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腔静脉滤器(IVCF)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60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DVT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确诊,均行IVCF置入并置管溶栓,其中2例为永久性滤器,25例为临时性滤器,33例为可回收滤器。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50例,经腘静脉或小隐静脉穿刺5例,经胫后静脉穿刺4例,足背静脉穿刺1例。术后经溶栓导管泵入肝素和尿激酶,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术后2~4(平均3)天,患肢肿胀开始减轻,患肢大腿(髌上15cm或14cm)较对侧粗(3±2.1)cm,小腿(髌下15cm或14cm)较对侧粗(2±1.2)cm。溶栓时间为5~9天,尿激酶总量150万~1000万U,平均772万U。1例合并红斑狼疮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3例可回收滤器未取出,滤器取出率为91%。髂静脉PTA后通畅率50%。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血栓位置高、病情危重,如果患者没有抗凝和溶栓禁忌证,行IVCF置入并CDT治疗效果好,Cockett综合征PTA术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LEDVT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而后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合并髂静脉闭塞患者行髂静脉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8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血栓均完全清除;12例合并左髂静脉闭塞,均成功行血管成形术;18例患侧下肢静脉血流均恢复通畅。术后1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对16例随访3~37个月,13例下肢静脉血流通畅,3例血栓复发。结论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存在溶栓禁忌证的LEDVT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置溶栓导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DVT患者(其中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1.72±1.2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7±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58%;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1.55±0.77)cm〕也明显小于溶栓前〔(5.04±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4.92%。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4.34±3.55)分〕明显低于溶栓前〔(15.23±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7.43%。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栓子完全溶解,1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1~12个月(平均7.16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9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DVT60例,右下肢DVT 33例,双下肢DVT 5例,均通过下肢血管彩超确诊.患者均经足背静脉输注尿激酶7~10天溶栓治疗,25~50万U/d;同时辅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10~14天,4000~6400u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其中26例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出院后服用华法林和/或阿司匹林继续抗凝治疗5~26个月.结果 98例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出院.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栓塞6例,4例为有症状性肺栓塞,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无其他出血并发症发生.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平均11.2个月.结论 尿激酶辅以低分子肝素钠在下肢DVT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是否需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9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痊愈11例,显效8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3~6天患肢肿胀开始消退,5~8天患肢肿胀基本消退。静脉造影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部分患者血管边缘见少许充盈缺损。尿激酶用量为370万~600万U。随访未再出现血栓复发情况。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髂股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狭窄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 3例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随机分为 5组。A组 :11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血栓消融器 (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ATD)浸软溶栓或流变溶栓导管 (OASIS)溶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B组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用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C组 :13例 ,单纯经股动脉药物溶栓 ;D组 :8例 ,单纯经静脉药物溶栓 ;E组 :12例 ,单纯经足背静脉药物溶栓。其中 17例髂股静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 5 3例中治愈 2 6例 (49 0 % ) ,显效 2 1例 (39 6 % ) ,改善 3例 (5 7% ) ,无效 3例 (5 7% )。 17例髂股静脉狭窄术后造影示复通率80 %以上。溶栓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3例 (5 7% )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采用机械除栓及导管药物溶栓结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疗效直接肯定 ,安全性高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肺内血栓分布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在此基础上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栓分布情况,利用导丝导管迅速开通栓塞血管,恢复栓塞血管内血流,每24h给予50万U尿激酶,连续72h肺动脉小剂量置管溶栓,24h后行肺动脉造影,观察残留血栓分布,及时调整溶栓导管位置。72h时再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流恢复情况并拔管,根据DSA图像应用血管造影机自带容量测量软件工具计算血栓残留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症状者利用导丝导管对栓塞血管迅速开通,观察血栓开通后下肢症状缓解变化。治疗期间每隔24h抽血行血凝分析1次,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渗血、出血增加的现象。结果对8例患者共栓塞肺动脉分支24支,其中双肺动脉4个大分支栓塞患者1例,双肺动脉3个大分支栓塞者6例,双肺动脉2个大分支栓塞者1例。治疗后72h肺动脉造影显示血栓残留量20%者20支,20%~50%者2支,50%者2支。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血管腔内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72h后症状基本缓解。治疗期间8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出现渗血、出血增加的现象。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血栓分布以肺动脉3支分支血栓多见,血管腔内治疗及小剂量置管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适应证、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滤器保护B超引导置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男性2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8岁.中央型3例,混合型51例.病程≤7 d者45例,8 ~30 d者9例.B超检测为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经导管泵入尿激酶30万U/2 h,2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U,2次/d;或持续泵入普通肝素18 U· kg-1 ·h-1.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溶栓疗程6~10d,溶栓前评分10.8±1.0,溶栓后评分4.6±2.1;溶栓率(58±18)%,病程≤7 d与8 ~30 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34).治疗14 d后痊愈20.4%(11/54),显著好转64.8% (35/54),好转14.8% (8/54),总有效率100%.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溶栓前血氧饱和度(91.0±2.6)%,溶栓期间为(90.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5).无血尿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导管感染率7.4%( 4/54),穿刺部位有少量出血20.4%(11/54).随访6 ~21个月,随访率66.7% (36/54);31例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失或活动后轻度肿胀,2例患者活动后肿胀较明显,多普勒超声提示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复发.结论 对于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的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导管溶栓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40例)、右颈静脉(8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腔静脉滤器放置后的安全性及其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有效性.方法 1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深静脉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国产腔静脉滤器,进行近期观察和长期随访.结果 135例(96.4%)1次放置成功,5例(3.6%)2次放置成功;术中未发生国产腔静脉滤器断裂、移位、腔静脉穿孑L等并发症.98例(70%)患者获得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随访期间未发生PE、滤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断裂及变形等现象.1例患者发生滤器移位至右心房,为当地医院介入手术操作昕致,与滤器放置无关.结论 国产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PE,其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1.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切除及重建治疗纵隔肿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分析纵隔肿瘤根治性切除 ,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手术意义及技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1~ 2 0 0 3年 11例纵隔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根治性切除肿瘤 9例 ,其中 2例行心包修补静脉壁成形术 ,7例人工血管置换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 ;2例部分切除。术中对左、右无名静脉分次阻断 ,单侧阻断时间 2 2 .15± 6 .2 9min,手术出血量 1342 .86± 6 92 .4 8ml。 结果 侵袭性恶性胸腺瘤 4例 ,胸腺癌5例 ,纵隔小细胞癌 2例。术后早期患者静脉梗阻症状即改善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死于肺部感染 ,其余 10例全部健在 ,存活时间已达 6~ 30个月。 结论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重建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 ,其手术是安全的 ;但应注意病变的范围 ,争取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Cook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接受OptEase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患者,242例于正常时间窗(置入滤器14天内)回收滤器,其中127例(A组)使用OptEase回收组套、115例(B组)使用Cook回收组套;47例于超长期时间窗(滤器置入28天)回收,其中22例使用OptEase回收组套(C组)、25例使用Cook回收组套(D组)。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滤器回收成功率、回收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组均成功回收滤器,2组间滤器回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滤器回收成功率高于C组(P0.05),回收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P均0.05)。各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Cook滤器回收组套用于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期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不同孕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6~9月我院建档规律产检、单胎妊娠、无循环系统及产科合并症的孕妇共121例,其中妊娠<14周30例,20~28周31例,28~34周30例,>37周30例,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宽度,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结果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随着孕周增加而减小[妊娠<14周为(40.8±15.2)%,20~28周(32.6±19.9)%,28~34周(26.5±11.8)%],至孕足月(>37周)有所回升[(32.2±19.9)%],差异有显著性(F=3.557,P=0.017),其中妊娠<14周明显高于28~34周(P=0.009)。结论正常孕妇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We present the clinical case of a 34-year-old male with an aneurysm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n which thrombosis led to a picture of bilateral phlegmasia cerulean dole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A clear and precise diagnosis was achieved by angio CT which allowed initial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with good immediate and short term outcome.To our knowledge only 23 cases of aneurysm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orldwide making it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lgorithm for these cases. Nine cases were presented with thrombosis and in the other 14 the diagnosis was incidental. They mimick a pararenal mass requir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ith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47例,其中34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病变原因为纵隔肿瘤12例、纵隔炎症7例、静脉炎14例、良性病变12例和异位升主动脉压迫及原因不明各1例,同时伴下腔静脉病变8例。手术方法包括:各种转流术,肿瘤切除加上腔静脉重建或松解术,经右房、经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术和上腔、无名静脉内血栓内膜切除加心包补片等。术后平均随访32.5个月,显效58.6%,改善24.1%,无效3.5%,复发率为3.4%,死亡10.3%。结论:手术的选择以病变切除和经胸转流优于经皮下转流;带外支持环PTFE人工血管经胸骨后行颈静脉—下腔静脉转流对缓解症状前景颇好。双侧大隐静脉—颈内静脉转流优于单侧。伴下腔静脉阻塞时,解决单侧病变,可能达到病人可接受的效果。而上腔静脉、无名静脉血栓内膜切除加补片移植和大网膜静脉与颈内静脉吻合为疑难病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We report a case of right testicular tumor with inferior vena cava (IVC) thrombus. Due to the risk of pulmonary embolization, a temporary IVC filter had been inserted during chemotherapy.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with the temporary IVC filter during the implantation period. The patient was safely treated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using a temporary IVC filter followed by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and vena cava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9.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86—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实施手术,其中11例行肿瘤及相应的下腔静脉切除和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1例仅行剖腹探查肿瘤活检;2例因远处转移而未手术。结论 肿瘤整块切除及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