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早期在X线片上表现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组织学研究发现骨水泥与骨组织界面之间或假体与骨组织之间始终存在纤维组织样假膜,假膜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近年研究提示人工关节磨损颗粒激活巨噬细胞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起始因素,但成纤维细胞在促进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从人工关节周围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促破骨细胞分化作用、成纤维细胞活化过程、细胞内信号传导等方面,就成纤维细胞在骨溶解发生中的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假体周围骨丢失是行人工假体(髋、膝)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已向临床需要密切随访和新的假体设计提出新的课题,假体周围骨丢失不仅影响骨的强度、增加骨折的危险,减少假体寿命.且降低了的骨支撑给以后假体翻修带来棘手的问题.这种区域性假体周围骨丢失早期在X线上不能及时反应出来.自从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的出现,它能早期、定量、敏感的测出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下面就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特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24髋)THA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行骨溶解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更换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14例(14髋)髋臼杯稳定保留金属臼杯;2例(2髋)髋臼杯稳定卡环损坏,被迫取出稳定臼杯,行非骨水泥型髋臼杯翻修术;8例(8髋)髋臼杯松动行髋臼翻修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通过X线片观察假体是否松动和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23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平均随访16个月(10~4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58±23)分(17~8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2±12)分(8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感染、脱位、静脉血栓形成等.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无松动和异位骨化,可见移植骨-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结论 保留髋臼杯积极进行骨溶解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更换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可阻断骨溶解的进展;髋臼翻修,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短期随访示移植骨愈合、髋臼杯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1岁,2002年因右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右髋疼痛不适,未予治疗.半年前疼痛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于2021年3月27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术前 X线片显示(见图1A):右髋关节置换术后改变,假体周围及髋臼骨质吸收,聚乙烯垫外侧偏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非骨水泥近端固定(anatomique benoist giraud,ABG)股骨干骺端与远端固定(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股骨干假体周围骨丢失特点,评价中期X线片表现。方法对1992年1月~1996年12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ABG176髋分别为:股骨头坏死103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57髋,其他原因16髋,共计125例;AML220髋分别为:股骨头坏死147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65髋,其他原因8髋,共计173例。术后随访5~12年,平均8年的髋关节X线片正位,对比术后即刻和随访时X线片显示的骨质变化,按照Gruen分区记录发生骨丢失;测量骨丢失的范围占假体周围骨长度的比例。比较两种假体周围骨丢失的特点。结果术中造成股骨干裂纹骨折ABG2髋,AML5髋;干骺端裂纹骨折ABG3髋,AML1髋。术后外伤骨折ABG6髋,AML3髋,2髋ABG行翻修术,余行复位内固定术。ABG随访期间9髋翻修,其中无菌松动7髋,骨折2髋;AML随访期间无菌性松动3髋,未翻修;ABG和AML发生骨丢失的部位相似,近端1和7区最先和最多出现骨丢失,随时间加重并由近端向远端发展。AML在2、5、6、7区发生骨丢失者多于ABG;AML假体周围骨丢失的范围大于ABG。结论骨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应力遮挡,AML远端固定,在假体近侧发生应力遮挡性骨丢失;解剖形近端固定的ABG股骨柄减少了应力遮挡作用和骨丢失。值得注意的是AML在10年后骨丢失发展缓慢,提示假体周围骨丢失不会无限制发展,保证了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在术后12年内ABG假体周围骨丢失少于AML。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中采用BiCONTACT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柄已有15年历史,其长期的临床效果与假体本身及其周围骨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对BiCONTACT型假体柄周围骨反应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从移植物与骨介面、假体周围的骨改建两个方面来探讨骨质对假体的反应情况,前者通过放射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后者则采用放射学和骨密度(BMD)的测量来观察。移植物与骨介面的骨改建:对246张平均随访8年的X线片进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MATTHEW  B.  COLLIER  C.  ANDERSON  ENGH  JR.  JAMES  P.  MCAULEY  STUART  D.  GINN  GERARD  A.  ENGH  蔡迅梓 《骨科动态》2006,2(2):93-99
背景:从关节和胫骨假体聚乙烯衬垫后表面转移磨损碎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全膝人工关节假体设计随时问而发生变化,例如对胫骨盘近端表面的粗糙度和聚乙烯衬垫的灭菌方法。我们假设胫骨盘表面抛光和采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之外的其他方法对衬垫灭菌,可降低骨溶解的发生率。方法:从1987年至1998年,我们采用后十字韧带保留型的解剖型组配式全膝人工关节假体系列。对300名患者施行3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5至10年,对这些患者的膝关节摄正、侧位X线片。由两位关节置换专家对X线片上的骨溶解状况进行单独评定(骨溶解的界定标准为假体周围存在边缘清晰的非线性松质骨丢失区)。结果:在粗糙表面的胫骨盘的242例膝关节中,使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的衬垫固定,有34%(82例)骨溶解阳性。用惰性气体中γ射线照射或没有照射的衬垫与抛光表面连接的98例膝关节中,有9%(9例)骨溶解阳性。骨溶解与六项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为:一项与患者(男性)相关、一项与胫骨盘(近端表面抛光)相关、三项与聚乙烯衬垫(加工的原材料、灭菌方法及存放时间)相关及一项与手术技术(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间的过伸)相关。结论:在这类假体设计中,胫骨盘近端表面采用抛光及衬垫采用更为先进的灭菌方法(不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能显著减少骨溶解的发生率,但不能避免骨溶解。  相似文献   

8.
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但从长远来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和假体松动仍是目前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骨密度仪出现之前,采用拍摄平片来判定假体周围骨质疏松情况的缺点是不能早期发现骨量丢失,通常在骨量丢失20%~30%时X线平片才有变化,另外平片不能对假体骨量丢失行定量分析,限制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舟状骨骨折的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舟状骨骨折的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的X线表现。方法8例经舟状骨骨折的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均急诊在臂丛麻醉和透视下给予手法复位。结果8例全部1次性复位成功。随访6个月~3年,无一例发生骨坏死,腕部功能无丧失。结论熟悉腕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了解各型腕部损伤的X线特点,是正确及时诊断、治疗该型损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限制了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近年研究表明,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引起关节假体松动的最主要原因.骨水泥型假体、非骨水泥型假体都可发生类似现象.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了骨溶解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就髋关节假体周围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微环境与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Ⅲ组,每组6只,术后对照组每日空腹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Ⅰ、Ⅱ、Ⅲ组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灌胃,剂量分别为0.01、0.1、1mg/(kg·d),持续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对假体的支撑作用较差;实验Ⅱ、Ⅲ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较薄,新生骨与假体间可见有直接接触,对假体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的形态计量学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与实验Ⅰ组、实验Ⅱ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分别与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时,最适合剂量为0.1mg/(kg·d).  相似文献   

12.
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定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不同情况下股骨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变化情况,了解骨丢失与股骨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分为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非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股骨假体松动组共3个组,采用LUNAR DPXL-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仅(Lunar Corp Wisconsin,USA)及Orthopaedies软件,分析时用Gruen’s 7区法。结果 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骨丢失为15.1%~29.3%,非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组骨丢失为13.2%~27.9%,股骨假体松动组骨丢失为25.4%~43.4%,3组均是股骨近端骨丢失明显.骨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8年以内。结论 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和非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周周骨密度降低一样,假体松动者假体周围骨丢失明显增加。股骨近端2个以上区域骨丢失大于35%或术后8年以后突然出现明显的骨丢失,考虑有股骨假体松动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菌性松动全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中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分布的变化,探讨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之间的关系。方法2001年4月~2006年8月临床上选取16例高分子聚乙烯-金属配伍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初装年龄45~67岁,翻修年龄55~78岁,使用时间7~13年。根据术前X线片和术中所见,分为松动/非骨溶解组和松动/骨溶解组,每组各8例,取出假体周围各区的假体-骨间界膜组织。另取6例初装人工全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4~68岁,病程9~15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界膜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分析并比较Caspase-3和细胞凋亡的阳性表达和分布,与磨损颗粒的局部聚积和骨溶解程度的关系。结果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局部聚积区的Caspase-3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金属磨损颗粒;重度磨损细胞凋亡指数高于轻度磨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动/骨溶解组Caspase-3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松动/非骨溶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假体周围界膜组织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规律性,并与磨损微粒的局部聚积和骨溶解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磨损颗粒造成界面骨重建受阻而溶骨大量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细胞凋亡参与了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病理过程,且与Caspase-3信号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从60年代,Charnley发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到现在。关节置换术非常成功的使全世界数百万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得到延缓。随着假体设计在对抗感染、抗疲劳及与骨骼固定方面的显著改进,磨损及其后遗症已成为影响关节置换寿命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注意由微粒碎片启动并导致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生理过程。临床上,假体周围骨溶解可导致假体组件无菌性松动,大量骨丢失会使翻修手术更加复杂及假体周围病理性骨折。本文就磨损微粒在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假体周围磨损微过的…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大转子是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常发部位,与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选择、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设计、固定方式、患者活动量及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部位受到的扰动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伴有股骨侧假体松动的股骨大转子骨溶解病例的治疗方案无太多争议,但对无临床症状患者及单纯髋臼侧假体失败而股骨侧假体固定良好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股骨侧骨溶解病变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病变进展速度、病灶包容性、股骨侧假体远期随访记录等多方面因素。对股骨大转子骨溶解继发大转子骨折患者,更倾向于适时手术治疗,并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假体周围骨溶解性骨缺损的转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模拟假体周围骨溶解环境,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成年雄性Beagle犬6条,于股骨外髁造成假体周围3mm骨缺损区.1条动物的左侧缺损区植入1ml平均直径1μm的钛合金颗粒混悬液,右侧植入1ml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造模结果;其他5条动物双侧植入1ml钛合金颗粒混悬液,于术后2个月取出假体,植入转BMP-2基因冻干骨或单纯冻干骨,二次术后3个月取材,行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植骨愈合替代及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 颗粒造模术后2个月可见典型的骨溶解界膜组织形成.翻修术后3个月,冻干骨组见较多植骨残余,假体-骨界面基本为软组织界膜,假体骨接触率(BIC)为(1.38±1.22)%;基因治疗组见少量植骨残余,假体-骨界面有点状骨接触,BIC为(12.96±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BMP-2基因治疗可提高假体周围骨溶解性骨缺损的界面骨整合.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ZK  Pei FX  Tu CQ  Yang J  Shen B  Liu L  Fatou C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4):1473-1476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髋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用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股骨骨折。根据Harris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检测、X线摄片以及核素骨显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术后3、6、12、24个月Harris评分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1、32、40、40分。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一部分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连接,同位素骨显像骨板移植区放射性分布比对侧浓集。术后12个月,85%移植骨板与宿主骨融为一体,宿主股骨皮质厚度增加3~5mm,平均4.3mm,骨板放射性浓集进一步加深,15%移植骨板出现吸收现象。术后24个月,80%移植骨板重新塑形后恢复宿主股骨皮质骨密度,10%骨板表面吸收停止,股骨假体无松动。结论 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无菌、抗原性弱、生物相容性好,移植骨板能够维持骨折和假体稳定性,增加股骨局部骨量储备,避免再次手术取出金属内置物,是用来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磨损颗粒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营军  吴连国 《中国骨伤》2016,29(10):968-97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磨损颗粒的产生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认为磨损颗粒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与植入假体的材料以及其产生的磨损颗粒通过各种作用对相关细胞如巨噬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的刺激有关,诱导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和开放细胞信号和通路,产生长期慢性的炎症,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磨损颗粒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以及磨损颗粒在假体周围骨溶解进展过程中的机制,并且由此探讨如何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以及阻断其在骨溶解进程的作用,以此来达到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股骨侧骨溶解的发生以应力遮挡和假体早期微动等机械力学因素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在假体周围各区的表达和分布变化,各区iNOS和ONOO^-表达与骨溶解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选取6例镁硅玉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手术中按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股骨分区法,取出松动假体周围各区的假体-骨间界膜,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和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同时以术前X线片,区分假体周围非骨溶解区和骨溶解区。分析并比较iNOS和NT在各个分区中的阳性表达,与骨溶解程度的关系。[结果]髋臼侧Ⅲ区的iNOS阳性细胞率高于Ⅰ、Ⅱ区,股骨侧1、2、6、7区染色阳性细胞率高于3、4、5区(P〈0.05);髋臼侧Ⅲ区的NT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Ⅰ、Ⅱ区,股骨侧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7区,2区,6、4、3、5区(P〈0.05);骨溶解区界膜组的iNOS和NT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非溶骨区界膜组和OA滑膜组(P〈0.01)。[结论]假体周围iNOS和ONOO^-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并与骨溶解程度密切相关。iNOS和ONOO^-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磨损颗粒造成界面骨重建受阻和骨溶解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