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anterolateral bowing of the tibia, ALBT)患儿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ALBT的87例患儿资料, 收集首诊确诊年龄、患肢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否合并腓骨假关节、是否合并踝关节畸形、胫骨弯曲畸形区域是否合并骨囊性变、弯曲畸形顶点部位、患侧胫骨弯曲畸形部位顶点处直径、健侧胫骨相对患侧胫骨弯曲畸形部位顶点处同平面直径、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是否发生胫骨骨折、骨折前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和骨折时年龄等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明确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和横截面积比值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因素与患儿胫骨骨折的相关性,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确定ALBT患儿并发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87例ALBT患儿首诊确诊时年龄为14.0(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腓骨缺如合并下肢不等长的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治疗 2例先天性腓骨缺如肢体短缩患者。结果 :2例病人胫骨分别延长 4cm和 1 .5cm。胫骨前弓畸形矫正 ,但未达到双侧肢体等长。结论 :先天性腓骨缺如的纤维索带可能影响胫骨延长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腓骨缺如并发下肢不等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腓骨缺如合并下肢不等长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治疗2例先天性腓骨缺如肢体缩短患者。结果:2例病人胫骨分别延长4cm和1.5cm,胫骨前弓畸形矫正,但未达到双侧肢体等长。结论:先天性腓骨缺如和索带可能影响胫骨延长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的产前诊断和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g Z  Liu T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434-436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常致梗阻性肾积水,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证明先天性泌尿系畸形肾积水产前诊断的可能性和早期治疗的必要性。作者对1987年1月至1990年1月三年间收治的11例产前诊断并经早期治疗的先天性泌尿系畸形肾积水患儿随诊研究,并将本组5例(6侧)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性肾积水与同期收治的28例(33侧)非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性肾积水患儿进行对照。通过临床所见,尿液系列肾功能检查及特殊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先天性泌尿系畸形产前诊断是可能的,早期治疗是必要的,并提出了早期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型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合计119只畸形耳廓,所有患儿均行耳廓畸形耳模型无创矫正治疗,治疗后3个月,统计患儿治疗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68例患儿治疗时间(6.67±0.89)周,并发症发生率为10.92%,治疗总有效率100.00%,无复发患儿。结论 耳模型无创矫正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主弯及节段弯在不同体位与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半椎体畸形24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对其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仰卧位CT和仰卧位MRI图像的节段弯、主弯、节段性后凸/前凸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X线片图像主弯比CT图像主弯大(5.96±4.98)°,X线片图像主弯比MRI图像主弯大(6.17±5.58)°;主弯X线片与CT、X线片与MRI的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弯角度CT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弯及节段后凸/前凸角度在三种成像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方面,X线片与CT主弯测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949,P0.05),X线片与MRI的主弯测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5)。[结论]节段弯不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能真实反映畸形程度,可用于评估站立前期患儿半椎体畸形程度。此外,可以通过仰卧位CT或MRI的主弯估算其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主弯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胫骨前弓畸形是一种少见的畸形,其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250000,其严重后果往往是在一次外伤后骨折不愈合或由于误诊进行单纯截骨矫形术后不愈合形成假关节。对其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自1995~2000年应用自体髂骨块胫骨后侧贴附植骨治疗先天性胫骨前弓畸形3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6、9岁。症状与体征:胫骨中、下段明显向前凸出,踝关节移向胫骨长轴后方,足呈背伸,局部轻压痛,运动后有酸痛感,所有病例均有皮肤咖啡色素斑。X线显示:胫骨下1/3处向…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腓骨缺如(又称为先天性腓侧半肢畸形),是长骨骨缺如中最多见的类型,但仍属于罕见病之列,病因尚不清楚,临床上常见的是部分或全部腓骨缺如,并伴有胫骨、股骨、踝关节及足部畸形等,通过对其分型可以更好的了解畸形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随着人们对此病认识的不断提高,Ilizarov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外科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就先天性腓骨缺如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阴茎下弯畸形的病因、术式选择和并发症防治。 资料和方法:先天性单纯性阴茎下弯 6 例,年龄为3~7 岁。Ⅰ型2 例,Ⅱ型 3 例,Ⅲ型1 例。采用袖套式尿道松解加钮扣眼皮瓣转移术进行矫正。 结果:5 例一期治愈。1 例发生尿瘘再次行手术修补,弯曲矫正欠满意。 结论:袖套式尿道松解加皮瓣转移术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无需膀胱造口,可作为治疗先天性阴茎下弯畸形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Ilizaro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Ilizaro技术治疗31例下肢畸形患儿,2例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以往植骨内固定治疗失败,4例为骨髓为后骨不连,植骨后短缩,11例为下肢短缩,8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例为下肢骨折,1例为骨纤维发育异常,1例为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结果 31例均达到预期目的。结论 应用Ilizaro技术可以在修复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肢体不等工,假关节切除后延长与加压可以同时进行。Ilizaro三维相结合可矫正足内翻下垂畸形。双下肢同步延长可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肢至右肩部肿胀7天,门诊彩色超声示右侧腋静脉及肱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查体:右上肢明显肿胀,累及右肩,皮肤发绀,张力稍高,按压无凹陷,无压痛,皮温较左侧稍低。右上肢周径:肘上5cm处约33cm,肘下5cm约31cm;左上肢周径:肘上5cm约26cm,肘下5cm约25cm。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2812ng/ml,白细胞13.39×109/L。MRI:右腋静脉近端至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图1A),静脉造影:右腋静脉近端至锁骨下静脉闭塞,周围大量侧支循  相似文献   

12.
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明宇  白玉  杨萌 《中国骨伤》2009,22(8):635-636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当远折端与近折端骨茬相对,形成“背靠背”畸形,单纯牵引手法复位常常导致失败,给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错位。一些医院直接采用手术治疗。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4):243-245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4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外侧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16.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4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4例,砸伤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8例,颅脑、胸腹损伤6例。其中胫骨近端损伤7例,胫骨干损伤17例,胫骨远端损伤10例,合并腓骨骨折2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地区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军  李秋明  邓江涛  郝明 《中国骨伤》2009,22(11):811-812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骨折后髓内血运受到破坏,局部软组织血运较差,胫前软组织坏死率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的发生。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开展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福庆  王维  于菲菲 《中国骨伤》2008,21(7):527-528
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若只注意骨折忽视下胫腓分离,则可造成严重的踝关节间隙增宽,走路不稳,日久至创伤性关节炎。胫腓下关节分离在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自1999年至2006年,我们运用闭合整复单针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观察认为该法操作简单,能很好地固定下胫腓关节。患者能早期活动及行走,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为总结经验,现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强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6):707-707
2005年7月~2008年10月,我科对7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65岁:根据Riseborough分型:Ⅲ型2例,Ⅳ型5例(图1A)。1例术前有尺神经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胫骨上段疲劳骨折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富军  杨东奎 《中国骨伤》2009,22(11):807-808
胫骨上段是疲劳骨折好发部位。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骨折线不明显,骨痂和骨膜增生又相当显著,颇易和炎症与肿瘤相混淆,所以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现收集我院在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收治的胫骨上段疲劳骨折1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