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总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总满意率为75.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对急性期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且可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采用温针灸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促进社会功能评分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与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疾病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计算机系统将80例患者随机分4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40例研究组(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比对照组8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疾病可考虑给予针灸进行治疗,可提升治疗疗效,在临床有较大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针灸治疗同时服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解毒活络汤可明显缓解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病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针灸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一周内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组病患的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辅以常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就采取针灸疗法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发病早期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规律。方法选择发病3 d内又未经其他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分期施治,全程足三里温针灸,急性期灸面部、翳风刺络拔罐、针远道穴,静止期面部多针浅刺、经筋排刺,恢复期面部少穴透刺。对照组不分期,始终局远配穴、面部艾条灸、足三里温针灸。两组各以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发病早期恰当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疗程短、愈显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地巴唑抗病毒,醋酸泼尼松抗炎消肿,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营养神经;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 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34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在急性期进行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采用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开始局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0.1%,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率46.3%,总有效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进行局部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探究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清中IgG、IgA、Ig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在患侧面部面瘫发作急性期(发病7 d内)即采取针灸治疗,以合谷(对侧)、迎香、阳白、四白、地仓、攒竹为主要针刺穴位,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与证型特点取穴并施以合适的补泻操作手法;对照组在患侧面部面瘫发作急性期(发病7 d内)不进行面部的针刺治疗,但予以口服药强的松、VitB1、VitB6治疗,发病7 d后行面部针灸疗法,取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疗效以及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IgG、IgA、IgM的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与病情程度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中医症状改善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血清中IgG、IgA、IgM水平联合检测值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作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诊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第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针灸综合疗法组则采取常规方案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疾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副作用。结果针灸综合疗法组疗效较高,P0.05。针灸综合疗法组显效、好转、无效、总疗效分别是42、7、1、49(97.50),常规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疗效分别是19、21、10、40(80.00)。治疗前两组疾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接近,P 0.05;治疗后针灸综合疗法组疾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针灸综合疗法组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9.51±1.42)d、(13.68±1.88)d更好,常规治疗组分别是(12.22±2.89)d、(16.68±1.57)d,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P 0.05,常规治疗组有1例头晕。针灸综合疗法组无出现副作用。结论常规方案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加速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的恢复,并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陈海娟 《当代医学》2021,27(34):141-142
目的 探究温针灸结合闪罐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针灸科门诊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结合闪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ortmann评分、痊愈患者疗程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痊愈率、Portman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痊愈患者平均疗程少于对照组,面部瘫痪、睑裂变大、耳后周围组织疼痛、味觉丧失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闪罐疗法治疗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彭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11-12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开始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给予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2.09%,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痊愈率48.83%,总有效率8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就开始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王思  叶美娜  许斌 《华夏医学》2023,(5):129-133
目的:探究拔罐联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拔罐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神经功能(HB)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FDIS)、躯体功能评分(FDI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联合针刺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减轻面部残疾程度,增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理疗的综合物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0.5.1-2011.5.1期间就诊的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6例治疗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其中对治疗组的急性期患者给予针灸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采用针灸、超短波度调制中频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只采用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3.3%,两组治愈率以及治愈所需疗程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灸加理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理疗的综合物理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不但可以提高治愈率,而且大大的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分期治疗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8例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48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期,不同时期施以温针灸为主的不同针刺方法,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手足少阳经穴为辅。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针灸治疗,穴取合谷、风池、下关、翳风、颊车、地仓、迎香等。从愈显率和治疗时间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6.62%,优于对照组的60.77%(P<0.05)。在前3个疗程内,治疗组痊愈率为89.79%,优于对照组的56.86%(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结论:温针灸分期治疗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电温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法(即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House and Brackmann Facial Grading System,H-B FGS)评分分值、面部残疾指数(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Portmann's Simple Scale,RPA)。[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电针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针灸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设为实验组。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症状痊愈,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瘫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