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楔形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正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对14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8例;年龄15-31岁,平均22.1岁.其巾特发性7例,先天性6例,神经纤维瘤病l例.术前侧凸Cobb角81°~139°,平均111.2°;后凸57°~165°,平均85.8°.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经后路胸膜外松解椎间隙联合顶椎区楔形截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止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松解椎间隙5.1个,椎体截骨平均2.3个,手术时问7.2~14.1 h,平均9.2 h.术中出血量1500~6100 ml,平均3970 ml.无神经损伤,2例术中胸膜破裂,1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所有患者经过7~31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术后侧凸Cobb角15°~71°,平均31.3°,矫正率71.9%;后凸22°~48°,平均34.9°,矫正率59.3%.结论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节省了前路经胸的于术时间,创伤小,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风险,改善了脊柱柔韧性.顶椎区凸侧三柱楔形截骨,依靠凹侧保留的椎间纤维环、黄韧带及肋椎关节作为稳定铰链,手术较伞脊椎切除术简便、安全.对重度僵硬性弧形脊柱侧后凸用单一的截骨术难以达到三维矫正,后路椎间隙松解联合顶椎区楔形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崮定矫正能获得良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部分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9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1°(45°~93°)。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对顶椎和/或相邻楔形变椎体予以楔形截骨。结果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肺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平均矫正度数为58.6°,平均矫正率为82.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对椎间盘和部分椎体的切除,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56例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后路L1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7(2.8~4.6)h,术中平均出血量1980(700—3600)ml。术后后凸角由手术前平均54.5°矫正到16.5°,矫正角度38°。随访6~72个月,其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除2例出现下肢麻痹外,其余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可靠,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后路病灶清除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3例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患者。结果 术后随访1,5~3年,23例患者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X线片显示椎问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该术式可在一次手术中同一切口内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mm矫正至11.46mm,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12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6岁。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3椎弓根截骨矫形,截骨节段上方和下方至少2个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颌眉线/垂线夹角和脊柱侧位X线L2~4椎体Cobb角度。结果患者颌眉线/垂线夹角由术前平均76.3°矫正到术后平均17°,而L2~4的Cobb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6.7°矫正到术后平均前凸48.6°。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2007年4月,1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其中强直性脊柱炎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矫正情况、腰痛和Oswestry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80ml。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47.2°,术后为18.0°,平均矫正角度32.3°,融合率80%。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4分,术后3.7分。术前ODI平均为58.9%,术后为30.0%。患者主观满意率93.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术对于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有效而安全,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例,2个椎体16例,3个椎体8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16.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6.3°改善到术后平均14.3°(P<0.05)。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脊柱后凸或侧后凸患者予以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畸形严重患者在椎体间置入融合器,术中唤醒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术后观察患者的外形,拍摄X线片并进行测量,评估脊柱的矫形效果.[结果]10例青少年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脊柱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75°(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83°(74°~9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冠状面失衡约21 mm,术后为9 mm.胸腰段后凸7例,术前为45°(32°~75°),术后为5°(0~17°),术后矫正率为89%(74%~100%).无切口感染及假关节发生病例.[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前术中应准确评估脊髓功能,注意截骨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突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术后Cobb’S角由术前的(51.6±5.9)。恢复至术后(8.0士1.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4.706,P〈O.001)。术后平均矫正84%,全部患者植骨愈合。1例患者出现术后椎弓根螺钉部分松动,但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后路全椎体切除,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平均随访38.6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截骨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以及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前Cobb角为41.6°±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7.8°±4.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6°±4.1°,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截骨区前缘高度增加(2.7±0.8)mm.截骨区后缘高度压缩(7.2±3.1)mm.术前、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2.5±1.3)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完整地保留了伤椎峡部及下关节突,保持了伤椎与下位脊椎的连续性,减少了截骨区脊椎矢状面的移位,同时也保留了神经根通道的上壁,从而减少了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transpedicular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置入钛网的高度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个月,手术时间190~305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量1 400~2 450 m L,平均1 740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腰痛VAS评分下降了(6.3±1.4)分,ODI下降了(52.12±7.43)%,获得34.6°±3.2°的后凸角的矫正,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丢失1.6°。融合率为87.5%。1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术后3个月随访痊愈。结论改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内楔形闭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椎弓根楔形闭合截骨矫正术,其中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4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34个月,术后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比较无明显丢失(P〉0.05);术后腰痛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楔形闭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的21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影像学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18.7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没有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ASIA分级C级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19例.结论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10月,采用经后路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的23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其中9例为特发性,14例为先天性,侧凸及后凸顶椎均位于同一节段。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分别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及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采用SRS-22问卷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手术时间270~570 min,平均387 min;术中出血量900~2 700 mL,平均1 701 mL。所有患者随访 24个月。侧凸Cobb角术前110.6°±23.4°,术后24个月41.4°±12.0°,矫正率为62.6%。后凸Cobb角术前91.5°±27.8°,术后24个月33.1°±14.7°,矫正率为63.8%。冠状面偏移术前(30.3±17.0)mm,术后24个月(19.6±15.1)mm;矢状面偏移术前(34.0±42.2)mm,术后24个月(10.3±15.9)mm。术后24个月SRS-22问卷各项得分及总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由于痰液阻塞出现肺不张,8例胸腔积液。1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能够实现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肋椎关节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1年7月,采用后路经肋椎关节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4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Frankel评分,观察随访期间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 A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3例Frankel B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12个月.术后1周Cobb角平均为5.1°,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为9.2°,Cobb角平均丢失约4.1°.结论 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月,行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植骨治疗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0~65岁,平均42.3岁。按照AO脊柱骨折分类:A318例、B21例、C21例。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5例、D级3例、E级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植骨,辅以未减压侧后外侧植骨,全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的矫正、病椎压缩程度的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进行评估,观察融合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8.3月。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5例、E级4例。术后摄片示椎管减压充分,后凸畸形完全纠正。3个月后植骨明显融合,术后6月Cobb角丢失4°~9°,平均7.3°。结论在严格的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