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排石颗粒配合盐酸坦洛新对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大于2.0 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90例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直径大于2.0 cm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配合中药排石颗粒及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对照组仅配合盐酸坦洛新。服药后每周复查1次,疗程4周或至排石干净。分别于第2周、第4周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为结石清除率、肾绞痛发生概率、结石排出时间以及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评分。结果 :(1)实验组结石清除率为97.8%,对照组清除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为(5.6±1.67)d,对照组排出时间为(12.7±2.63)d,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肾绞痛发生率为8.9%,对照组发生率为24.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OABSS评分为(5.3±1.19)分,对照组OABSS评分为(11.2±2.67)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石颗粒配合盐酸坦洛新对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大于2.0 cm结石患者具有结石清除率高、肾绞痛发生概率小、结石排出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应用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4例输尿管结石病人随机分成2组,均采取B超定位冲击波碎石术。对照组91例,术后口服金钱草颗粒剂2周。观察组93例,碎石前分别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和呋噻米片,术后每天冲服“双金排石冲剂”和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共2周。观察结石定位时间和完全粉碎率,术中、术后和总的结石排净率,输尿管分段结石排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结石定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碎石颗粒散开距离、碎石颗粒最大横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完全粉碎率和术中、术后及总结石排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尿白细胞阳性、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疼痛及石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术前应用利尿剂、α1A受体阻滞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给予“双金排石冲剂”联合坦洛新排石,结石定位时间短,碎石效果好,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物理震动排石治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残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6年07月至2018年07月收治的123例的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自然排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外物理震动排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当日排石率、1周排净率、4周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震动排石治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石,能促进结石排出、缩短排石时间、缓解排石疼痛,能够提高术后结石排出成功率,临床上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辅助排石的疗效。方法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6 mm~15 mm)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肾石通4 g,每日2次,同时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肾石通4 g,每日2次,观察3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33例(82.8%),对照组22例(5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生肾绞痛4例(10%),对照组12例(30%),2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具有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且能减少肾绞痛发生,可作为输尿管下段中等大小结石碎石后的一种辅助排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结石患者不同双J管留置时间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石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02~2015-02间64例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石街的肾结石患者,依据不同双J管留置时间分为术后2周拔除双J管组(观察组)及带双J管排石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排石成功率、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均成功排出结石,较对照组的排石成功率明显增高,排净结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医疗费用较对照组降低,膀胱刺激征及肉眼血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肾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肾结石患者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2周再拔除双J管的方案,较带双J管排石的方案对术后并发输尿管石街排石的成功率要增高,还能减少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的术后并发症,且医疗费用也降低。  相似文献   

6.
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兆存 《医学综述》2011,17(1):150-151
目的评价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结石直径0.5~1.0 cm,随机分为2组:尿石通丸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尿石通丸和坦洛新缓释片)。随访4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疗法的干预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尿石通丸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89.5%、76.5%,其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的使用率及其他疗法的干预率分别为(6.10±1.57)d、20.0%、6.7%、13.0%和(9.31±1.60)d、48.0%、24.0%、2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减少排石时间,缓解肾绞痛发生,减少其他疗法的干预率,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药物排石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排石汤促进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排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中药排石汤辅助治疗2周。于术后第4周、第8周观察两组患者肾绞痛发生率及净石率,同时监测观察组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2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术后8周的净石率分别为96.1%和98.0%,对照组分别为82.4%和86.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中药排石汤过程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排石汤能有效促进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排出,提高净石率,降低肾绞痛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而中药排石汤辅助输尿管软镜术后排石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姗  王丹青  邹莹 《当代医学》2021,27(11):90-92
目的研究排石颗粒辅助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抗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排石颗粒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排石颗粒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排石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碎石成功、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净情况、肾绞痛发生情况及程度、血尿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等指标。结果排石颗粒组碎石成功率(97.86%)与对照组(9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石颗粒组结石排净率(75.00%)高于对照组(52.14%),肾绞痛发生率(7.86%)低于对照组(27.86%)(P<0.05)。排石颗粒组结石排出时间、血尿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肾绞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排石颗粒组CRP、IL-8低于对照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石颗粒辅助治疗肾结石可有效促进ESWL术后结石排出,抗炎消痛,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鲁本辛片组)和治疗组(坦索罗辛组),对比2组患者2周后肾绞痛发生率、结石排净率、平均排石时间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肾绞痛发生率、结石排净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平均排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具有口服方便、肾绞痛发生率低、结石排净率高、平均排石时间短和药物不良反应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排石颗粒联用坦索罗辛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2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经ESWL后均饮水2L/d,常规抗感染,止血处理,实验组给予排石颗粒联用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排石颗粒。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典型肾绞痛再次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排石率(78%)、排石时间(2~8d)、肾绞痛再发生率(5%)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颗粒联用坦索罗辛用于辅助排出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减少肾绞痛发作,疗效肯定,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排石法配合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手术后均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嘱大量饮水,并做跳跃运动等促进结石排出,治疗组加用清热化瘀排石颗粒,对照组不加其他治疗,服药后每周复诊1次,疗程为4周或至结石排净,分别于2周、4周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为结石排净率、肾绞痛发生率及结石排出时间及膀胱过度活动症(bladder excessive activity score,OABSS)评分。结果:1治疗组结石排净率为94%,对照组结石排净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5.00±1.86)d,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10.9±2.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肾绞痛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肾绞痛发生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OABSS评分为(4.3±1.66)分,对照组OABSS评分为(12.1±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瘀排石法配合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疗法治疗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排石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运用坦索罗辛辅助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分别给予排石颗粒、盐酸坦索罗辛,观察排石情况。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排出时间少于对照组,肾绞痛发生以及止痛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运用坦索罗辛辅助排石安全有效,且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观察石韦散辅助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排石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36例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石韦散汤剂进行辅助排石治疗,连续服用4周,对组间围术期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首次排石时间、住院时间、排石持续时间、腰腹部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5%)低于对照组(20.59%),术后2周、4周结石排出率(88.24%、95.59%)及临床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采取石韦散辅助排石治疗,能有效提高结石排出率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盐酸坦洛新联合呋塞米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上的疗效。方法我们对256名入院接受治疗,患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选用了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把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都有128名患者。常规组在手术之后,选择呋塞米治疗,联合组在接受手术之后,选择了呋塞米和盐酸坦洛新这种综合治疗法。我们两组进行记录,根据患者排石的时间以及排石的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我们对两个小组的上下段排石成功率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发现,联合组的成功率较高,(P0.05),联合组的患者在各时间段的排石时间,以及出现肾绞痛或者是膀胱刺激症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使用镇痛药的次数比较少。结论在盐酸坦洛新联合呋塞米能更快地促进结石排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排石Ⅰ号联合坦洛新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草酸钙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通过体外震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收集到结石标本,经过成分分析筛选出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72例.两组均先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组术后予自拟中药排石Ⅰ号加减联合坦洛新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654-2药物解痉治疗,疼痛重者给予消炎痛栓纳肛,同时给予金钱草冲剂.两组均观察4周后分析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及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草酸钙为主要结石成分的输尿管结石惠者在经体外震波碎石后,服用自拟中药排石Ⅰ号联合坦洛新能高效排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肾绞痛率及镇痛药人均使用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可提高结石排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化取石”输尿管软镜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1例,采用“颗粒化取石”进行输尿管软镜手术,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碎石法进行输尿管软镜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结石残留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输尿管穿孔、严重血尿和严重感染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结石大小及肾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软镜碎石成功率 94.4%(67/71),对照组碎石成功率 92.7%(38/41)。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8.39±24.23)min,对照组(96.32±26.0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为4.5%,对照组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为18.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颗粒化取石”手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排石率低、残石率高的问题;但是本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主刀医师技术要求较高等。  相似文献   

18.
张庆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59-4160
目的探讨尿石通丸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督促两组患者多饮水、适量运动以及蹦跳。患者均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呋塞米注射液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尿石通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净时间以及治疗期间肾绞痛发生率、膀胱刺激征发生率、镇痛药使用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1.05%(27/38)、92.11%(35/38)。观察组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结石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NR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使用尿石通丸可提高结石排出效果,减少肾绞痛、膀胱刺激征的发生以及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排石效果。方法:将15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冲击波体外碎石,观察组在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后应用坦索罗辛可以促进结石排出,提高结石排净率,减少肾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5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术后当日给予饮水2L/d,配合适当运动和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次,1次/d。动态对比术后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净时间和肾绞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末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石排净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应用坦索罗辛辅助排石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结石排净率高、结石排净平均时间短和肾绞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