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病例选择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对16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手术,其中膜周室间隔缺损13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3例,流出道部室间隔缺损23例.采用四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左心室长轴观、五腔观、右心室流入道观等评估患者采用微创封堵的可能性.结果164例患者中152例(92.7%)植入封堵器成功封堵.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瓣膜并发症.5例存在少量左向右反流者3例自愈.结论 TEE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病例选择术中具有重要价值,选择好适宜手术的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该患者因反复晕厥1年就诊。经临床初步检查发现患者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房颤、左心耳血栓等。由于这些疾病均可引起晕厥,从而为病因寻找带来诸多困境。本病例最终通过晕厥发作时的心电监测发现患者存在长达12 s的窦性停搏,从而确定了晕厥的病因并给以起搏器植入术的治疗。通过随访1年患者未再次出现晕厥发作。这一罕见病例为晕厥的诊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瘤误诊为腰腿痛等其他疾病病例,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瘤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1990-2008年1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首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X线、ECT等表现。所有患者均行甲状旁腺瘤切除手术,经病检证实。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 16例误诊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疼痛等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正常。结论此病经全面分析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能防止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1日,我所收治了1例亚急性汞毒性皮炎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20岁,学生。2000年9月患银屑病,皮癣,由左大腿外侧1.0cm×1.5cm开始扩展到左右下肢、腰椎两侧及腹部。经口服中西药,外用药膏、洗液等治疗,多处皮癣好转  相似文献   

5.
急腹症的超声检查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临床疾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超声首诊135病例以"腹病查因"病人,后经手术或其他检查确诊的病例。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腹部、盆腔、心脏、血管等部位的病变,阳性率83.7%,总符合率90%。结论对于急腹症患者,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实用、经济和无痛的方法,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例在穿刺侧前臂出现血肿,经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动脉受压缺血,解除压迫后好转;其余病例无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管损伤,无需长时间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精心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粘法在经颅前颅底修复手术中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经颅额底入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患者中无近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病例。对3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无病例发生迟发性脑脊液漏,影像学检查结果未见发生脑膜脑膨出的病例。结论:采用经颅额底入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优点,是一种实用的颅底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3岁,室内装修工人,因"误服松香水1d"入院。患者入院前1d误服松香水30mL后出现意识丧失,约30 min后送当地医院,经洗胃等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因化验显示肝功损害严重转我院。入院后检查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的特殊优势。方法  2 8例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患者伴或不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均实施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等。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鼻中隔居中 ,鼻腔通畅 ,无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术野清晰、安全、微创、便于教学等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患者,经采用卧床休息、限钠限水、保肝、利尿等方法治疗,7~10d无效,属难治性腹水。此病治疗较棘手。我们采用自体腹水回输加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30例,均获得较佳的近期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5~1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体化干预对肺结核巩固治疗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于本院治疗肺结核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实验组中随机选取20例患者进行预实验,即对这20例患者进行访谈,记录患者不依从医嘱服药的原因,并进行分类,依据访谈结果确定对患者的干预方案并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肺结核患者多为中年人,患者多任职在科教文卫政,占患者总数的40.8%;患者多为未婚,占52.5%;42.0%的患者是独居;患者的月收入以高于3 000元居多;62.5%的患者办理了医疗保险.干预前,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为(3.60±1.94)分,经过3个月的个体化干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各项依从性条目的得分明显增加.结论 肺结核巩固治疗期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患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文化程度等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个体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5例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结果,并对自身抗体阳性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14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自身抗体阳性359例,阳性率为16.7%。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64例,检出率为3.0%,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9例,检出率为2.8%。73.4%PBC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1∶320,且26.6%抗线粒体抗体(AMA)为阳性;49.2%AIH患者血清ANA≥1∶320,且3.3%AMA为阳性。PBC患者核膜型及着丝点型显著多于AIH患者,而均质型及着丝点颗粒型显著少于AI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A阳性≥1∶320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ANA阳性≥1∶100及AN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需鉴别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观察心脏瓣膜形态结构、活动及对合功能,寻找赘生物,观察瓣周结构及有无基础心脏病变。结果 114例患者中,104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9例有基础心脏病,5例有全身性疾病。血培养阳性35例。超声示累及二尖瓣46例、主动脉瓣48例、三尖瓣17例、肺动脉瓣1例、人工瓣膜9例,其中多瓣膜受累7例;存在严重并发症19例。59例接受手术患者中,56例检出赘生物,术前超声诊断正确,诊断正确率为94.92%(56/59)。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脑出血和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青年组(18-40岁)57例,老年组(≥66岁)395例。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是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吸烟、饮酒也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头痛、呕吐发生率青年组均为57.89%,老年组分别为31.14%、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即刻意识障碍发生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15.79%,9.62%,P〈O.05)。两组性别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脑血管异常,以头痛、呕吐为典型症状,发病即刻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老年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在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M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6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EFTR治疗的52例胃SMT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SMT完整切除率,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内镜随访,评估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运用EFTR成功剥离52例患者合计53枚SMT,手术时间35.0~78.0 min,平均45.2 min,手术成功率100.0%,肿瘤完整切除率100.0%,肿瘤直径大小为1.0~3.2 cm,平均1.5 cm。病灶位于贲门下23枚(43.4%),胃底17枚(32.1%),胃体10枚(18.8%),胃窦2枚(3.8%),胃角1枚(1.9%);术中2例患者发生动脉性出血(3.8%),应用热活检钳止血成功。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为间质瘤36枚(67.9%),平滑肌瘤15枚(28.3%),异位胰腺2枚(3.8%)。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及迟发穿孔发生。52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病灶均完全消失,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治疗有效率为100.0%(52/52)。结论 EFTR治疗胃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6.
马艳良  何权瀛  汪湛  邓锐 《临床荟萃》2008,23(7):473-476
目的 比较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脱屑型问质性肺炎(DIP)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NSIP,COP,DIP 8例患者的临床、高分辨CT(HRCT)及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4.5岁,女性较为多见(5例);最常见的症状为咳痰(8例),咳嗽(7例)及气短(7例),velcro哆音在NSIP患者最为多见;NSIP患者主要的HRCT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磨玻璃样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COP患者则以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实变为主,可伴有磨玻璃样变;DIP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样变.结论 NSIP、COP、DIP组患者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差异,但HRCT的特征性改变可间接反映其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金  陈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87-1888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本科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5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5例,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胆漏3例,胆道出血2例,膈下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1%。②8例患者有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为13.8%。③经疗效判定,35侧优秀,16例良好,7例较差,无死亡病例,疗效优良率87.9%。【结论】尽管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一定的并发症与结石残留,但是该术式的疗效确切,可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71例初治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71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44例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61.9%,CR+nCR率21.1%。M2治疗组21例中CR+nCR5例,PR7例,总有效率57.1%;MP治疗组8例中无cR+nCR,PR3例,总有效率37.5%;VAD治疗组30例中CR+ncR6例,PR13例,总有效率63.3%;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12例中CR+nCR4例,PR6例,总有效率83.3%。71例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2.1个月,平均生存期29.5个月,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41.2%和20.6%。结论:对于初治MM患者,可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分型等选择治疗方案,硼替佐米为MM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5月25例经病理确诊为XGC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行B超检查25例,CT检查17例,MRI检查5例,术前诊断为胆囊癌3例,胆囊炎、胆囊结石22例。术中见所有病例胆囊壁明显增厚,23例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22例合并胆囊结石,4例合并Mirizzi综合征,4例合并有胆囊内瘘。1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十二指肠修补术,2例行胆囊切除、肝部分楔形切除、肝门部淋巴结清扫,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流术,1例行胆囊切除、结肠部分切除术。术中经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XGC 17例;余8例中,6例诊断为急性胆囊炎,2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XGC。术后并发胆漏2例,切口感染5例。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症,临床非常少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术中易诊断为胆囊癌,病理检查是XGC的诊断关键,胆囊切除是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胃肠道疾病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测定112例慢性胃肠道疾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值。结果112例慢性胃肠道疾病病人的GLQI指数平均分为104.2分,正常人群124.5分(P〈0.05)。上消化道疾病病人GLQI指数为102.3分,下消化道病人118.2分(P〈0.05)。病程≥10年者与病程〈10年的病人GLQI指数分别为96.6分和105.8分(P〈0.05),上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病人之间GLQI指数总分差别不大,分别为103.7分和104.6分(P〉0.05);青、中、老年3组的GLQI指数分别为98.1、106.0、103.0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肠道疾病能使病人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