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4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CSII)A组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MSII).结果A组患者较B组患者血糖控制达理想标准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方法是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非常手段,胰岛素给药方式更符合生理状态,患者耐受性好,痛苦少、剂量调整灵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DM)控制和并发症实验(DCCT)及其后续研究证实,早期开始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降低DM后期的并发症〔1〕,但强化治疗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对于病程较长且胰岛素分泌严重障碍的难治性、脆性DM患者更易发生无症状的低血糖〔2,3〕。胰岛素"3C"整合管理系统包括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DM管理软件(Carelink),根据CGM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的  相似文献   

3.
选择4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CSII)A组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MSII)。结果A组患者较B组患者血糖控制达理想标准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方法是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非常手段,胰岛素给药方式更符合生理状态,患者耐受性好,痛苦少、剂量调整灵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R) RT 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18例T2DM患者佩戴Guardian~(R)RT 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结果各时段血糖、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高血精、低血糖报警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结论 Guardian~(R) RT CGMS能及时显示血糖变化值,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泵疗法即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能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更符合生理需要,低血糖发生少,有利于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为确定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本文观察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别采取CSII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比较这两种短期强化治疗方案的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胡淑芳 《山东医药》2010,50(51):48-4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胰岛素泵CSII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两种方法治疗。观察两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达靶血糖值所需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及胰岛素用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达预定靶血糖值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CSII法治疗可明显缩短达预定靶血糖值所需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年龄≥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CSII组236例,MDI组206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2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CSII组达标时间为(6.3±2.1)d,MDI组为(7.4±2.5)d,CSII组明显较快(P<0.05);且CSII组血糖控制水平更低(P<0.05);2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较大样本的对老年T2DM的2种强化治疗方法的比较,证实在老年T2DM的高血糖急性期,CSII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的风险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强化治疗的剂量调节方法。方法将124例采用CSII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组。A组从异常的餐前2h血糖点起,每小时增减0.1U至下一餐前2h;B组从异常的餐前血糖点的前一次餐前血糖为起点,按照公式[(实测血糖值-目标血糖值)×0.2/间隔小时数]得出每小时需增减的剂量。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两组均据餐后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及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三餐前、睡前血糖下降及低血糖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糖控制达标与胰岛素用量均低于A组(P<0.05)。结论利用公式调整CSII基础剂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且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和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皮下注射应用于初诊T2DM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后的疗效。方法60例初诊T2DM患者应用CSII治疗后,随机分为以诺和锐30治疗的BIAsp30组和以来得时治疗的Lantus组。比较两组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与BIAsp30组相比,Lantus组20周后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P均〈0.05);两组FPG、HbA1c及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CSII治疗所用Ins剂量相同且血糖达标后,采用来得时睡前1次注射,比早、晚餐前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者全天血糖控制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胰岛素泵治疗 )能够模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而且控制血糖达标的速度更快 ,且低血糖发生机会少 ,血糖控制良好后稳定性佳。本组资料对CSII治疗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常规治疗 )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疗效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8月在瑞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40例 ,年龄 12~ 75岁 ,病程半月~ 2 0余年 ,男性 18例 ,女性 2 2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均 >10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均 >14mmol/L。其中 1型糖尿病 12例 ,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门诊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及门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CSII(A组)、住院CSII(B组)及门诊MDI(C组)患者,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治疗费用。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A组小于B组(P<0.01);A组与C组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能平稳有效控制血糖,且费用较低,降糖效果优于门诊MD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T1DM)是的效果及血糖指标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66例T1DM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应用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研究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指标情况;两组随访3个月、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T2DM的疗效.方法 24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30组(124例)日3次诺和锐30皮下注射;诺和灵组(116例)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治疗(三餐前半小时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结果 两组相比,诺和锐30组控制血糖更快,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 日3次注射诺和锐30,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但需警惕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5.
薛淑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68-2469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仍应需严格控制,但对于高龄患者,血糖不宜控制过低,否则低血糖对老人的伤害可能远远超过高血糖的影响 [1],而临床中理想血糖的控制往往是以低血糖为代价的.目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1~3].本文探讨阿卡波糖分别与甘精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应用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并观察低血糖事件及黎明现象发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T_2DM患者23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2次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3次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组间对比(P<0.05)。M AGE,GluSD,LAGE,糖化血红蛋白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夜间低血糖2例,轻度低血糖6例,重度0例;对照组夜间低血糖17例,轻度低血糖22例,重度6例,(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3次治疗T2DM患者可降低血糖,控制血糖波动幅度,不增加低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剂量。方法对169例住院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MDI)组89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80例,比较两组胰岛素量、基础量-餐前量及比例。结果血糖稳定达标后,MDI组胰岛素另为(35.88±9.54)U/d、(0.57±0.17)U·kg-1·d-1,基础量和餐前量分别占(49.70±8.69)%和(50.30±8.69)%,低血糖发生率6.47%。CSII组胰岛素量为(32.23±9.71)U/d、(0.51±0.19)U·kg-1·d-1,基础量和餐前量分别占(68.30±7.75)%和(31.70±7.75)%,低血糖发生率1.2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CSII组比MDI组基础量显著增加,胰岛素总量减少,达到控制血糖和减少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in,CSII)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illy injection,MDI)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均为住院患者,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血糖控制不佳改用胰岛素泵治疗,根据毛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用泵前,用泵后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者能快速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指导以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强化治疗使血糖平稳后,分别转换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DI),比较两种MDI治疗时血糖的变化情况及胰岛素的用量。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治疗血糖平稳后,改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皮下注射(A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治疗血糖平稳后,改为甘精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观察A、B两组治疗时的日内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CSII治疗转换为MDI治疗后均能有效控制血糖,B组血糖波动较A组平稳,每日胰岛素用量较A组更少[(0.62±0.28)U/kg],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两种MDI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是模拟非糖尿病病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施行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方法。常规人胰岛素(包括缓冲和非缓冲剂型)常用于CSII治疗。常规人胰岛素的餐前大剂量最好应在餐前30min给予,这样胰岛素作用高峰就和餐后血糖变化相一致。从常规人胰岛素的吸收动力学特点考虑,如果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与进餐过于接近,就会引起餐后高血糖,随后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