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负性心理住院患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措施对内科住院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内科住院伴焦虑抑郁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联用心理干预措施治疗的观察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好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措施对内科住院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下简称“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对我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72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的总体抑郁水平偏高,抑郁分为8.69±4.36,其中以肿瘤科、肾病内科和神经内科患者为甚;②总体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6.10%,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9.83%,均高于普通人群。结论: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肾病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且程度重,护理人员应该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以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使之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产后抑郁患者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心理状态,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住院分娩的378例产妇,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心理状况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产前住院环境介绍,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等,同时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并使用中医养生调理哲学思想指导患者。结果:接受心理干预后绝大多数产妇很快能从产后抑郁的困境中走出。结论: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对产后抑郁具有积极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可缓解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30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4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4周后,本组患者SDS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缓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眩晕综合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0例眩晕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心理干预与非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心理干预不仅对眩晕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作用,同时能促进身体的康复,使住院天数缩短,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对某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0例(对照组)及某传染病医院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观察组)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总体评分为(7.8±4.7)分,抑郁评分为(7.3±4.1)分,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焦虑总体评分为(3.6±4.5)分,抑郁评分为(3.4±2.8)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抑郁、焦虑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有住院次数、年龄、性别、医疗费别、文化程度.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水平高于健康体检人员,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截瘫康复期患者情绪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科住院的35例截瘫病人在康复治疗期间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心理干预4周,再测评HAMD 1次。对心理干预前、后的2次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例截瘫康复期患者心理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下降;心理干预前HAMD评分正常有5例,轻度抑郁10例,中度抑郁13例,重度抑郁7例,经4周心理干预后HAMD评分正常有15例,轻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9例,重度抑郁3例,心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减轻截瘫康复期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并建立一套心理护理干预和评价的方法。方法:我院住院晚期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比两组抑郁情况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切片确诊的肝癌住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按1:1均衡配比原则选取同期确诊住院肝癌患者20例为对照组.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定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采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行双盲测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及护理后组间差异.结果:①护理后与前自身对照比较:两组抑郁缓解,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对照组焦虑缓解,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观察组焦虑缓解,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②护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焦虑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加强优质护理可缓解肝癌住院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此基础上,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对焦虑情绪的具体干预技术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慢性病对社区老年人造成的负性情绪反应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笔者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通过交谈、问答的形式,对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4.6%;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理程度,家人以及医护人员重视与否是影响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士及早、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适应疾病的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14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文章主要采用幸福感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三项指标作为参考。共发放问卷140份,全部回收,之后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高血压组的幸福指数与糖尿病组的幸福指数比较,两者间无明显差异。2高血压组的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与糖尿病组的焦虑指数、抑郁指数比较,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还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要准确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多种护理措施,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排解其内心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抑郁与焦虑调查,探讨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住院类风湿患者进行调查与评定,并与我国常模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2例RA患者中25例有焦虑情绪,34例有抑郁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水平。SAS标准分与病程相关,SDS标准分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s、toke指数相关。结论R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无论是身体的疼痛、畸变还是生活能力的减退甚至消失都是对RA患者心理的巨大考验。从对该病的不理解、不接受到自我否定和消极悲观,心理疾患随之而生。国外较大规模的调查表明,约37%的RA患者伴有抑郁状态。我国关于RA患者心理疾患的调查近年来亦逐渐开展。赵浩等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68例RA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抑郁诊断标准对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脑梗塞后抑郁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患者42例,对其抑郁的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并在8周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42例脑梗后抑郁患者中29例抑郁消除,情绪稳定,愿意配合治疗,仍有11 例患者对生活有顾虑.2例抑郁仍存在.意志消沉,缺乏信心.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脑梗塞患者抑郁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PULSES功能评定量表对 16 8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  4 4 .6 %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 ;在分组比较中老年组抑郁发生率偏高 ,占 5 5 .2 %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生与性别和文化程度无相关性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生与功能障碍者发生率较高。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偏高 ,临床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提示加强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 ,提供良好的家庭护理对预防脑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疼痛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疼痛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RA女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RA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抑郁症状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关节有无畸形;疼痛和抑郁症状呈正相关联。结论 在临床过程中注意评估RA患者的疼痛,并将减轻疼痛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目标,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18例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采取SAS及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结果:18例患者住院3~28天,平均8.6±5.5天,满意度达100%;患者住院期间经护理抑郁和焦虑得到较好控制,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烧伤患者心理疏导等护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刘亦兰 《中医药导报》2010,16(7):126-12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9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连续治疗3个月,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肢体恢复功能状况.在研究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HAMD、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与躯体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干预效果。方法:对50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家属抑郁、焦虑状态。结果:女性家属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公费支付家属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自费支付家属(P〈0.05);住院〉6个月的患者家属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住院〈1个月及1~6个月的患者家属(P〈0.01),住院〈1个月的患者家属焦虑评分均显著高于住院〉6个月及1~6个月的患者家属(P〈0.01)。结论:性别、支付方式、住院时间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康复治疗师需及时了解其状况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家属保持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