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A、双侧VA的Vs、Vm及EDV、TAMX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林卿  李成 《吉林中医药》2012,32(6):585-586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日1剂,分2次服)治疗.对照组38例,予西比灵(5 mg/次,睡前服)配合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口服)治疗.15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71.05%.2组均能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有效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氟桂利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血黏度、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症状评分量表(SOV)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SOV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及灯盏细辛并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流速度(TCD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在BA、VA的Vd、Vm上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西比灵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eak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eak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显著地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5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5%,对照组为7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1)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根据呕吐、恶心、眩晕情况,胞二磷胆碱0.5~1.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滴;地芬尼多,25mg/次,3次/d,口服;尼莫地平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50例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半夏白术天麻汤(甘草、水蛭各6g,石菖蒲15g,泽泻30g,川芎15g,葛根30g,丹参20g,陈皮15g,茯苓20g,白术、法半夏、天麻各15g),浸泡1h,水煎200m L,1剂/d,早晚温服;耳穴压豆:用胶布将1粒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廓相应穴位:额、神门、枕、皮质下、肾上腺等,嘱咐患者用手进行按压刺激,疏通经络,1~2min/次,2~3次/d,2~3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平均血流速度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耳穴压豆联合西药,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朱圣兵 《新中医》2017,49(5):68-7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交感型颈椎病痰浊困阻型患者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牵引治疗,并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治疗3月为1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头晕、颈部疼痛、恶心、耳鸣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患者各自血流速度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良好,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双向调节椎动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次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次治疗,1次/d,14d为1疗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双侧推动脉、基底动脉的Vm值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及TCD指标异常,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片和西比灵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刘君  李洁芳 《中医药导报》2020,26(1):69-71,78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降压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及痰湿体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IMT、斑块面积均缩小,血压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双侧IMT、斑块面积、TC、LDL-C、脂蛋白α及痰湿体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风池、大椎、颈夹脊、阴陵泉、丰隆),每日1次,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8/40)。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参数值、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参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0. 35±0. 98)低于对照组(20. 52±1. 75)(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 00%(38/40)优于对照组的67. 50%(27/40)(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作用机制。方法:400例CSA患者随机分成A(药物治疗组)、B(小针刀治疗组)、C(推拿手法治疗组)、D(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4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有效率。结果:B、C、D 3组VA、BA的Vm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I接近正常。A组治疗总有效率66.0%,B组总有效率78.6%,C组总有效率80.2%,D组总有效率96.0%。结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Vm、PI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0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指数(AI)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平均血流速度(Vmean)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并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MT与Crouse积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尿、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出现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