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同时腹膜腔内注射硝普钠方法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各10只),另以条件匹配的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于造模结束大鼠苏醒后30min以及处死前测定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结果 大鼠处死前,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管性痴呆组比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大鼠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潜伏时间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海马组织AChE活性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增强血管性痴呆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其的影响. 方法 检测6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6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50例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45 d后再次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的治疗作用. 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健康老年人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健康老年人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明显异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灯银脑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入选8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1例,2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g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银脑通胶囊0.52g,3次/d,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减少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灯银脑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皮层反应性氮中介物含量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VD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后两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于手术后即刻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6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4周.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的变化. 结果 VD组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搜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较V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搜索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与VD组相比,大脑皮层NO和iNOS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降低VD大鼠皮层NO、iNOS含量,对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佐匹克隆联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方法 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30例)、佐匹克隆组(31例)和联合治疗组(3l例),并给予相应处理,疗程共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图检查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2周后3组PSQI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特别是治疗4周后3组PSQ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PSQI明显优于佐匹克隆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3组患者中有NREM睡眠期S3期、S4期的例数明显上升,尤其是在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中有NREM睡眠期S3期、S4期的例数更进一步上升,其中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最好,大部分患者基本能恢复睡眠连续性.治疗4周后3组治疗措施均能使患者的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REM睡眠期、NREM睡眠期S3期、S4期(慢波睡眠期)所占比例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REM睡眠期S1期、S2期(浅睡眠期)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总睡眠时间、REM睡眠期、NREM睡眠期S3期、S4期较佐匹克隆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明显升高,NREM睡眠期S1期、S2期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另外,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单独使用同样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只是起效较慢. 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佐匹克隆联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虫类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虫类中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28 d )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虫类中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依达拉奉组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50mL,2次/d,连用14d;联合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空腹口服,2粒(0.2g)/次,3次/d,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50mL,2次/d,均连续用14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5天进行MRI检查评估患者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第15天时,联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致残率,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0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必普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对照组42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2组均为1次/d,疗程14d.2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并发症、CT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43%,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较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S%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次/d;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65.6%;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嵩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07—2016?10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6)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n=36)应用常规综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90.1±1.4)分,高于对照组的(76.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4-12—2016-12收治的79例冠心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以利尿、吸氧、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米沙坦+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ESS)及血清Hcy、Cys-C水平,并统计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7.69%(3/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冠心病并发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并开展早期神经康复及对症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林。观察2组NIHSS、BI评分等各项疗效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65.0%;实验组分别为60.0%、87.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颅底椎基底血流速度、NIHSS、BI评分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急性期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71例,随机分为EECP治疗组87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上36 h的EECP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入院第1天、EECP治疗后、第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6次EECP治疗后及第3个月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4.1%vs.31.5%;第3个月:55.6%vs.40.5%),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病第3个月,治疗组mRS的评分下降更明显(45.5%vs.30.5%),预后良好者的比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EEC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影响脑梗死的形成与颈动脉斑块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形成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头颅MRI明确有无新发脑梗死存在.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所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将其分成有或无斑块形成组,并记录其性别、年龄、生化指标及有或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存在.二分类法比较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的阳性率,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度. 结果 脑梗死组较无脑梗死组有更高的斑块阳性率(84%、52%),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有更高的脑梗死发生率(66%、28%); 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校正前后OR值、95%CI分别为5.019、2.694~9.354和4.459、2.061~9.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有更高的糖尿病阳性率(38%、13%),糖尿病组较无糖尿病组有更高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87%、62%); 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校正前后OR值、95%CI分别为4.010、1.854~8.672和4.272、1.565~11.6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较无脑梗死组有更高的糖尿病阳性率(38%、21%),糖尿病组较无糖尿病组有更高的脑梗死发生率(68%、48%); Logistic回归分析的OR值、95%CI为2.256、1.242~4.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引入一般危险因素对其校正后OR值、95%CI为2.105、1.066~4.157,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在此基础上再引入颈动脉斑块进行校正后,其OR值、95%CI为1.696、0.833~3.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通过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作用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3-2016-04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用尤瑞克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观察组,NO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首日应用东菱克栓酶10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以后隔日用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连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9±6.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7±6.54)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 东菱克栓酶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BCI2评分对中国人群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的中期脑梗死事件及死亡的预测能力,以便利用其识别高危TIA患者。 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开始收治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79例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就诊的TIA患者行ABCD2评分,追踪记录其TIA发作后18月内是否发生脑梗死事件,并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以病程第18月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统计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情况,并根据是否临床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史等各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 结果179例TIA患者中无脑梗死组127例,脑梗死组52例。脑梗死组就诊时血压≥140/90 mm Hg(86.5%)、肢体无力(42.3%)、症状持续时间≥60 min(55.8%)、症状持续时间10~59 min(40.4%)和患糖尿病(80.8%)比例较无脑梗死组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ABCD2评分比无脑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来预测患者患脑梗死情况,其曲线下面积为0.874,P=0.000,95%可信区间为0.817~0.931,Cutoff值为4.5分。179例TIA患者中生存组144例,死亡组35例。死亡组ABCI2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来预测患者死亡情况,其曲线下面积为0.492,P=0.889,95%可信区间为0.389~0.596。 结论ABCD2评分系统在判断TIA后中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一定预测价值,对TIA后中期死亡危险度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联合骨瓣减压控制术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该类患者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4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瓣减压控制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d、5d、7d检测患者颅内压(ICP),于术后6个月时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脑水肿、脑梗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d、5d、7d IC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5d、7d时试验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率明显降低,脑水肿程度也明显减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梗死体积也明显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预后不良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9.78%(55/92)、33.70%(31/92)、6.52%(6/92),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9.13%(36/92)、50.00%(46/92)、10.87%(10/92),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联合骨瓣减压控制术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ICP,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仅采用骨瓣减压控制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