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PbANKA原虫PbGPI16在小鼠实验性脑疟(ECM)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bgpi16基因敲除的PbANKA原虫(△pbgpi16)和PbANKA原虫(WT)感染C57BL/6小鼠建立ECM模型。动态监测原虫血症和生存期;HE染色检测ECM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qPCR观察感染后小鼠脑组织中CXCL9、CXCL10和CXCR3及脾细胞中TNF-α、IFN-γ和IL-1β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1β表达水平。FACS检测感染后小鼠脾脏DCs细胞MHCⅡ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WT组相比,△pbgpi16感染C57BL/6小鼠脑微血管壁损伤减轻,CXCL9、CXCL10、CXCR3、TNF-α、IFN-γ和IL-1β转录水平,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1β表达水平和脾DCs表达MHCⅡ及TLR4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PbGPI16缺失通过减轻小鼠脑组织中趋化因子和脾脏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降低血清和脾细胞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降低DCs活化水平而抑制ECM发生。本研究旨在为疟疾感染后脑疟病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体外炎性环境下小鼠成肌细胞/分化肌管的免疫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其是否具备抗原呈递功能。方法用IFN-γ刺激小鼠成肌细胞(C_2C_(12))及马血清诱导分化后的肌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2k~b、MHC-II、TLR3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 IFN-γ刺激后,免疫荧光染色、q-PCR、Western blot均检测到成肌细胞/分化肌管表面MHC分子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到TLR3表达上调,q-PCR检测到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8、MCP-1及TGF-β表达上调。结论在炎性条件下,成肌细胞/分化肌管具备炎性细胞表征,具备抗原呈递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在缺氧诱导肝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以期阐明缺氧致肝癌免疫抑 制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缺氧C57BL/6 小鼠移植瘤模型,缺氧探针HypoxyprobeTM-1 标记缺氧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缺氧组织 HIF-1α表达,qPCR 检测缺氧组织肿瘤免疫因子表达;慢病毒构建稳定敲减HIF-1α的Hepa1鄄6 小鼠肝癌细胞株,并移植于 C57BL/6 小鼠,6 周后检测移植瘤瘤重,Western blot 检测移植瘤HIF鄄1琢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CD4+CD25+ Foxp3+调节性T 细胞表达,qPCR 检测缺氧组织肿瘤免疫因子表达。结果:C57BL/6 小鼠缺氧移植瘤模型构建成 功,缺氧组织HIF鄄1琢高表达,肿瘤抑制因子IFN-γ、IL-12b 和CXCL10 低表达,肿瘤促进因子IL-10、IL-1β和IL-17 高表达;敲减 HIF-1α明显抑制了移植瘤生长,降低了CD4+ CD25+ Foxp3+调节性T 细胞浸润,同时抑制了肿瘤促进因子IL-10、IL-1β和IL-17 表达,促进了肿瘤抑制因子IFN鄄酌、IL鄄12b 和CXCL10 表达。结论:缺氧可诱导肝癌组织HIF鄄1琢表达及免疫抑制,相反,沉默 HIF鄄1琢可抑制移植瘤生长并逆转肝癌免疫抑制,揭示了HIF-1α在缺氧致肝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可能为将来肝癌诊治提供 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体外炎性培养(IFN-γ刺激)成肌细胞/肌管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IFN-γ刺激小鼠C2C12成肌细胞/肌管,q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炎性小体(ASC、NLRP3、caspase-1)的形成及活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β的分泌。进一步利用L-NAME和SNP处理IFN-γ诱导的C2C12细胞/肌管,分析炎性小体的形成、活化及IL-1β的分泌。结果 IFN-γ刺激培养后,成肌细胞/肌管中NLRP3、ASC和mature-caspase-1表达水平上调(P0.01)。较之未刺激的细胞,IFN-γ诱导会显著上调成肌细胞/肌管培养基中的IL-1β浓度(P0.01)。SNP处理后6 h,分化肌管(IFN-γ刺激48 h)内炎性小体(ASC、NLRP3、caspase-1)mRNA和蛋白水平较单纯刺激细胞显著下调(P0.01),L-NAME则上调ASC、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P0.05)。与上述结果一致,SNP和L-NAME处理同时分别下调或上调培养基中IL-1β浓度(P0.05)。结论在炎性条件下,成肌细胞/肌管具备合成并活化NLRP3炎性小体的能力。NO对炎性小体的形成及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志丽  吴砂  卢晓  弓莉  富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4):300-302,307
目的:观察TLR2激活剂Pam3CK对IL-10转染小鼠髓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转染IL-10至小鼠髓样树突状细胞(mDC),TLR2配体Pam3CK刺激48小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MHCⅡ、CD80、CD86及FasL等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产生IL-6、TNF-α。结果:IL-10抑制mDC表达CD80、CD86、MHCⅡ类分子,降低其分泌IL-6、TNF-α,促进其表达FasL,而TLR2激动剂刺激增加了IL-10转染DC表达MHC-Ⅱ类分子及CD80、CD86,促进其产生IL-6及TNF-α,抑制了FasL表达。结论:TLR2激动剂可逆转IL-10诱发的DC免疫应答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应力加载是否干扰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自身抗原及TLR3的转录表达。 方法 对生长于BioFlex柔性基底膜表面的C2C12细胞施加不同频率的拉伸加载,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RT-PCR检测并比较分析应力加载前、后骨骼肌自身抗原(HRS、Mi-2、U1-70、DNA-PKcs)、TLR3的mRNAs表达差异。 结果 0.25 Hz、10%幅度、2 h/d的拉伸条件能加速C2C12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2 d和4 d拉伸组DPI较对照组提高(P<0.05),尤以2d拉伸组细胞增殖最为显著。拉伸2 d时,C2C12细胞内HRS、 Mi-2、U1-70、DNA-PKcs以及TLR3的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一培养时间的对照组(P<0.05)。 结论 机械应力刺激信号可能参与下调与骨骼肌组织炎症相关的免疫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表达IDO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改善大鼠腹腔异位移植心脏的存活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GV308 携带IDO 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过表达IDO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大鼠腹腔异位移植心脏模型,经尾静脉给予相应细胞处理:1.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心脏心功能变化。于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评估移植心脏局部荧光强度。2.再取各组受体大鼠的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CD86、CD80、MHCⅠ、CD274、CD45RA、CD45RA+CD45RB、Treg 细胞的表达情况。3.取各组移植心脏,采用HE 染色评估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虞利用液相芯片检测各组血清IL-1α、IL-4、IL-1β、IL-2、IL-10、IFN-γ、IL-18、TGFβ1、TGFβ2、TGFβ3 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淤给予相应细胞处理,可见过表达IDO-BMSCs 处理后2 d 移植心脏的EF、FS 较其余各组有提高。于采用小动物活体评估可见过表达IDO-BMSCs 组移植心脏局部荧光强度最强。盂给予干预措施后2 d 可见过表达IDO-BMSCs 组脾脏细胞CD40、CD86、CD80、MHCⅠ、CD45RA、CD45RA+CD45RB 表达降低,而CD274、Treg 细胞的表达增高。榆采用液相芯片检测各组提取血清可见在2 d 时,过表达IDO-BMSCs 组血清中IL-1α、IL-4、IL-1β、IL-2、IFN-γ、IL-18 是降低的;IL-10、TGFβ1、TGFβ2、TGFβ3 表达量是升高的。HE 染色证实过表达IDO-BMSCs 组炎性细胞浸润少于其他组。结论:过表达IDO 的BMSCs 可以通过有效调节免疫DC、T 细胞及细胞因子,从多个免疫层面改善移植心脏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对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方法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52、629位点的M1-RNA(分别为M1-452-GS、M1-629-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甩明显的M1-629-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psNAV-M1-629-GS,pA629)并稳定转染ECV304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pA629阳性ECV304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HLA-DR、-DP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89.21%及92.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降低(P〈0.05)。结论CⅡTA的M1-RNA(M1-629-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C2C12细胞诱导构建三维骨骼肌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修饰并铸型后的Sylgard 184凹槽与C2C12细胞复合培养、诱导分化,获取三维极性骨骼肌组织. 方法 Sylgard 184双组分以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并倒板,室温下静置固化并对其表面压槽铸型,Hank液冲洗凹槽,Matrigel和胶原的混合液均匀铺被凹槽底部,置生物安全柜待细胞基质自然干燥、紫外线照射消毒1h以上时接种C2C12细胞悬液,细胞增殖约80%汇合时改用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诱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肌管的分化状态, RT-PCR方法检测肌管内myogenin和desmin基因mRNAs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生肌转录因子myogenin和desmin蛋白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肌管形态和肌管间的连接. 结果 C2C12细胞在Sylgard 184弹性体铸型压槽中培养分化7d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肌管呈极性分化,且肌管之间融合紧密;21d后,扫描电镜检测可见肌管之间排列紧密且相互重叠,形成膜样结构,厚度可达0.15mm,具有三维性;RT-PCR、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极性分化肌管内具有myogenin和desmin的阳性表达. 结论 修饰并铸型的Sylgard 184凹槽具有一定的方向引导效应,能促进C2C12细胞分化形成多核肌管,且肌管呈极性重叠排列,形成三维极性骨骼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受CⅡTA-pIV启动子驱动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重组腺病毒对MHCⅡ类分子表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了N-端酸性氨基酸区缺失了118aa的CⅡTA突变体及其CⅡTA-pIV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pⅣ-CⅡTAm,将Ad-pIV-CⅡTAm或对照腺病毒Ad-GFP感染小鼠内皮细胞株SVEC细胞和转染巨噬细胞株J774细胞,并以IFN-γ刺激。用RT-PCR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CⅡTA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ⅡTA-pIV启动子调控下的CⅡTA突变体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pIV-CⅡTAm;该腺病毒介导的CⅡTA突变体mRNA在SVEC和J774细胞内的表达受到IFN-7的上调,同时抑制这些细胞上诱导型和组成型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Ad-pIV-CⅡTAm重组腺病毒是一种WN-γ调控型表达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受感染细胞上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irc_0032131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10 ng/ml的IL-1β诱导人软骨细胞C28/I2,模拟骨关节炎的炎症环境;细胞转染建立基因敲低和过表达细胞模型;qRT-PCR检测circ_0032131、miR-502-5p和TLR4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circ_0032131、miR-502-5p和TLR4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IL-1β诱导人软骨细胞中circ_0032131表达升高,miR-502-5p表达降低。IL-1β诱导人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增加和炎症,诱导细胞损伤,而敲低circ_0032131能够减轻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损伤。miR-502-5p是circ_0032131的靶向miRNA,敲低circ_0032131明显上调miR-502-5p的表达。功能补救实验表明,抑制miR-502-5p能够逆转circ_0032131敲低对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TLR4是miR-502-5p的下游靶基因,miR-502-5p能够负调控TLR4基因表达。过表达miR-502-5p能够减轻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损伤,而过表达TLR4则能逆转miR-502-5p过表达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circ_0032131在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中高表达,敲低circ_0032131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502-5p/TLR4表达,减轻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ANA-1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补体相关组分的mRNA动态变化。方法:〖HTSS〗分别以LPS(1 μg/ml)、IL-4(20 ng/ml)体外刺激小鼠ANA-1细胞,于刺激后3、8、12及24 h时间点收获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CCL2、Arg-1的表达,判断细胞极化情况,检测胞内C3、CfB、CRIg、C1q补体分子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细胞极化情况:刺激3 h后LPS组IL、1β、CCL2 的mRNA表达上调,12 h达高峰(2 -△△Ct 分别为297.0±31.0和19.9±3.3);在IL-4组中以Arg-1mRNA表达上调显著,于24 h达高峰(2 -△△Ct :27.3±9.1),提示LPS组细胞向M1方向极化,IL-4组向M2方向极化。细胞内补体mRNA的动态:两极化组的相应补体组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C1q、C3在M2极化组刺激8 h后显著上调,刺激12 h时达高峰(2 -△△Ct 分别为94.9±12.9和11.3±2.4);CfB因子在M1极化组中显著上调,以刺激12 h表达上调达高峰(2 -△△Ct 为61.4±6.2);CRIg在两组中均在24 h时表达上调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LPS/IL-4刺激3 h后,ANA-1细胞分别向M1、M2方向极化;不同补体组分mRNA的表达在两组中均上调但表达谱不同,其中C1q、C3和CRIg在M2极化组中上调更为显著,而CfB因子在M1极化组中显著上调;除CRIg外,C1q、C3及CfB因子均在刺激12 h时上调达高峰,上述结果提示补体组分的变化可能与极化的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檗碱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小檗碱+LPS组、小檗碱+育亨宾+LPS组、育亨宾+LPS组、小檗碱组、小檗碱+育亨宾组和育亨宾组。分别用蒸馏水、小檗碱(50 mg/kg)、小檗碱+育亨宾(50 mg/kg+2 mg/kg) 和育亨宾(2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 d,第3 d灌胃1 h后,腹腔注射LPS(20 mg/kg)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 h后,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的抑制分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SOCS3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M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可上调小鼠脾脏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包括CXCL10、TNF-α、IL-1α、IL-1β、IL-6、IFN-γ和IFN-β。小檗碱能显著下调下调髓样分化因子(MyD88)依赖信号通路下游TNF-α、IL-1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也能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基因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P<0.05)。育亨宾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 和IFN-β mRNA的表达(P<0.05),但对TNF-α、IL-6和CXCL10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与LPS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檗碱与育亨宾合剂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但不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TNF-α 和IL-6 mRNA的表达。LPS攻击后1 h,小檗碱和(或)育亨宾均不能增强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SOCS1、SOCS3和IRAK-M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和育亨宾均能抑制LPS诱导的MyD88依赖和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部分基因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与SOCS1、SOCS3和IRAK-M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维与平面培养C2C12细胞形态及功能差异。方法I型胶原和Matrigel Matrix修饰Sylgard 184铸槽和普通培养皿,分别接种C2C12细胞悬液,细胞增殖至80%融合时换含2%马血清的DMEM/F12诱导分化获取成熟的肌管;倒置显微镜观察肌管形态,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Sylgard 184铸槽表面的C2C12细胞诱导分化5d出现多核、极性肌管,17d时肌管增粗成熟、极性平行,融合形成肌组织类似物,厚0.15mm,有自主收缩性;扫描电镜见肌管之间排列紧密、重叠,具有三维性;而平面培养肌管小而排列紊乱。RT-PCR表明三维培养的MyoD、Myogenin mRNA表达更为显著;Myogenin、Desmin、F-actin、MHC和nAChR蛋白检测显示,极性肌管内荧光蛋白的表达更密集。结论三维培养更有利于成肌细胞的体外极性分化和肌管间细胞连接的形成,分化肌管的存活时间较长,有利于成肌分化因子和收缩蛋白的表达,是骨骼肌的发生发育、应力加载和骨骼肌肌病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5.
管政  张军  沈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10):872-877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molecule transactivator,CⅡTA)突变体基因的腺病毒,并观察腺病毒介导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表达产物的体外功能.方法: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从IFN-γ诱导后的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获得Ⅳ型CIITAcDNA;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CIITA突变体基因,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IRES;采用pAdEasy-1系统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携带CIITA突变体基因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IITAm)和空载对照病毒(Ad-GFP),并经大量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将Ad-CⅡTAm和Ad-GFP分别感染HeLa细胞和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对诱导型和组成型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CⅡTA突变体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小鼠CⅡTA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ⅡTAm;经流式细胞术证实感染Ad-CⅡTAm的Hela和Raji细胞较感染Ad-GFP的细胞,其表面HLA-DR分子的表达均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小鼠CⅡTA突变体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介素27(IL-27)对THP-1单核细胞系Ⅱ类转录活化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和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分子的表达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激动剂LPS和Pam3CSK4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检测CⅡTAⅠ、Ⅲ和Ⅳ以及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A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mRNA的表达。半定量PCR检测HLA-DRA、DRB、DPA、DPB、DQA、DQB、IRF-1、CⅡTA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IL-27刺激24h后可分别上调THP-1细胞CⅡTAⅢ、CⅡTAⅣ和IRF-1mRNA表达水平。IL-27刺激24h和48h可升高MHCⅡ类分子mRNA的表达,并能诱导HLA-DR在28%和53%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在THP-1细胞和PMA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LPS和Pam3CSK4均可抑制IL-27诱导的CⅡTA和HLA-DR的表达。结论IL-27可上调THP-1细胞CⅡTA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LPS和Pam3CSK4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上调作用,为肝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荷肝癌小鼠分为4组,第1组:分别于肝癌组织块周围注入PBS;第2组:未转入mCⅡTA基因的DC;第3组:转入mCⅡTA基因的DC;第4组:转入mCⅡTA基因并经H22肿瘤抗原刺激的DC。每周1次,连续接种3wk,连续7wk动态测量肝癌的大小,观察转染mCⅡTA基因对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的影响。结果: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免疫接种后,第4组荷肝癌小鼠肝癌组织块的平均面积明显小于第1、2、3组(在第3、4、5、6、7周时,与第1、2组相比较,P<0.05;在第5、6、7周时与第3组相比较,P<0.05)。结论:转入mCⅡTA后,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DC的抗瘤效应增强。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通路在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 方法 取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10)、TCP磨损颗粒组(模型组,n=10)和salubrinal干预组(SAL,n=10)。采用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于术后第2天颅顶局部注射SAL(1 mg/kg),每隔2 d 1次,持续干预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颅骨和外周血。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CP磨损颗粒植入部位周围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水平及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SAL对假体周围骨溶解和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SAL对破骨细胞活化相关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 c-fos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SAL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 结果 TCP磨损颗粒可诱导假体周围骨组织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同时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表现为TCP磨损颗粒组小鼠颅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GRP78、CHOP和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eIF2α(p-eIF2α)和ATF4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PERK和eIF2α蛋白明显下调(P<0.05);而颅顶局部注射eIF2α特异性抑制剂SAL可明显阻止TCP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破骨细胞形成和骨溶解,减少TRAP、MMP-9和cathepsin K 的mRNA水平(P<0.05);同时抑制TNF-α、PGE2和IL-1β等炎症因子的产生(P<0.05)。 结论 PERK-eIF2α-ATF4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通路参与调控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溶解;抑制该信号通路可减轻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关节松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能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的突变体.并探讨其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机制。方法: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以及含起始密码子及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的pcDNA3mCⅡTA4突变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上述3种突变体及空载体pcDNA3转入Hela细胞和Raji细胞中。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观察他们对Hela/Raji细胞HLA—DR/DQ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将mCⅡTA4转移到对四环素浓度依赖的质粒pU-HD10-3上,通过改变培养环境中四环素的浓度,调节外源CⅡTA突变体的表达量,观察突变体的表达量与MHC-Ⅱ类分子受抑率的关系。结果:细胞和基因水平证实,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对Hela/Raji细胞HLA-DR/DQ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pcDNA3mCⅡTA2和空载体pcD-NA3无此作用。MHC-Ⅱ类分子被抑制的程度与外源转入CⅡTA突变体(pUHD10-3mCⅡTA4)的量明显相关。结论:成功地构建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并能抑制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初步证实CⅡTA突变体是通过与胞内的野生型CⅡTA竞争性结合反式激活蛋白,来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检测268名结直肠癌患者和268名健康对照个体TLR4 A896G、D299G和T399I多态性位点基因型,ELISA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TLR4 A896G和D299G多态性基因型在病例-对照组中频率无显著性差异,T399I CT合并TT基因型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而携带T399I 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个体的1.843倍;IL-1α和TNF-α浓度在T399I CT合并TT基因型个体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T399I CC基因型个体。结论:TLR4 T399I可能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组织中IL-1α和TNF-α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