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气虚痰阻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参芪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治疗;对照组33例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 0. 05);总体疗效上,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佳(P 0. 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改善显著(P 0. 05)。结论采用参芪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气虚痰阻型前庭性偏头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温针灸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活动度、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眩晕、舌红苔黄腻、腰膝酸痛、上肢麻木积分分别为(9.05±2.17)分、(8.87±1.53)分、(9.18±2.40)分、(8.21±2.02)分,观察组的眩晕、舌红苔黄腻、腰膝酸痛、上肢麻木积分分别为(4.88±1.26)分、(5.30±0.96)分、(4.25±1.01)分、(4.87±0.9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温针灸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颈椎活动情况,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在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方法:134例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7),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6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50/67)(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8/67)(P0.05);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11.9%(8/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8%(22/67)(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用于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效果。方法: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以上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TCD相关参数、凝血四项及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增高,观察组TCD相关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四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情绪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可显著降低风痰上扰证型眩晕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上蒙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服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可较快缓解症状,并显著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风池、大椎、颈夹脊、阴陵泉、丰隆),每日1次,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8/40)。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疗效、血压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 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且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因子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下降,且观察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显著升高高血压患者的血清NO水平、降低ET-1水平,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证属痰浊上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选患者均排除相关禁忌证,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头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对痰浊上蒙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临床症状、24小时动态血压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0例辨证为痰浊上蒙型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合尼群地平)40例和对照组(尼群地平)30例,治疗8周。监测降压效果、中医临床症状、24小时动态血压及血脂的改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56.67%,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改善收缩压(SBP)负荷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血脂水平亦有显著改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蒙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袁志军 《中医康复》2020,(1):60-61,66
目的:观察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门诊部收治的眩晕症患者98例,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甘草、牛膝、天麻、红花、生姜、大枣、云苓、丹参、菖蒲、山楂、白术、半夏、陈皮、当归、葛根、黄芪)治疗,通过收集所有患者病程记录和随访记录,记录各症状和总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88%,无效率6.12%,其中6例无效患者在推拿后治愈;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评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改善眩晕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并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MT与Crouse积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尿、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出现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现代解剖学原理结合中医学理论,针刺合并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结合现代解剖原理的针刺配合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现代解剖原理的针刺配合健脾和胃化痰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6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压、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用治此病症的方药较多,现从中选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苓桂术甘汤加以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苓桂术甘汤均可用治眩晕,但又有所区别。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脾失健运、风痰上扰之眩晕。苓桂术甘汤主治中阳不足、浊阴上犯之眩晕。二者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亦有所不同,临床应用应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眩晕2号方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眩晕2号方治疗,疗程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椎-基底动脉血流TCD参数BA-VS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分值较治疗第1天均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第10天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0天(P<0.01)。观察组治疗第10天TNF-α水平、NSE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第10天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NSE水平则升高(P<0.01)。观察组两指标同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10天BA-VS水平较治疗第1天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第10天BA-VS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在改善眩晕等主要证候积分上更有优势,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眩晕2号方能够降低患者TNF-α、NSE水平,增加患者的后循环血流,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半夏白术汤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半夏白术汤(半夏、白术、天麻各10g,茯苓15g,陈皮10g,甘草6g),水煎450mL,1剂/d,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易泰宁神阙贴),主穴:风池、合谷、太阳;配穴:丰隆、三阴交、足三里。1次/贴,4h/次。中药内服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眩晕分级量化标准评分、不良反应。随访3月了解复发情况。治疗1疗程,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半夏白术汤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