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11-12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开始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给予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2.09%,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痊愈率48.83%,总有效率8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就开始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讨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8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面瘫患者中选取而出,80例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两组研讨,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再给予研究组牵正复瘫汤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状况。结果:从治疗前H-B评分上来看,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5%比对照组80%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面瘫疾病时可考虑将针灸和牵正复瘫汤联合使用,疗效突出,明显改善各症状,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针灸治疗同时服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解毒活络汤可明显缓解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34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在急性期进行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采用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开始局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0.1%,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率46.3%,总有效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进行局部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针灸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一周内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组病患的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辅以常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就采取针灸疗法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总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总满意率为75.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对急性期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且可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第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针灸配合穴位按摩40例,对照组组为仅进行针灸治疗40例,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达到98%,对照组仅为7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周围性面瘫产生显著地护理干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80例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2组选穴相同,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期间2组均不使用其他疗法或者药物。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面部PNF技术治疗,对照Ⅰ组接受针刺+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Ⅱ组仅接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最高(P<0.05),疗程最短(P<0.05)。结论 针刺结合面部PNF技术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周围性面瘫患者用针灸与中药辨证相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相关资料选自2013年-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确诊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其中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单纯用针灸方案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另40例除针灸治疗外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不同干预方案对患者病情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估为显效、好转有32例,观察组疗效评估为显效、有效患者有39例,总有效率80.0%、97.5%,两者统计学处理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现存在明显不适症状。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辨证方案对病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积极心理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组)45例,对照组43例(针灸组),均配合TDP照射.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6%;对照组分别为53.49%、88.37%,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陆永军 《吉林医学》2012,33(21):4600
目的:研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性西药口服及激素治疗,治疗组60例采取择期针灸治疗,对照组62例采取不分期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越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48%),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择期针灸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明显,安全可靠,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不分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研究组痊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40.0%,研究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HouseBrackmann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F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显著(P<0.05);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面部功能,且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铭 《当代医学》2009,15(7):150-15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治疗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病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穴位注射+针刺)和对照组60例(肌肉注射+针刺),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对照组80%(P〈0.01)。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为16天,对照组为20天。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有明显优势。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采用温针灸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促进社会功能评分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与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时机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以急性期即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63例急性期仅口服西药,至急性期之后开始局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7d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即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蒙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平分为观察组(蒙医针灸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蒙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