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HO-1),于供肝切取前48 h经阴茎背静脉将Ad5-HO-1注入供者体内,供肝置于4℃HTK液保存2 h,然后移植.对照组接受正常肝移植;轻度对照组接受轻度脂肪肝移植;轻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轻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对照组接受重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重度脂肪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移植肝组织中HO-1的活性以及HO-1、Bcl-2、锌指蛋白A2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重度对照组相比较,重度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5).轻度实验组和重度实验组的HO-1活性分别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重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HO-1、Bcl-2及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对照组(P<0.05),而Caspase-3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重度实验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66.7%(4/6)、50%(3/6)和50%(3/6),而重度对照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33.3%(2/6)、16.7%(1/6)和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血HO-1基因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移植对其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获取健康Wistar大鼠骨髓,体外提取、培养BMSC,收获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并鉴定其表型.在健康Wistar大鼠肠黏膜下注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并用底物荧光素法示踪细胞.另外制作Wistar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BMSC悬液1 m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0、2、6、24、72和120h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小肠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D-乳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ZO-1).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BMSC.经肠黏膜移植后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定植在肠道.实验组大鼠小肠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小肠黏膜屏障更完好.术后6h实验组DAO为(11.36±1.89) IU/ml,对照组为(14.27±2.09) IU/ml(P<0.05);24 h时实验组DAO为(5.04±1.04)IU/ml,对照组为(7.35±1.46) IU/ml(P<0.05).术后6 h实验组D-乳酸为(1.57±0.25) mmol/L,对照组为(1.93±0.19)mmol/L(P<0.05);术后24 h实验组D-乳酸为(1.09±0.13)mmol/L,对照组为(1.41±0.07) mmol/L(P<0.01).术后6h实验组TNF-α为(266.09±8.84)ng/L,对照组为(286.81±11.54) ng/L (P<0.01);术后24 h实验组TNF-α为(190.39±4.24) ng/L,对照组为(218.49±15.51 )ng/L(P<0.01).实验组ZO-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肠黏膜下移植BMSC可以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连接片段-1(CS1)肽段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Wistar大鼠作为供、受鼠,制作肝移植模型.CS1组供鼠分别于术前3d、取肝时和移植前注射CS1肽段,供肝获取后于UW液中保存18h,肝移植术后3d每天注射CS1肽段;对照组用随机肽段替代CS1,其他操作同CS1组.术后6、24、72 h检测受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肝脏中的炎症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24 h,对照组坏死肝组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7±5.4)%,而CS1组为(12.6±3.6)%(P<0.05).对照组血清转氨酶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CS1组移植肝中枯否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冷缺血18h的供肝中,肝窦内皮细胞均失去正常形态,仅少数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阳性.术后72 h,CS1组肝窦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形态,SE-1表达恢复,而对照组肝窦内皮细胞恢复欠佳.术后6和24 h时,CS1组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时,对照组VEGF mRNA的表达高于CS1组(P<0.05);两组IL-1β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CS1肽段处理供、受鼠可以减少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保护肝窦内皮细胞,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Wu YD  Wang GX  Wei JX  Wen XG  Liu BQ  Wu CL  Han R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215-1218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转移对大鼠自体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HO-1腺病毒表达载体,经肾动脉灌注转染26只大鼠(实验组)移植肾,4℃保存24h后行自体移植,移植后5d切除对侧肾脏;以25只大鼠为对照。于移植后3h、3d,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H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HO-1蛋白的含量(以吸光度值表示)。结果移植后3h及3d,实验组移植肾HO-1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为0·65±0·11及0·86±0·17,而对照组分别为0·09±0·01及0·15±0·0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11·73,P均<0·05);实验组移植肾HO-1蛋白含量分别为(297±61)及(468±51)ng/g,而对照组分别为(98±30)及(155±31)ng/g,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7,14·83,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肾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0·05),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t=8·41,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可成功介导HO-1基因对大鼠肾脏的转移,对自体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在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损伤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将已转染HO-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和空载体分别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供体大鼠腹腔(各8只).36 h后取供肝,冷保存4 h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6 h后检测血清ALT、AST、TNF-α、肝组织HO-1蛋白的表达以及阳性巨噬细胞计数.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实验组血清ALT和AST分别为(439±81)U/L和(1110±73)U/L,对照组分别为(1005±120)U/L和(1583±1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0,7.050,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分别为(15±13)μg/L和(52±11)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肝组织HO-1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28±0.07和0.04±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4)实验组中HO-1阳性细胞大量表达于血管区,其阳性巨噬细胞的计数为2±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2(t=0.007,P<0.05).结论 HO-1在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通过抑制肝巨噬细胞的激活,降低TNF-α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神经型(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中作用.方法 行大鼠原位小肠移植.实验分为2组.1组:同系移植组(Lewis→Lewis,12例);2组:同种移植组(DA→Lewis,12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再灌注30 min、术后1、3、5、7d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开腹行麦芽糖吸收实验;切取移植肠管,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肠nNOS和iNOS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移植肠n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A组生存时间>30 d.B组生存时间为(6.83±0.75)d.再灌注后A组nNOS染色与mRNA表达明显减弱,此后nNOS染色和mRNA表达分别于术后3、7d恢复正常.再灌注后A组iNOS染色与mRNA表达增强,此后逐渐减弱.与A组比较,术后3~7 d,B组nNOS染色减弱,iNOS染色增强,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糖吸收值显著降低(P<0.01);术后5、7d,B组nNOS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01),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在AR过程中,nNOS可能调节了iNOS的表达;nNOS的活性和表达与移植肠管的结构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iNOS的激活是加重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在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配对方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胶原)及实验组(生肌玉红胶原)3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基础上于大鼠右后肢缺血组织中植入不同的胶原制剂,分别于模型制作术后3,7、14及28 d取埋植的胶原制剂标本及标本周围约0.5 cm范围的缺血肌肉组织。通过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术后各时点的血流灌注情况,采用光度计法测定胶原制剂(生肌玉红胶原)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标本周围肉芽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血肌肉组织中各时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大鼠患肢呈现明显的缺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低于术前(P〈0.01);在术后3 d却呈明显的充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升高,且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14 d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术后28 d又开始回升,该3个时点实验组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及14 d实验组大鼠肢体的血流灌注值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实验组胶原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微血管计数于术后7及14 d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时点HIF-1α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通过诱导HIF-1αmRNA及VEGF mRNA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促进微血管新生,从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基因工程干细胞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缺血-再灌注状况,使移植肝脏更好地耐受缺血-再灌注,以减少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期。方法利用已建立的Wistar大鼠冷缺血原位肝移植(OLT)模型,术中经受体大鼠门静脉输入IL-13基因修饰的或未修饰的肝卵圆细胞(HOC)即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分别于术后1、3、7及14d检测受体大鼠肝脏功能变化、组织学变化、胆管上皮细胞(BEC)的增殖情况、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肝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并观察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情况。结果转入IL-13基因的HOC对冷保存损伤的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术后7d,肝移植组和未转染组的α-SMA表达较转染组明显(P0.05);术后3d,未转染组和转染组的BEC增殖指数明显低于肝移植组(P0.05)。转染组术后各时相点的HO-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相点的其他各组的水平(P0.05);移植术中经门静脉输入HOC对缺血性胆管损伤所诱导的BE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肝移植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转染组(P0.05)。结论IL-13的持续表达能促进术后移植肝内HO-1 mRNA的表达,这有利于对供肝的保护,有利于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促进HO-1 mRNA的表达是IL-13对BEC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的肺热缺血时间及肺灌注方法对猪自体肺叶移植术后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本地健康杂种猪36头,随机分为6组,各组均经不同时间热缺血及灌注液灌注后行自体肺叶移植,并于移植前,移植后0.5、1、2、4 h检测移植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移植后4 h肺静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浓度及移植肺组织中MMP-9含量.结果 移植前,移植后0.5 h各组的肺组织中的MDA及MPO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EC液缺血120min及常温肝素对照组比较,常温肝素120min术后2 h的MPO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肺组织中的MPO及MDA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4 h血浆TNF-α、MMP-9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MMP-9阳性评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缺血及肺灌注可以导致自体肺移植术后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的升高,术后2 h低温EC液灌注移植肺叶通过降低MDA及MPO的含量,抑制血浆TNF-α、MMP-9及肺组织MMP-9浓度的升高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调节药物FTY720对小肠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Wistar-Furth(WF)大鼠作为供体,WF和ACI大鼠的子代(F1)作为受体,同种异基因异位全小肠移植的技术方法建立GVHD的动物模型.移植受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从移植手术当日开始予以FTY720治疗,持续14 d;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段口服蒸馏水.术后第15天,提取受体靶器官肝脏、小肠及移植物小肠的淋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术后均死亡于GVHD,平均生存时间(16.0±1.7)d,实验组大鼠均长期成活超过100 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肝脏和移植物小肠黏膜的淋巴细胞凋亡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移植物小肠黏膜内凋亡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P<0.05);而肝脏凋亡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减少和抑制GVHD对靶器官的损害,改善移植大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沉默的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诱导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免疫耐受.方法 供体乃44大鼠,受体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6).A组(半成熟DC组)移植前7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半成熟MyD88沉默DC(2×106细胞数),B组(未成熟DC组)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未成熟DC(2×106细胞数)和C组(阴性对照组)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3组均于注射7 d后行大鼠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术,观察统计各组受体存活情况,检测受体血清中的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等的变化.结果 半成熟MyD88沉默DC组[(13.7±1.2)d,n=6]较未成熟DC组[(8.0±1.0)d,n=6,P<0.05]和阴性对照组[(6.0±0.8)d,n=6,P<0.05)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同时受体血清中IL-2和IFN-γ等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改变亦较轻微.结论 MyD88沉默的半成熟DC具有独特的表形和功能,能够诱导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延长受体术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对来自同一抗原特异性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的皮肤移植给Balb/c小鼠,使其致敏,3个月后,取受者的脾脏,应用小鼠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纯化试剂盒纯化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同时取未进行皮肤移植的Balb/c小鼠,同法获取非致敏CD4+T淋巴细胞.以C57BL/6小鼠为供者,正常Balb/c小鼠为受者,行腹腔心脏移植,移植前3周,实验组受者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非致敏对照组受者经阴茎背静脉注射非致敏CD4+T淋巴细胞;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T淋巴细胞.各组均于移植前1 d、移植当天及移植后1 d给予环孢素A.术后记录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取移植心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非致敏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8.5±1.5)d、(25.7±5.5)d和(21.2±9.2)d,实验组明显短于另两组(P<0.05).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分级,实验组为3.43±0.68,非致敏对照组为1.29±0.46,空白对照组为1.31±0.49,实验组病理学分级明显高于非致敏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当记忆性CIN+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同一抗原特异性的移植心脏时,可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且对常规剂量的环孢素A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激活性Akt1基因(Adv-CA-Akt1)转染大鼠胰岛对异种移植胰岛功能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BALB/C糖尿病小鼠为受体,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胰岛,体外培养,Adv-CA-Akt1转染后异种胰岛移植.受体小鼠分3组,实验组:Adv-CA-Akt1转染的大鼠胰岛体外培养24 h,小鼠肾被膜下移植,并口服环孢素A(CsA)30 mg·kg-1·d-1;CsA组:未转染胰岛移植,同剂量环孢素口服;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每只接受300胰岛当量(IEQs)移植.检测术后血糖,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组织病理学.结果 实验组和CsA组术后2 d血糖即降至正常,胰岛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21.0±3.65)d和(9.0±2.54)d,而对照组血糖短暂下降后再次升高,胰岛功能存活时间(4.2±2.6)d.实验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1.0±5.67)d比CsA组(17.0±3.35)d和对照组(10.0±1.52)d明显延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肾被膜下见较多有功能胰岛细胞团,而CsA组和对照组胰岛素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Adv-CA-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胰岛功能,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LA4Ig基因在移植小肠局部转染表达及表达产物对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大鼠小肠移植前,经肠系膜上动脉给供肠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cDNA重组质粒,术后应用组织免疫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小肠中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设立无CTLA4Ig基因转染的对照组。结果对照组(n=8)的移植小肠在术后7~14d全部坏死;实验组(n=18)7只受鼠的移植小肠于术后56~90d坏死,11只受鼠的移植小肠于术后90d时仍存活良好。对照组移植物组织切片见单核细胞广泛浸润,肠壁肌层及黏膜出血坏死,绒毛及隐窝结构消失;实验组存活超过90d者组织切片仅见少量单核细胞浸润,黏膜轻度增厚,但无明显的肠绒毛缩短及隐窝细胞减少等改变。组织免疫学及RTPCR结果显示,在移植后28d内移植小肠中有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但第56d及90d则检测不到其表达。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体外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cDNA重组质粒可有效转染移植小肠,CTLA4Ig基因在移植小肠局部转染对术后的排斥反应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同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和扩增供者(3~4周龄的SD大鼠)的BMSC,将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糖尿病组(44只,制作糖尿病模型);糖尿病组大鼠又分为不移植对照组(12只)和移植组(32只).将分离纯化的同种大鼠BMSC经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植入体内,每只大鼠移植BMSC约3×10~6个.移植后动态观察各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移植后28 d制备胰腺组织切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的BMSC对内源性胰岛细胞再生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糖在4.0 mmol/L左右波动;不移植对照组血糖显著升高,维持在23~27 mmol/L;移植组血糖明显降低,术后72 h平均血糖值为(11.7±2.4)mmol/L,并维持稳定至35 d[血糖值(15.4±6.3)mmol/L].移植组血清胰岛素水平较不移植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12 d时分别为(0.90±0.14)μg/ml和(0.35±0.06)μg/ml(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2±0.1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切片内胰岛素阳性细胞聚集,但增殖的细胞极少,约为(11±6)个/mm~2,内源性增生的胰岛素阳性细胞约(7±4)个/mm~2.不移植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素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少,但存在明显的增生.增殖细胞约(25±4)个/mm~2.其中内源性增生的胰岛素阳性细胞约(13±5)个/mm~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胰岛体积较不移植对照组增大,增殖细胞和内源性增生的胰岛素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分别为(45±9)个/mm~2和(23±11)个/mm~2,与正常对照组、不移植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经同种BMSC移植后,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胰岛细胞新生发挥治疗作用,这可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转染血红索氧合酶-1(HO-1)基因研究其在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损伤(IRI)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将转染HO-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和空载体分别注入供体大鼠腹腔(n=8),36 h后取肝冷保存4 h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6 h检测肝功能、肝细胞凋亡率和肝组织HO-1、bcl-2、hel-x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实验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0.28)%比(8.30±1.08)%,P<0.01].(2)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HO-1、bel-2和bcl-xl,灰度比值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O-1:0.275±0.065比0.035±0.03;bcl-2:0.275±0.025比0.06±0.07;bcl-xl:(0.099±0.041比0.064±0.064,P<0.01),而Caspase-3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08±0.04比0.21±0.09,P<0.01).结论 HO-1在供肝IRI中通过上调bel-2、bel-xl和下调Caspase-3对供肝有显著的抗凋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脾细胞输注移植促进微嵌合体形成与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制备供体大鼠的脾细胞悬液,于移植前四周将脾细胞悬液经舌静脉注入受体大鼠体内,行同种异体节段性小肠移植,PCR技术检测雌性受体外周血及皮肤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证实微嵌合体形成,通过移植肠段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急性排斥反应与微嵌合体形成的关系。结果大鼠接受小肠移植后的存活时间显示,对照组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为7.1±1.2d,显著少于实验组的18.4±3.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先经脾细胞输注的实验组小肠移植受体的微嵌合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嵌合体阳性的受体急性排斥反应较嵌合体阴性者轻。结论脾细胞输注移植可促进小肠移植嵌合体形成,微嵌合体形成可诱导大鼠小肠移植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