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真菌病     
971285 河北磁县食管癌、胃癌高发人群口腔真菌分布的调查/丁政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6).-323 分别应用常规低碟法及白金环法,共检查547例。结果:1.口腔真菌阳性率为68.4%,以念珠菌、曲霉菌和青霉菌为主。食管真菌阳性率为47.3%,以曲霉菌、青霉菌和念珠菌占多数。前者的真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P<0.001)。口腔与食管内的产毒真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作者指出,在人体上消化道中存在的真菌可以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某些代谢产物和毒素,从而干扰食管、胃粘膜上皮的内环境和正常功能。上述物质可使饮食物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胺,对肿瘤的产生起促进作用。从本组人群检测到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2.
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治疗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口服与制霉菌素悬液口腔局部涂用对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儿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伊曲康唑(19例)及制霉菌素悬液局部涂用或含漱(26例)。病损面积与真菌镜检判断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组治愈率(73.68%)和总有效率(89.47%)均显著高于制霉菌素悬液组(42.31%与57.69%)(P〈0.01与P〈0.05);8例自身对照两种比较,伊曲康唑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制霉菌素组,副作用轻微。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小儿口腔念球菌病治愈率高,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260例甲真菌病致病菌分离培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近2年东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结果:260例甲真菌病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5.38%,共分离出232株真菌(10株为污染菌),其中红色毛癣菌116株(52.25%),白念珠菌23株(10.36%),霉菌10株(4.50%)。结论:本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中,红色毛癣菌占优势,白念珠菌亦为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及应用联苯苄唑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及观察联苯苄治疗效果。方法 对银屑病病人进行了真菌学研究和外用1%联苯苄唑霜与0.1%氯氟舒松霜对照治疗。结果 银悄病患者糠秕孢子菌和白念珠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1或P〈0.05),1%联苯苄唑霜与0.1%氯氟舒松霜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糠秕孢子菌和白念珠菌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过程中起着同一作用,联  相似文献   

5.
国产氟康唑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产氟康唑作体内外药效学研究中发现不论在体外或体内均具有较好的广谱抗真菌作用。体外对31株白念珠菌(白念MIC为0.8~200mg/L)、24株新型隐球菌(新隐MIC为2.24~35.4mg/L)及部份皮癣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范围及MIC50、MIC90的结果均与国外同类制品(0.2~>100mg/L及3.13~12.5mg/L)相似,且对国外尚未报道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体内对白念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50%致死保护量(ED50)为0.057~0.949mg/kg,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或更佳(0.08~1.25mg/kg)。提示国产氟康唑与进口制品相似,可用于人类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对难治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690例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本所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I临床标本行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在培养阳性的69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375例(54.3%)、手足癣112例(16.2%)、体癣29例(4.2%)、股癣51例(7.4%)、头癣32例(4.6%)、糠枇孢子菌毛囊炎52例(7.5%)、花斑癣39例(5.7%);镜检阳性率为61.1%。分离的690株真菌中,皮肤癣菌共365株(52.9%),以红色毛癣菌最多,为321株(46.5%),犬小孢子菌次之,为29株(4.2%),须癣毛癣菌7株(1.0%);此外,念珠菌与酵母菌305株(44.2%),霉菌20株。结论:在本组浅部真菌病中,甲真菌病最常见,其致病菌仍以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念珠菌与酵母样真菌所占比例较往年有大幅增多。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技术检测了80例STD门诊患者(其中淋病14例、非特异性泌尿生殖道感染38例及尖锐湿疣28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IgG抗体。结果发现STD患者血清HSV-2IgG抗体阳性率为60.0%,远比正常人群中的25.3%为高(P<0.001),说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在我国与西方国家一样,有上升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5年来我科就诊患者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2006年5月-2010年12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结果1229例中,591例培养阳性,阳性率48.09%。其中皮肤癣茵311株(52.62%),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50.08%,须癣毛癣菌与紫色毛癣菌合计占2.54%;酵母茵188株(31-81%),克柔念珠茵为主,占16.9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5.58%,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别为3.89%和2.37%;霉菌92株(15.57%),以曲霉为主,占10.15%,其次为青霉,占5.08%。结论在我科就诊患者的甲真菌病病原茵中,主要致病菌以皮肤癣茵为主,其次为酵母菌。本研究结果与该地区1980-1994年期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构成存在差异,皮肤癣菌的比例有所下降,酵母菌和霉茵所占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9.
温州地区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通用引物(GP)及型特异性引物(SP)6、11、16、18对42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48例对照组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CA组织五组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73.8%(31/42)、19.1%(8/42)、2.4%(1/42)、4.8%(2/42),多重型别阳性率为11.9%(5/42);对照组HPV阳性率为6.3%(3/48)。表明本地区CA以HPV6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生态治疗和菌群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首次应用定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51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并将结果与104例健康人面部菌群及经治后10例病人菌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褐斑皮损区暂驻菌改变明显,如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数量增加(5×103/cm3),分离率高(37%~39%),与健康人相比(5×102/cm2及1%~3%)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经治后黄褐斑病人常住厌氧菌增加(从68.52%到100%,P<0.05),使用皮肤微生态制剂调整菌群,有利于恢复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对262例病人和102名健康人舌苔真菌带菌情况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舌苔的真菌带菌率分别为白苔70.1%和29.1%,黄苔60.5%和29.7%。在病人中黑苔为83.3%,灰苔为33.3%,其中按菌种计白念珠菌的带菌率为8.4%和2.9%,其他,念球菌为28.2%与6.9%,酵母菌18.3%与11.8%,曲菌7.6%与4.9%,青霉菌2.7%与1.9%,毛霉菌1.2%与1.0%,地丝菌0.4%与0,总带菌率为66.8%与29.4%,两组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白念珠菌带菌率白苔高于黄苔,这与口腔内的pH值及病人的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临床疑诊甲真菌病1036例真菌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近 5年本院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 ,观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近 5年临床疑诊的10 3 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学实验室检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 共培养出真菌 63 1株 ,其中酵母菌占49.60 % ,以克柔念珠菌、红酵母、近平滑念珠菌为主 ;皮肤癣菌占 2 1.71% ,主要菌种为须癣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 ;其他丝状真菌占 19.81% ,主要菌种为曲霉和青霉 ;污染真菌占 8.87%。结论 本院近 5年甲真菌病患者病原菌依次为酵母菌、皮肤癣菌、其他丝状真菌 ,排前 5位的真菌分别是须癣毛癣菌 (11.2 5 % ) ,克柔念珠菌 (10 .14 % ) ,红酵母 (9.98% ) ,红色毛癣菌 (9.5 1% ) ,曲霉 (8.87%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体外加入氟康唑培养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外分泌蛋白质变化情况。方法1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别接种于含8μg/mL和不含氟康唑的30mL沙氏液基(SDB)中,25℃培养1周。E-test法测定不同培养液中菌丝对氟康唑的药敏。同时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外分泌蛋白质差异。结果含氟康唑SDB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菌丝悬液均变为玫瑰红色,不含氟康唑SDB中菌丝悬液颜色不变红。含氟康唑SDB中菌丝氟康唑MIC值显著增高(P<0.01),而且分泌67.5kDa蛋白质。结论在25℃沙氏液基中,8μg/mL氟康唑可以诱导马尔尼菲青霉菌产红色色素并分泌67.5kDa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二次PCR用于临床标本真菌感染快速分子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次PCR技术诊断疑似真菌感染临床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真菌感染的深部位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共29份,分别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真菌通用引物单次与二次PCR扩增rDNA的ITS区,并对真菌检出阳性率和多种真菌菌种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疑似病例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单次PCR和二次PCR真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7%(6/29)、37.9%(11/29)、17.2%(5/29)和48.3%(14/29)。真菌培养、单次PCR和二次PCR提示二种以上真菌菌种检出的比例分别为6.9%(2/29)、3.4%(1/29)和24.1%(7/29)。二次PCR与单次PCR的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4,P < 0.05)。在两种以上菌种检出率方面,二次PCR与真菌培养和单次PC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9,6.30,P值均 < 0.05)。结论 二次PCR技术有助于提高临床标本真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Intraoral metal contact allergy may result in mucositis that mimics lichen planu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ETHODS: Clinical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examined in the departments of dermat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at a tertiary-care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between June 1994 and June 2000 who had a diagnosis of intra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djacent to a metal dental restoration and who were patch tested with our metal serie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Eleven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SULTS: Ten patients (91%) had positive patch tests to metals. In eight (73%), the oral cancer was adjacent to a dental restoration containing a metal to which the patient was allergic. Prevalence of gold, mercury, silver, and copper allergy among these patients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at reported in the available worldwide patch-test clinic population. CONCLUSION: Contact allergy to metal dental restorations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ment of intra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皮肤粘膜疾病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78例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皮肤粘膜疾病的种类、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艾滋病皮肤粘膜损害复杂,以真菌、病毒感染为主,分别为165例(92.7%)、120例(67.4%),疾病种类依次为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粘膜白斑、马内青霉病、带状疱疹等23种。有2种以上皮肤粘膜疾病者128例(71.9%)。91.6%的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疾病发生于CD4 T淋巴细胞小于200 cells/μL时,其中发生于小于50 cells/μL占74.7%。结论:艾滋病皮肤粘膜损害以真菌、病毒感染为主,皮损的镜检、真菌培养可作为艾滋病皮损常规检查之一,皮肤马内青霉感染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部分皮肤粘膜病变可作为诊断疾病进入艾滋病期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菌落PCR在检测病原性丝状真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初步建立用于丝状真菌的菌落PCR检测技术,用19种丝状真菌标准株进行验证,所有菌落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选取8种菌株的菌落PCR产物和酶切结果与常规PCR进行比较,检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19株菌中有16株(84.2%)菌落PCR成功扩增内转录间隔(ITS)区,ITS区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正确,与NCBI数据库中相同菌种的相似度为96% ~ 100%;与常规PCR进行比较的8株菌中,除构巢曲霉菌落PCR扩增结果为阴性外,其他菌种菌落PCR产物及酶切条带与常规PCR基本一致。结论 与常规PCR相比,菌落PCR检测丝状真菌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鉴定菌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丝状真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种分布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8-2010年诊治的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其致病菌种、年龄、性别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共收治皮肤浅部真菌病3637例,镜检见真菌菌丝和孢子2205例,男1378例,女827例。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股癣(26.58%),花斑糠疹(19.82%),甲真菌病(13.83%)。<12岁共264例(12.34%)。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70.32%)、念珠菌(20.46%)和须癣毛癣菌(6.14%)。不同年龄段、性别、病种及致病菌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波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以股癣居多,儿童组浅部真菌病发病逐渐增多,婴儿真菌病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主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念珠菌属。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致病性真菌马尼菲青霉菌和皮炎外瓶霉菌基因组组型的脉冲电泳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两种致病基因组的染色体条数和大小,并发现皮炎外瓶霉菌的最小一条染色体在大小上表现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