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伤救治包括院前救治和院内救治,交通伤死亡包括院前死亡和院内死亡两部分。我们对温州市道路交通伤的院内死亡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认识交通伤救治特点,为提高院前救护水平和院内救治质量,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严重多发伤规范化院前紧急救护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严重多发伤院前紧急救护流程。方法对2010年1~12月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亦称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紧急处置9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各环节流程的疏理、总结和分析。结果98例伤员经院前紧急应急反应、现场对症处置、及时转送医院抢救,91例成功救治安全转送医院后续治疗(成功率为92.86%)。结论规范化的院前紧急救护流程、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是成功救治严重多发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赵永红  王俊生 《农垦医学》2006,28(3):199-200
院前救护是社会的一项任务,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因多发伤而死亡的病人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这足以说明院前救护和创伤早期妥善处理的重要意义。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时查找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也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院前救护虽然时间短暂,但决定着患者的救治与预后,可为减少伤残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本文回顾性调查2005年1-9月院前救护的200例患者,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莫凤珍 《华夏医学》2011,24(1):47-49
目的:探讨院前救护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作用.方法:对广西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2010年1~12月紧急救护60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析,总结其紧急救护效果.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院前抢救无效死亡,58例成功救治和转运,抢救成功率96.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规范院前救护流程对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彦龙 《中外医疗》2013,(29):90-90,9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院前处理措施,促进后期多发伤院前处理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院前处理的417例多发伤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院前处理时间、伤情评估结果、处理措施等).结果 417例多发伤患者中,出现55例(13.19%)死亡患者.院前急救处理时间在30 min以内的死亡患者为7.27%(16/220),60 min以上死亡患者18.6% (35/188),60~120 min死亡的患者为44.44%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急救处理时间越及时,患者的成功救治率越高.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行综合急救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促进临床预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院前救治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对患者进行的院前救护,探讨军队三级医院院前救护不同于地方医院的特殊之处,指出旧运作模式的缺陷,并对军队医院在和平时期院前救治的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要充分利用地方已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单位、基层人员和重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基础培训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以提高院前救护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军队医院的整体保障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常累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伤情重、变化快、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在受伤早期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护措施,争取抢救时间,不仅提高抢救成功率,还为伤后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有研究也证实了早期的创伤救治"黄金时间"[1]的重要性.而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很大程度在于院前抢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道路交通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护模式及效果.方法 2006-01/2010-10月,院前救护站4人和应急医疗队的4、8、12和48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回顾.全组展开救护510起,救治严重交通伤病人1976例,对有关伤员现场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后送途中的有效处理;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救护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4例,其中56例由120急救车接回并经过院前救护处理(作为救护组),其发病开始到救护时间为7~25min;另外38例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急诊科到达医院后才接受救护(作为对照组),其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为26~180min。结果:两组比较,救护组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及时院前救护,从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由于救护组及时得到院前救护处理,昏迷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救护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具有重大意义,有效降低了病残率、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州市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建立有效的院前救护,提高医院救治质量。方法抽样调查分析2005年1-12月温州市5所交通事故定点医院收治的道路交通伤死亡病例138例以致伤方式、部位和创伤严重度(ISS评分)等特点,对死亡时间与原因的关系进行Ridit分析。结果交通伤院内死亡者多数年龄较大,致伤方式多数为机动车肇事致钝性打击伤;头颈和腹部致伤比较常见;ISS值与伤后存活时间成反相关系,ISS值愈高,院内死亡时间愈短。结论提高伤后院前救护水平和院内救治质量,可降低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李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2):221-223
目的:探讨院前心理护理对急性创伤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100例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前进行紧急救护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对照组100例急性创伤患者则仅实施院前紧急救护。结果:观察组急性创伤患者的情绪较对照组的稳定,P值〈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院前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意外伤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意外伤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寻求出最佳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意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护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院前死亡3例,急诊住院手术77例,急诊观察15例,门诊随诊观察13例.结论 意外伤的现场救治,特别是危重患者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抢救生命的基本前提,成立救护小组、对成批伤员进行早期分类、分别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创伤的特点,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我科护理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对1446例现代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现代创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4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发性损伤多见,实质为高能量损伤。结论:现代创伤多为多发伤,病情复杂严重,要求院前救护人员必须树立“早、血、氧”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降低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院前院内联合急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联合急救新举措。方法采用院前救治措施,接听好电话,并对所救者给予指导,选择合适体位安全运送,与急诊科及相关科室紧密联系,争分夺秒抢救。结果全组急救946例,经ICU、CCU救治460例,910例救治成功,36例于48h内死亡。结论急诊急救工作是人们对生命的重视与对健康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兰州市2010~2012交通事故后伤员院前救治的调度与实施,为进一步提高院前伤员的救治效果提供解决思路.方法:收集2010~2012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受理并进行救治和转运的交通伤伤员相关资料,汇总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受理交通事故7585起,救治伤员9093人,其中现场死亡71人,途中转运死亡4人,其它伤员均成功转运至救治医院.结论: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可提高交通事故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科学调度,合理调配资源是抢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的院前救护,做好院外的母婴保健。方法:总结妇产科院前救护的特点,调查分析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结果:妇产科的院前救护不同于一般的院前救护,责任重大、要求高、处理灵活性强。结论:妇产科的院前救护遇到的问题很多,只有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做好院外的母婴保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院前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于救治患者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救护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在救护成功率、有效救护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给予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院前护理后,观察组在有效救治时间以及成功救治率上明显优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在院前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于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缩短其救治时间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毅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17-121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急诊科救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4年多15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院前救治的过程及要点。结果:本组152例抢救成功126例,成功率82.9%;死亡26例,死亡率17.1%。结论:多发伤在复苏、抗休克的同时尽可能的快速作出诊断,缩短中间环节,快速启动救命的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淑华 《中外医疗》2008,27(16):159-16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因地制宜实施院前救护.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院前救治的664例进行临床分类和分析.结果 院前救护的664例中,创伤病人364例,占54.82%,内科188例,占28.31%.儿童54饲,占8.13%,农药中毒46例,占6.93%,妇产科及其他50例,占7.53%.结论 工业、交通的发展,创伤病人有增无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因素;儿童院前救护仍占相当的比例;农药中毒在农村的院前急救中仍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快速有效的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院前救护对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6例病人分成2组。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为对照组,统计入院抢救后24小时内死亡人数。结果:经院前救护的106例中死亡18例,死亡率17%,未经院前救护家属自行送入的60例中死亡26例,死亡率43%。结论: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处置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死亡率与未经院前处置的病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院前急救、安全转送是降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