均存在相关性。结论:社区老年人中兼夹偏颇体质居多,痰湿质与多种化验指标相关,我们需针对社区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开展中西医结合措施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为开展老年人脑卒中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广东省中山市223例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并与当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2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平和质75例(33.63%),偏颇体质148例(66.37%),偏颇体质前3位为痰湿质50例(22.42%)、气虚质33例(14.80%)和阴虚质22例(9.87%)。痰湿质与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本地区脑卒中老年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与脑卒中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各年龄段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老年人预防疾病、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选择自愿参加免费体检的1 143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自助系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助采集信息进入软件,完成后自动生成体质类型。结果:1 143例老年人中无基础疾病老年人633例,占55. 38%,主要体质类型为平和质191例、偏颇质952例(1种偏颇质327例,2种偏颇质321例,3种及3种以上偏颇质304例),其中阴虚质499例、痰湿质439例、气虚质397例、阳虚质239例、血瘀质78例。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糖尿病患者体质类型为痰湿质,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布规律,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对指导老年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合理用药等,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兼夹体质、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阳虚兼血瘀质、阳虚兼痰湿质为主。同一体质类型的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各年龄层次的体质分布中,湿热质、痰湿质以41~50岁及≥51岁居多,阳虚质以≤30岁及31~40岁居多。结论: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州市认知衰弱症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和规律。方法:选福建省福州市社区以及附近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469名确诊为认知衰弱症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作为调查工具,收集中医体质类型辨识结果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统一分析。结果:福州市认知衰弱老年人中偏颇体质占79.1%,前三位的体质类型分别为痰湿质(27.9%)、平和质(20.9%)和阴虚质(17.5%); 70岁以上老年人阴虚质占比明显高于70岁以下老年人,而湿热质明显低于70岁以下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BMI 24的CF老年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高于BMI≥24的老年人,而痰湿质低于BMI≥24老年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虚质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CF老年人中分布比较存在差异,文化程度高者阴虚质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者(P 0.05);不同性别的CF老年人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福州市认知衰弱症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最高,其次为平和质和阴虚质,体质分布情况与年龄、BMI和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生活质量情况,为临床调整体质偏颇以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30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调查,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及生活质量问卷,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探寻中医体质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偏颇体质中最常见的是湿热质、痰湿质和阳虚质(P0.01);40~59岁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为湿热质、阳虚质(P0.01),60~80岁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为湿热质、痰湿质(P0.01);男性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为湿热质、痰湿质(P0.01),女性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为湿热质、阳虚质(P0.0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评分最低的是患肢症状,其次是生活领域(P0.01);不同年龄段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平和质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偏颇体质(P0.01)。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生活质量与有一定的关系,据此进行体质干预,以期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利用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我国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9省市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横断面现场调查的21948例大样本数据,随机抽取性别、年龄结构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基本一致的8448例,组成代表中国一般人群的样本。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分析一般人群的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以社会人口学变量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中国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32.14%,8种偏颇体质占67.86%;8种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分别占13.42%、9.08%和9.04%。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的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一般人群中约1/3的人群为平和体质,约2/3的人群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较...  相似文献   

16.
杨仕年  喻衫 《湖南中医杂志》2014,(4):139+150-139,150
目的:调查长期在成都市居住的老年人群的体质。方法:采用门诊抽样和家庭医师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制定的中医体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和质占28.5%,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前3位依次为气虚质17.4%,痰湿质13.3%,阳虚质12.5%。结论:偏颇体质中气虚质是本地区老年居民最主要的体质,其次是痰湿质和阳虚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区老年人慢性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 894名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和体检档案获取老年人的慢性病资料,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结果:该人群的慢性病的患病率58.8%,偏颇体质的检出率71.5%。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9.84%)、痰湿质(9.97%)、湿热质(8.86%);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3.31%)、湿热质(9.39%);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2.54%)、湿热质(10.17%);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1.89%)、湿热质(10.25%);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6.07%);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33.48%);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7.63%)、阳虚质(22.37%);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血瘀质(16.38%)、阳虚质(16.03%);肥胖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3.89%);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2.70%);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特禀质(13.79%),上述中医体质类型与未患该病的老年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慢性病计数存在体质类型分布间的差异(χ2=183.095,P0.001)。结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存在一定关联,应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类型,采取中西医综合保健措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郑州市387例0~12岁儿童中医体质辨识情况,为健康管理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郑州市387例0~12岁儿童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比不同性别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情况。结果0~12岁儿童中以心肝火旺质、肺脾气虚质、脾胃伏火质3种偏颇体质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70.54%、60.72%、51.16%。机体均衡体质人群中,偏颇体质类型倾向以脾胃伏火质(18.35%),特禀质(17.57%)、脾虚湿盛质(16.80%)为主。不同性别对比,女生肺脾气虚体质明显高于男生(P<0.01),男生特禀质体质比例高于女生(P<0.05),其他几种偏颇体质,男女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体均衡体质人群中,不论总人数还是男女生比例,偏颇体质类型倾向均是以心肝火旺体质、肺脾气虚体质和脾胃伏火体质为主。结论0~12岁儿童偏颇体质比例较高,不同性别的主要偏颇体质不同,临床应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潮州市区小学生中医体质辨识的情况,为中医预防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潮州市区的1288名小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小学生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段小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情况。结果:小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最常见,占64.75%。偏颇体质类型则以阴虚质(7.61%),特禀质(7.30%)、阳虚质(6.44%)以及气虚质(5.90%)较为常见。小学生平和质人群中,单纯平和质占69.06%,而偏颇体质类型倾向以阴虚质倾向(8.15%)、特禀质倾向(6.71%)、气虚质倾向(5.16%)以及阳虚质倾向(5.04%)较为常见。男性小学生平和质的比例高于女性小学生,阳虚质的比例低于女性小学生;平和质男性小学生有阳虚质倾向的比例低于女性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0岁、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平和质的比例低于6~8岁年龄段小学生;8~10岁、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比例高于6~8岁年龄段小学生;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平和质有气虚倾向和平和质有阳虚倾向的比例高于6~8岁、8~10岁年龄段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生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偏颇中医体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偏颇体质的比例显著增加。临床应针对小学生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改善小学生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紫荆山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特征,从而为老年人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临床指导。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经过调查,平和质占36.01%,8种偏颇体质占63.98%。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紫荆山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客观分析了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对调整体质偏颇类型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和临床防病治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