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电针及红外线光浴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时采用透穴针刺法,电针、红外线光浴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变化,最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2%、28%,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0%。结论:毫针配合电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良好效果。而且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黄东挺  黄洪  阳初玉 《广西医学》2005,27(7):1030-1031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与单纯针刺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综合疗法(针刺、艾灸、电针、面部按摩、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①两种方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5%。治愈率治疗组76.0%,对照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两组治愈病例所需时间针灸综合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显著(P<0.05);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面部功能,且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分期治疗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8例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48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期,不同时期施以温针灸为主的不同针刺方法,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手足少阳经穴为辅。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针灸治疗,穴取合谷、风池、下关、翳风、颊车、地仓、迎香等。从愈显率和治疗时间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6.62%,优于对照组的60.77%(P<0.05)。在前3个疗程内,治疗组痊愈率为89.79%,优于对照组的56.86%(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结论:温针灸分期治疗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浅刺电针加频谱)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常规电针加红外线光浴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针刺接电针.最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6.670、50%.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结论 毫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良好效果.而且穴位透刺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分期辩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针灸门诊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分期辩证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House-Brackmann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痊愈率88.33%、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78.33%(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House-Brackmann评分、FDI量表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早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4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经过病情及治疗方法的告知,根据病人的要求分为治疗组(针刺加中药治疗)88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经t检验两组患者疗效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加温针灸在周围性及中枢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周围性及中枢性面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治疗后IgM、Ig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面瘫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以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8例,总有效率100%,针刺组(可加穴位注射或电针)治疗20例,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结果表明,温针灸法明显优于其它疗法。  相似文献   

11.
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发病早期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规律。方法选择发病3 d内又未经其他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分期施治,全程足三里温针灸,急性期灸面部、翳风刺络拔罐、针远道穴,静止期面部多针浅刺、经筋排刺,恢复期面部少穴透刺。对照组不分期,始终局远配穴、面部艾条灸、足三里温针灸。两组各以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发病早期恰当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疗程短、愈显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揿针组与常规针刺组在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纳入的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1人。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和口服维生素B12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针灸结合揿针组)与对照组(针灸组)在治疗4周后未发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在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0.5%要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76.2%(P0.05)。结论针灸结合揿针组在缩短针灸治疗疗程及提高针灸治疗疗效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揿针治疗面瘫的进一步临床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针刺翳风、合谷,配辅穴风池、下关、颊车、地仓;对照组33例内服强的松加牵正散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1.8%(P〉0.05)。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使口眼喝斜复正,疗效优于传统名方牵正散。  相似文献   

14.
丁培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68-2269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64例,分别给予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与常规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3.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优势明显,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电温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法(即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House and Brackmann Facial Grading System,H-B FGS)评分分值、面部残疾指数(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Portmann's Simple Scale,RPA)。[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电针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超短波、电针、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及斑蝥外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和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电针、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及斑蝥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H-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电针、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及斑蝥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娟  李小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96-1196
采用电针与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同时设单纯电针4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8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电针与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87.5%,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温针灸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40名观察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患者的H-B积分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积分基本一致,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B积分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总有效率,降低H-B积分,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分期综合治疗186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针灸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机及最佳治疗方案,同时结合定位诊断,预测本病的转归。方法对1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期综合治疗,并设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急性期针药结合,恢复期尽早运用电针;对照1组急性期单用西药,恢复期治疗同治疗组;对照2组急性期单用针刺,恢复期不用电针。结论:治疗组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疗效好、疗程短(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急性期针刺患侧面部,不但可行且有效,故对周围性面瘫应尽早针灸介入治疗;另外不同治疗方法组合对针刺效应产生不同影响,其中以急性期针药结合,恢复期尽早运用电针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最好,是最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