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泉  施光峰 《肝脏》2002,7(4):272-27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千万 ,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是HBV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功能不全、体内高滴度病毒含量及对受染细胞的耐受状态 ,因此打破HBV感染后的耐受状态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1] 。抗原提呈细胞 (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特殊地位[2 ] 。目前 ,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已有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IL-12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 )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5 0 %以上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有研究认为 ,Ⅱ型T辅助细胞(Th2 )应答增强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制之一[1,2 ] 。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已被证实能促进Th1应答 ,从而改善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 ,促进感染病原的清除[3 ] 。我们研究了IL 12体外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12例 (男、女各 6例 )慢性HCV感染者系我科的住院和门诊患者 ,感染史均 1年以上。年龄 2 6~ 5 0岁 ,平均 37岁。 5例…  相似文献   

3.
为慢性HBV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基因免疫策略。分别构建携带免疫刺激DNA序列及不携带免疫刺激DNA的HBV核心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并人工合成免疫刺激DNA寡核苷酸 ,分组免疫Balb/c小鼠 :( 1)V HBc CpGODN组 ;( 2 )V HBc 非CpGODN对照组 ;( 3)V HBc/CpG。观察各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 ,3组免疫鼠血清HBV抗体均阳性 ,体外CTL活力检测 3组小鼠脾细胞对转染pRSC HBV的SP2 / 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荷瘤试验显示第 3组免疫小鼠注…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 (HBV)诱导的免疫反应既有抗病毒作用 ,又可引起宿主免疫病理反应。HBV持续感染的原因很多。本文就HBV持续感染的可能机制作简要综述。1 宿主免疫功能与HBV持续感染成人、儿童和幼儿感染HBV后 ,分别有 5%、30 %和 95%的患者成为慢性HBV感染者 ,表明机体免疫成熟程度是决定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有多种抗原特异性CD 4 T、CD 8T淋巴细胞反应和抗体反应。CD 4 淋巴细胞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 (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 (APCs)膜上与HLA -Ⅱ结合的HBV外源性抗…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株感染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在我国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径。围产期或幼龄期感染后90%以上将发展成HBV慢性携带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但对于HBV慢性携带者母亲的婴儿尽管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主动联合免疫,仍有5%~15%免疫失败。1990年Carman等[1]首先报道疫苗诱导的HBV变异株,HBVS区“a”决定簇145位甘氨酸被精氨酸取代而使变异株不能被抗HBs中和[1]。以后发现其他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有关的“a”决定簇变异,位于144、129、126等氨基酸残基[24]。我们分析了106例免疫失败儿童中S区…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血症水平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乙型肝炎病变活动是宿主免疫对复制病毒及其抗原的应答状态,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启动病变活动。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因素。我们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及其与病变活动的关系,并探讨...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的若干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超过 3 5亿人 ,而我国超过 1 2亿人 ,其中 10 %将死于HBV持续感染后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HBV持续复制和宿主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HBV感染后慢性化以及慢性乙型肝炎 (CHB)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 ,其中CHB急性发作者极易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抗病毒治疗和免疫疗法能减少及缓解CHB的急性发作 ,可明显降低CHB的严重并发症。CHB的治疗目的是 ,持续抑制HBV复制 ,使血清HBeAg阴转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复常 ,以及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 ,最终清除HBV ,阻止向肝硬化、肝…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的临床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例 ,全国估计有 1 .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其中约有 2 0 0 0万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病患者。新近报道的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HBV复制 ,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大突破。拉米夫定是这类核苷类似物的代表性药物 ,对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可能发生耐药 ,现就HBV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拉米夫定耐药与HBV聚合酶基因变异1 996年在临床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病例中首次发现HBV耐药毒株的存在[1 ] 。目前认为HBV…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S2基因变异所致大、中、小蛋白的比例变化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了三组不同转归的HBV感染者:(1)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患者;(2)慢性H*V携带者;(3)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每组各3例。用半巢式PCR法从此9例HB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出前引/SZ片段,并且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PCR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每个感染者随机选择10个克隆,总共测定了90个克隆。通过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及前S1/S2缺失状态和前S1、S2调控区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转归的HBV感染者体内的HBV前S1/S2变异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存在着正常比例的大蛋白(L蛋白)、中蛋白(M蛋白)、小蛋白(S蛋白),有1例患者M蛋白增多;慢性HBV携带者,存在高比值的L:M:S蛋白,M蛋白的合成相对障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前S1C端的大段缺失所致的前S2启动子调控区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加重的因素之一。结论为较全面地了解HBV前S1/S2基因变异所致大、中、小蛋白的的比例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HBcAg与前S1抗原部分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 (CHB)高发区 ,虽然目前有多种抗HBV药物用于CHB的临床治疗 ,但疗效不尽人意 ,且价格昂贵。寻找治疗CHB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方法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 ,HBV核心抗原和前S1抗原在HBV感染清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 4 ] 。本实验将HBV核心抗原与前S1抗原部分基因融合表达 ,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一、表达载体和菌株表达载体 pET 11d和工程菌BL2 1为Novagen公司产品。二、试剂Klenow酶、T4DNA连接酶为Promega公司产品 ,内切酶Bam…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临床过程波动不定 ,有时病情隐匿 ,有时病情急性发作 ,其中反复急性发作患者 ,极易进展至肝硬化 /肝癌。为此 ,采取积极防治对策 ,减少及缓解CHB的急性发作 ,可明显降低CHB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就CHB急性发作的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作一简要介绍。CHB急性发作的发病原理  CHB急性发作是乙肝病毒 (HBV)复制与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1] 。  一、HBV的复制循环[2 ]  HBV侵入肝内后 ,其核心颗粒进入肝细胞胞质内。胞质中HBV -DNA的( )链长度为 (- )链的 50 % - 1…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世界人口大约三分之一有过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 ,1%以下的急性感染病人会发生暴发性肝炎[1] ;大约有 3 5亿人成为HBV慢性携带者 ,每年仅1%~ 2 %会自发清除HBsAg ;半数以上的HBsAg阳性病人将死于肝细胞癌或肝衰竭。病毒和宿主因素如年龄、免疫抑制和性别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过去十年间 ,变异HBV株与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过程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变异的HBV可能扩大了病毒毒力和增强HBV复制的水平、增大了抗病毒治疗的抵抗力 (例如干扰素α或核苷类似物 )、促进病毒附着 /穿透细胞、或引起宿主免疫反应方面重要…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病[1]。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每年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2%和1%。治疗HBV感染,阻抑其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9月~11日在山东烟台举行的第11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病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对CHB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达成了以下共识。自然病程和治疗策略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策略基于对其自然病程的共识[2]。典型的围产期或婴儿感染可分为三期[3]:初期为病毒复制-免疫耐受期,其特征为高水平HBV-DNA,但肝损害缺乏或轻微。此期约持续10~30…  相似文献   

14.
HBV感染的转归是由病毒、肝细胞和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的。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肝损伤由宿主对HBV感染与免疫清除相关的肝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所致。存在8种HBV基因型(A、B、C、D、E、F、G、H)和4种不同的重组型(A/D、B/C、Ba、Bj);每一种基因型和重组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 ,迄今临床上仍缺乏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药物。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答率亦仅有 40 %左右[1] ,且对母婴传播引起的HBV感染有效率更低甚至无效。因而寻求新的抗HBV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核苷类似药即为其中较有前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 ,尤其是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TC) ,其强大的抗HBV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被我国及美国等 5个国家批准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并已于 1999年 10月在国内市场上市 ,对我国乙肝治疗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将 3TC治疗乙型肝炎的有关研究近况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具有两套独立表达单元的真核表达载体 pRSC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RSV启动子下游 ,称为pRSC HBV/HCV ,转染SP2 / 0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观测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 ;用酶联免疫法、MTT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 ,pRSC HBV/HCV转染SP2 / 0细胞可见HBc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 ,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17.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继东 《肝脏》2001,6(2):122-122
一、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由于存在肝外HBV复制 (例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骨髓 ) ,再加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发生率高达 80 %。肝移植后 3年内HBV的再感染率与术前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术前HBeAg阳性、HBVDNA阳性 (杂交法 )的患者再感染率最高为 83 % ,术前HBeAg阴性、HBVDNA阴性 (杂交法 )肝硬化者为 5 8% ,术前同时合并HDV感染者为 32 % (HDV可干扰HBV的复制 )。但是 ,暴发性乙型肝炎病人虽然术前病毒复制活跃且肝损害严重 ,但其复发率最低 (16 % )。肝移植…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 (lamivudin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药物 ;拉米夫定是继干扰素(IFN)后抗HBV治疗方面的又一重大进步[1- 3] 。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诱发HBVP基因区变异 ,从而产生耐药 ,此所谓HBV病毒反跳 (breakthrough) ,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课题。本文综述HBV病毒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及HBV变异毒株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一、拉米夫定抗HBV作用乙型肝炎病毒所引发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仍然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中乙肝慢性化涉及到包括免疫紊乱在内的…  相似文献   

19.
门诊慢性HBV感染者乏力的心身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1)乏力在慢性HBV感染者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及乏力在Chalder的乏力自评量表的“正常值”;(2)患者乏力症状与病情、病毒复制、抑郁和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halder的乏力评一表、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SF-36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对门诊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检测肝功能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记物。结果 (1)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 ,HBV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就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目前虽然基因重组HBV表面抗原 (HBsAg)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基因重组HBsAg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 ,不能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发现基因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 ,特别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优于蛋白、多肽类疫苗 ,更适应于慢性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1,2 ] 。为了探讨应用HBV基因疫苗预防HBV感染的可能性 ,我们构建了HBV全S基因和HBsAg基因疫苗 ,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